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貯藏期間,容易發(fā)生多種病害,引起爛果。據(jù)筆者調查,一般土窯洞貯藏的蘋果,到春季三四月間,爛果率在5%~8%,嚴重的在30%以上。造成爛果的原因很多:一是有生理性病害存在。如痘斑病、苦痘病、虎皮病、水心病、果肉褐變?。吹脱鹾投趸贾卸静。┑?;二是有非生理性病害侵染。如輪紋病、炭疽病、霉心病、青霉病、軟腐病、褐腐病等;三是修建的土窯洞不合格;四是果園后期管理沒有跟上;五是采貯關把握不嚴;六是蘋果貯藏后果庫管理不善等。為了幫助果農朋友盡快掌握有關技術,控制病害發(fā)生,降低爛果率,增加經濟收入,根據(jù)我們多年來在果區(qū)下鄉(xiāng)實踐和調查研究,特撰此文,提醒大家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采取以下綜合防治方法為宜。
1 修建窯洞 基本要求
土窯洞易修建,投資少,凡合格的,爛果率很輕。為了比較詳細說明,修建合格土窯洞的規(guī)格要求,特多贅述幾句。首先要選擇土層堅硬、深厚、地下水位低的陰面地帶修建窯洞。土窯洞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高崖下往里平挖一個主窯洞,長度按貯藏量確定,窯高3~3.8米,在主窯洞兩側可挖若干小窯洞,在主窯洞和側窯洞地面中間,用磚頭修建寬高各為25厘米的通水道。在主窯洞10~15米處窯頂開一個見方1米左右的通氣孔,其上應高出地面3~5米,一般應等于主窯洞長度1/3左右。在主窯洞門口可裝兩道門,冬天寒冷時,外門口可掛棉門簾,以防寒氣侵入。另一種是在平地上往下開挖地下土窯洞,其垂直園簡直徑為1米左右,筒深度越深防寒性能越好,一般深度應在7米以上。然后在筒底向周圍可挖1~2個水平窯洞,其側窯和地面通水道等規(guī)格和高崖下挖的窯洞基本一樣。而地下窯洞通氣孔高度應比高崖下挖的窯洞修建的通氣孔適當高1~2米。筒口和通氣孔上口部要裝鐵絲網,以防雜物跌入。
2 后期管理 莫要放松
在果區(qū),不少果農在果園管理上是前緊中松后不管,應當糾正這種不良習慣。一般8月以后,陰雨較多,果園病害隨之較多。因此在后期管理上應突出抓好病害防治和補鈣等,可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噴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采前30~45天進行補鈣,可噴0.3%硝酸鈣1~2次。以便達到減少苦痘病、痘斑病、炭疽病和輪紋病等發(fā)生和蔓延。
3 清掃果庫 進行消毒
在果區(qū),多數(shù)果農都用土窯洞貯藏蘋果。在貯果前,凡是老土窯洞都應刮土顯新,進行清掃。然后進行消毒,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用1%福爾馬林液噴灑,密封24小時左右,再通風換氣2~3天后,再貯果。
4 選購果袋 注意厚度
蘋果品種不同,呼吸強度不同。為了安全貯藏,要求果袋的厚度也不同。就多數(shù)晚熟品種富士和秦冠而言,一般選購0.04~0.07毫米厚的無毒聚乙烯膜袋為宜。在此范圍內,秦冠可適當偏厚,富士可適當偏薄。果農已習慣于在比較厚的果袋上打2~3個指頭粗的小孔,以利通氣。根據(jù)科學試驗,應保持果袋內氧不低于3%,二氧化碳不高于10%。嚴格禁用含氯的果袋和過期變質的舊果袋。
5 適期采收 輕采輕放
蘋果采收過早,就會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在貯藏期間,不易產生生理病害。采收過遲也不好,雖然著色好,但是,呼吸躍變期早來臨,蘋果不耐貯,易發(fā)綿,易誘發(fā)軟腐病和水心病等。因此,應當準確掌握蘋果的成熟期,做到適期采收。也可成熟一批,采收一批,做到分期采收。另外,在采收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輕采輕放,輕裝輕運。嚴禁亂采、亂倒,盡量減少碰傷,壓傷、踩傷和刺傷。
6 嚴格選果 做好預冷
為了減少病菌的侵染和蔓延,采下的蘋果必須進行選果。各種病果、蟲果、傷果等,均應剔除,不能混裝入庫。剛采下的蘋果,由于溫度高,一般都不宜忙入庫。而應將采下的蘋果放在陰涼處,降溫預冷2~3天后,再裝果袋入庫。
7 貯藏之前 藥液浸洗
為了殺菌,減少貯藏期間病害大發(fā)生。一般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用0.1%二苯胺液,或用0.25%~0.35%乙氧基液浸洗。一般浸洗2~3分鐘。也可任選上述一種殺菌劑,用同樣濃度,進行噴霧,達到淋洗狀即可。
8 分級入庫 加強管理
蘋果應分級裝果袋,一般分三級:即60~69、70~79、80毫米以上(蘋果橫直徑)。一般入庫存量可占庫總容量70%,所以要分級入庫堆放。土窯洞貯藏蘋果,剛入果一月多,庫溫容易升高,應及時做好灑水降溫和通風排熱。冬天寒氣襲擊,易引起蘋果凍害,應做好防寒越冬,筒口和氣孔口都應做到白天中午開放,天黑后全部蓋嚴。要保持庫內良好溫度和濕度,大多數(shù)品種,最適宜的貯藏溫度 -1~0℃,相對濕度85%~90%為宜。除了勤檢查和調整溫度和濕度以外,還要定期檢查蘋果病害發(fā)生情況。發(fā)現(xiàn)有病果時應及早剔除,嚴防侵染造成爛果。
(作者聯(lián)系電話:1399100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