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價值觀足夠開放,但是在遇到社會禁忌的時候卻又十分保守,因為每個編劇心中都有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就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美劇的成熟是建立在全體美國人都具有美國價值觀,而美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如家庭至上等也都具有普世性,這也是為什么中國觀眾能看懂美劇,也能喜歡美劇的道理。
美國盡管文化多元,但一涉及到所謂“美國精神”這類基本的價值觀體系,則變得保守而恒定,諸如家庭至上,互幫互助的愛情,健康向上的生活,誠實善良,團隊合作,保持對生活的希望,等等。
雖然時下流行“價值觀輸出”說,但我個人認為這更多是因為美國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使得社會的價值觀也處于相對恒定的自然流露,而非美式意志的刻意輸出。
最近比較火的兩個劇,已經(jīng)拍到第五季半季終的《絕命毒師》和拍到第四季的《摩登家庭》,更是突出體現(xiàn)了美國編劇成熟的塑造人物和制造社會話題的能力,所有的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但是又有著十足戲劇性的情節(jié),都被編劇很有技巧的保留了下來。
家庭至上
如果我們寫一個老頭為了去買一輛哈雷摩托而決定去販毒時,我們一定覺得這個人是壞人,以此人為主角的戲劇我們是不愛看的,至少我們不同情這個主角。可是《絕命毒師》中的男主角Walter是一個人到中年碌碌無為的高中化學老師,他在最近的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有癌癥。而這時年過40的家庭主婦老婆意外懷孕,自己的16歲大兒子是一個小兒麻痹癥患者。資本主義的好處是發(fā)達的金融系統(tǒng)可以使有工作的你提早20年甚至40年享受房子和車子。為了讓家人活下去和繼續(xù)接受教育,化學老師Walter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所剩無幾的日子里,快速掙夠一家以后生活所需要的金錢,這讓Walter只有一個選擇,制造冰毒。
所有關于主角Walter的戲劇推動力都來自于美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家庭至上,并為我們這些主流文化者所接受。所以在看到Walter一次次在制造分銷冰毒遇到危機時,我們?yōu)閃alter緊張,而暫時忽略了毒品對社會的危害。因為Walter制造冰毒的初衷是為了家庭,而且整個劇都在營造一個亞文化(Subculture)氣氛,因為在美國,如果Walter不制造冰毒,也總是有別人在制造,而Walter并沒有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只是保持了現(xiàn)有水平而已。
情愛關系
《摩登家庭》的人物設置不僅切合了美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又把人物關系和戲劇性推向了極致。三個小家庭組成了一個大家庭,而三個家庭的多樣性基本構畫了美國絕大多數(shù)家庭的藍圖:一對人到中年遇到各自中年危機的夫妻Clair和Phil;老夫少妻,丈夫Jay是美國傳統(tǒng)保守的成功商人,妻子Gloria是來自異域哥倫比亞的絕美少婦;一對領養(yǎng)了越南孤兒Lily的男性同性戀Mitchell和Cameron。
美國傳統(tǒng)價值觀是提倡適齡男女組成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并且育有兒女,Clair和Phil有三個孩子,妻子是家庭主婦,Phil是全家的經(jīng)濟支柱,以賣房子賺取中介費生活。他們住著學區(qū)房,為今年去意大利還是巴黎度假考量,為日復一日沒有變化的生活苦惱,他們是典型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他們代表了傳統(tǒng)。
更進一步,Gloria和Jay是一個相信愛情的拜金女和一個老年保守成功商人的組合。Gloria雖然對物質生活有無盡的追求,但又確實是做到了美國傳統(tǒng)愛情觀中的從一而終。雖然Jay有著他心目中的美國傳統(tǒng)(比如圣誕夜一定要穿紅酒色的睡衣,圣誕節(jié)當天要在樹下拆禮物),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Jay愿意為Gloria和她與前夫生的孩子Manny帶來的哥倫比亞習俗做出改變。他對自己非親生兒子Manny視如己出,平等地和Manny進行男人的對話等等,所以Jay和Gloria這一對組合雖然稍顯激進,但是還是表達了美國人永遠放不下的主題:愛,真愛,大愛,命中注定的愛。
對于傳統(tǒng)反抗最激烈的便是Mitchell和Cameron組成的同性戀家庭。美國現(xiàn)在正在推行通過同性戀合法婚姻的法案,已有十幾個州允許同性戀結婚。但美國人絕對不會提倡大家都去搞基,這在Mitch和Cam兩個人的戲上就能看出來,編劇對于Mitch和Cam的生活,完全沒有任何性描寫,兩個人不會在同一張床上出現(xiàn),也不會接吻,就連正常的親面頰都控制到最低。因為任何同性戀之間的親密行為,即使在美國的電視臺播出都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適。
反歧視
反歧視是永遠的政治正確。中國考生擅長考托福,因為托福總有套路:男生錯誤,女生正確;白人錯誤,少數(shù)族裔正確;白領錯誤,管子工正確……套路之所以如此清晰,就是因為怕碰觸到“歧視”這個嚴格的底線,否則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Cam和Mitch組成的一對男同性戀家庭領養(yǎng)了越南孤兒Lily,當Lily需要上幼兒園時,幼兒園要家長帶著孩子去面試。當他們聽說幼兒園為了使學生的構成更加多樣性,同性戀撫養(yǎng)的孤兒便成為了香餑餑,因為美國社會注重個體的差異,更會為了“少數(shù)人”放寬標準??墒钱擟am和Mitch興致勃勃地帶Lily來到幼兒園面試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一對女同性戀也帶來了一個領養(yǎng)的孤兒一起面試。而其中一位女士是坐在輪椅上的印度人,另一位女士是白人,而她們領養(yǎng)的孩子是非洲的孤兒??绶N族殘疾女同性戀家庭領養(yǎng)的非洲孤兒成為了絕對的“少數(shù)”,所以Cam和Mit的女兒Lily未能成功上到那所幼兒園。
總結
美國人的價值觀足夠開放,但是在遇到社會禁忌的時候卻又十分保守,因為每個編劇心中都有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就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美劇的成熟和好是建立在全體美國人都具有美國價值觀,而美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如家庭至上等也都具有普世性,這也是為什么中國觀眾能看懂美劇,也能喜歡美劇的道理。
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從一個蓬勃的市場又開始慢慢萎縮。原因之一是由于網(wǎng)絡買劇預算的下降,另一原因就是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一直在搖擺。剛剛拍完《中國合伙人》的導演陳可辛說,他在拍每個電影的時候都會根據(jù)市場進行計算,算出這部戲需要什么樣的卡司(英語 cast 的中文音譯,演員陣容的意思),什么樣的投資,古裝還是現(xiàn)代等,來期待一個最優(yōu)的投資回報比。陳可辛發(fā)現(xiàn)這種好萊塢的計算方法在中國混亂的市場是無效的,因為他導演的《武俠》和他監(jiān)制的《血滴子》至少在票房上都很不成功。陳可辛的說法體現(xiàn)了中國整體觀眾群普遍缺失固有的價值觀,如果我們不關心劇中人物所體現(xiàn)出的價值觀,那么我們也不會喜歡這部劇。
上一個10年的價值觀是我們所有人都要努力掙更多的錢,10年過去了,有一部分人富了起來,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全民族大多數(shù)人要為了買一套房子而掙扎一輩子的話,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根本無從談起。
摘編自2013年5月20日《經(jīng)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