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且越來越激烈,包括體育活動;而在體育競賽中勝出與失敗是此生彼長的,中學生由于心理素質不過硬,處理問題還不大成熟,在面對失敗時往往會出現一些脆弱的表現。筆者欲對中學生體育競賽中失敗之心理承受能力進行探究,闡明中學生失敗心理承受能力之現狀,分析其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差之原因,進而為提高其失敗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相對合理的建議,以期對此議題的進一步探討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學生 體育競賽 失敗 心理承受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236-01
1 中學生體育競賽失敗心理承受能力之現狀
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中學生體育競賽中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并不良好,大多數的中學生對于體育比賽失敗的情緒為沮喪、不服氣甚至是憤怒,只有很少的參賽者可以以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體育競賽的失敗。而中學生體育競賽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現主要有:其一,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對體育訓練和比賽有抵抗情緒,斗志低落,無法集中精神,感到很大的壓力且難以釋放;其二,對待教練和隊友冷漠,無動于衷,對體育競技沒有任何興趣,思想包袱重;其三,焦慮,在學習和比賽中情緒十分不穩(wěn)定,經常表現得焦躁不安,或者畏懼、恐慌,不敢嘗試;其四,經常逃避現實,不敢認真面對自己,甚至放棄學習機會,不能較好地投入到學習和訓練中去;其五,易怒,將比賽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隊友的配合不當或者對手違反比賽規(guī)則或者裁判的不公正,從而容易發(fā)怒,甚至采取過激的肢體報復動作,發(fā)泄不滿;其六,物質濫用,在體育競賽失敗后,有些中學生可能會酗酒、抽煙或者服用刺激性藥物,以圖達到精神上的麻痹。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方式,但歸結而論,中學生面對體育競賽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得到有效改進。
2 中學生體育競賽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差之原因
2.1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訓練
在平時的體育訓練過程中,很多體育教師都可能忽視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以致于他們在體育競賽中失敗后難以正確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例如,有些中學生的體育成績較差,而體育教師往往忽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鼓勵、表揚可能會造成自己的自卑、不想學習的心理;還有部分體育教師可能只關注技術動作或者訓練結果的達標與否,不關心學生思想狀況的變化,甚至可能給學生過大的壓力,使得他們不能對所選的體育項目產生足夠的興趣或者逆反于老師的教學方式。
2.2 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過嚴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花季雨季,對自我的評價、期望很高,當達不到自己的預定目標時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尤其是在體育競賽這種競爭激烈的場合。他們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能接受自己是比賽失敗者的結果。例如,有的中學生平時上課和訓練過程中表現不錯,自我感覺良好,但在體育競賽中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便無法面對,被打敗后可能很長時間都難以提起斗志;另外,也有部分學生在體育競賽中失敗后,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對手不守比賽規(guī)則或者采用非正當手段,甚至可能對其產生敵意或者進行報復。
2.3 人生經歷較淺,抗打擊能力較弱
中學生絕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人生經驗還很不足,遇事自我調整的能力還很不夠,在體育競賽中過分看重成敗得失,一旦遭遇失敗的挫折,不可能很快地恢復過來。例如,有的中學生將從事體育當作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但是在競賽中,尤其是高端的比賽中失敗的話,便會有自暴自棄的想法,覺得人生無希望,覺得自己是廢人,且對繼續(xù)從事體育和練和比賽十分膽怯;也有的中學生將失敗的痛苦無限放大,感覺從事體育沒有出路,徹底不再對體育運動抱有興趣,實不相宜。
2.4 家庭中父母等長輩的期望過高
很多中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和參加體育競賽都是出于父母的要求,而非自己真正的興趣、喜好;而父母往往會將自己子女的競賽成績當作對外炫耀的資本,但是這無形之中會給子女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當子女在體育競賽中失敗的話,不但沒有安慰、鼓勵,反而會斥責或者體罰。如此一來,中學生參加體育競賽中失敗的痛苦便會加劇,更不利于其以后的發(fā)展,對其完整人格的形成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家庭原因,也是導致中學生體育競賽中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一環(huán),不容忽視。
3 提高中學生體育競賽失敗心理承受能力之合理建議
3.1 中學生體育競賽失敗中心理承受能力之所以差,學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家長都是有一定責任的
故而,他們作為與中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對學生體育競賽中心理承受能力影響最直接的人,應該有所改善。學校體育老師,應該主動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視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并且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多鼓勵,多幫助其尋找原因;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揚,不能放縱不管,應注意讓他們戒驕戒躁繼續(xù)進步。學生家長不要給子女過多的壓力,要經常關心和開導子女,使子女在體育訓練和比賽中有較為寬和溫暖的家庭氛圍,不斷向上,亦不至于承受不了競賽失敗所帶來的痛苦。
3.2 中學生自身是提高自我心理素質的關鍵
首先,中學生要認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學習和競賽的過程中,失敗是難以避免的,要正確看待失敗,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繼續(xù)努力。其次,要學會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面對競賽中的失敗,要積極主動地尋找原因,改善自己的訓練方式,適當調整訓練項目的難度,重新收獲信心和勇氣。再次,多與老師、父母以及隊友溝通和交流,將自己在學習和比賽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進行客觀分析,減少對體育競賽的恐懼感,放松自己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心情,專注地完成自己的體育項目。最后,注意對自己體育道德精神的培養(yǎng),如尊重裁判、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勝不驕敗不餒,及時調整心態(tài),充分思考對策。
另外,中學生畢竟仍然處于校園的大環(huán)境中,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學生接受挫折教育或者逆境教育,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實踐中遭受挫折,并不斷地戰(zhàn)勝挫折,提高體育競賽中失敗心理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立農.體操運動員比賽中動作失敗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調適[J].湖北體育科技,2006(5):545-547.
[2] 劉志清.體育學習中學生心理挫折淺析[J].科技信息,2009(30):I0022.
[3] 陳偉.體育學習中的心理挫折及其特征與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131.
[4] 傅遐齡.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挫折的預防和排解[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0-82.
[5] 唐寧昆.體育鍛煉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1):125-128.
[6] 張建坤.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健心作用[J].科技信息,201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