阿妮姐是誰?是我女兒。一次,她在前面跑,叫了幾遍也沒回應,我一急便沖口而出:“阿妮姐,幫幫忙。這樣要摔倒的,你知不知道!”此言一出,惹得旁邊的幾位家長忍俊不禁,哪有人稱呼自己女兒為“姐”的呀——這就是我和女兒的相處方式,兩人經(jīng)常玩起來就不分大小,不過女兒也是最聽我話的。如何做到既有家長權威又和孩子玩成一片?我的體會是,注意生活的細節(jié)非常重要。
善待他人他物。孩子小時候,磕碰的事常會發(fā)生。我們一是非常注意女兒的安全,二是也不過分大驚小怪,讓她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事,同時還教她善待“對手”。被桌子碰痛了,我會趕快安慰:“馬上就不痛了。其實小桌子也很疼的呀?!边@么一說,女兒很快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女兒很有人緣,要問她的相處技巧,那就是沒有技巧,一切行為只是出于自然。她對別人友好,長久了自然能讓別人感覺到。然而,孩子間爭搶吵鬧在所難免。我的態(tài)度是,既不要求她相讓,也不慫恿她搶奪,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F(xiàn)在,女兒向我求訴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乖乖欄”。一天,女兒回家便說:“媽媽,現(xiàn)在我們班有五角星欄了?!痹瓉?,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各項表現(xiàn),給他們發(fā)不同顏色的五角星。女兒每天一回家就宣布得到了多少顆星星??吹脚畠喝绱恕爸匾暋?,我馬上做了一個“乖乖欄”,專門記錄她的點滴進步。所記都很簡單,例如“收好玩具”、“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準時起床”、“晚上不看電視”、“會折六種紙”等,每完成一項都用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乖乖欄的作用確實不小,一是孩子受到表揚,很有榮耀感:二是紙上記的事對孩子有提醒作用;三是凡寫在這個乖乖欄上的字,女兒都能記住。在肯定和激勵的環(huán)境中。女兒更加自信,更加快樂。
不以愛的名義施暴。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說她的兒子不聽話,常為了要買玩具賴在地上大哭大鬧,敘說之間流露出憤憤不平:“光因為這事,不知打過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過多少次”,說明暴力并不能解決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我家女兒也一樣。有一次,她也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賴在超市不走,后來還躺到地上哭鬧。對此,我沒有生氣,而是若無其事地等著她。小家伙發(fā)現(xiàn)我不生氣,哭鬧得更厲害。路過的人都在看她,我沉住氣就是不著急,待她有所收斂,再蹲下用商量的口氣問她:“咱們走吧?”意識到再鬧也就這樣了,她便乖乖地站起來?;丶衣飞希疫B一句批評的話都沒說,也沒再給她講道理。此后,她再也沒有因為買玩具的事無理取鬧過。
我想也許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卻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而不能使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卻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學會如何愛。學會愛是個很大的命題,我才跨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