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孩子寬容意識的萌芽
對于父母來說。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或聽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別人欺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做些什么,對孩子說些什么?在寶寶的思想意識里,無所謂吃虧、占便宜,寶寶自有他對此類事情的理解和判斷。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鬧時常有,打人的寶寶還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數(shù)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寶寶,通常也不記仇,過不多久就忘了。
在與小伙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你吃虧、他占便宜的情況發(fā)生。這種吃虧有時是物質(zhì)上的,有時是身體上的,有時是精神上的。這是人生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寶寶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選擇,會影響到他一生處理這類問題的行為模式,孩子處于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寶寶以后能否積極地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擔起社會的責任,樂觀地對待人生,這個時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教育至關(guān)重要。
吃點“小虧”對寶寶的社會性發(fā)展有價值。何為“大虧”、“小虧”?每個人的評價標準不同。比如寶寶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媽媽認為沒什么大不了,有些媽媽則會憤憤不平,找上門去興師問罪。其實,只要不危及寶寶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嚴,這種源于外界的行為或語言致使寶寶遭受的一點挫折,都可以歸之為“小虧”。不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吃點“小虧”,有助于培養(yǎng)寶寶寬容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寶寶社會化的進程。
寶寶缺乏寬容的原因
以暴制暴讓寶寶無法建立寬容之心
在孩子被欺負時,不少家長會氣憤地說:“下次如果再被打,你就狠狠給打過去,不要怕,打出什么問題,爸爸媽媽負責?!焙⒆佑涀×诉@些話,懷著一顆報復的心,從起初的還手,變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馬上反擊。而且打人時還不留情,出手很重。雖然他可能少被人欺負了,可性格卻變得越來越暴躁,心也越來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爭斗和暴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愛與和諧??珊⒆右坏┳兊妹舾卸着⒖偸欠乐?、常有不善之念,那他生活的世界,不是就成了一個黑暗與邪惡的場所?
孩子被同伴“欺負”時,有些家長甚至親自出面,當場“教訓”對方。孩子好模仿,家長的這種不正確的處理方式,無疑給孩子樹立了不良的榜樣,帶來了負面影響,讓孩子學會用類似的方式處理同伴間的沖突。若是長期處在這樣的熏陶中,孩子就更加不會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不會寬容別人。
錯誤歸因讓寶寶不知寬容為何物
孩子是家中的寶貝。有的家長看到小孩子被樹根絆倒了,會說“把這個樹根挖掉,打死樹根,扔了樹根”之類的話。甚至在家中不小心被椅子碰到跌倒了,長輩會邊哄邊拍打椅子說:“椅子真壞,讓寶寶摔倒了,奶奶替寶寶打椅子?!?/p>
家長沒有教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來:也未讓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懼,應(yīng)該自然、勇敢面對:也不讓孩子懂得如何走,如何不碰到椅子,如何避免受傷。反而在跌倒時責怪椅子,把責任向外推。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喜歡推卸責任、找借口,遇到問題喜歡責怪別人,看不到自己的錯誤,自然也就無法改正、進步。
愛挑毛病讓寬容漸行漸遠
寬容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文化影響。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行為加劇了孩子對同伴的“計較”。家長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影響人物,其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之間或父母與鄰里之間,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都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漸產(chǎn)生自私的心理。例如,有的家長對吃比較講究,每次去吃飯,基本上會一直在挑毛病:菜如何不好、哪個菜本應(yīng)該怎么怎么做、服務(wù)如何差勁,如果實在沒什么可挑的,那就說價錢的問題……
習慣于挑剔,那是因為總是盯著事情不好的一面。這種類似于受害者和悲觀者的心理模式對孩子來說尤其有害,因為孩子如果建立了這樣的心理模式,他以后的人生觀、世界觀很有可能是比較消極、灰色的。
讓寶寶學會寬容
在模仿中學會寬容
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在日?;顒又?,能夠精細觀察家長的行為表現(xiàn)。如果家長能夠在平時表現(xiàn)出盡量多的寬容。那么孩子看在眼里,也會在行為上模仿,這樣孩子便能習得這種社會性行為。如對待鄰里之間的利益,家長謙讓一點,不那么斤斤計較,小孩看在眼里,就會慢慢學會寬容:父母遇到矛盾或沖突時盡量寬宏大量,能饒人處且饒人,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原諒別人。
在游戲中學會寬容
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行為,游戲是最好的辦法。游戲中兒童要進行交往,誰都不肯謙讓游戲就不能繼續(xù)玩:大家一起游戲,玩具、物品要分享。由此可見,通過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意愿進行游戲,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戲。比如“大家一起玩”的游戲:在游戲中提供一輛玩具車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餅干,向孩子們提出,當有“客人”來做客時,“媽媽…‘爸爸”和“寶寶”應(yīng)當怎樣分配這些玩具和餅干?在游戲過程中,孩子自然會把玩具車交給客人玩。
在換位中學會寬容
平時可以跟孩子多做角色轉(zhuǎn)換練習。對生活中、電視上出現(xiàn)的情景,不妨讓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這樣的對待,會怎么想呢?”“如果我是他,會怎么做呢?”必要時,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不原諒別人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小朋友們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你做朋友。對待小朋友的無心之失,要告訴寶寶,寬容能獲得玩伴的喜歡和友誼,在處理小矛盾的過程中,寶寶繼續(xù)進行換位思考,就會越來越習慣于寬容待人。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主要表現(xiàn)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寬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智慧。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寬容他人、體諒他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則會使之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