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歡樂行】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地方——生活小區(qū)、校園里、街道旁、公園里,甚至是房間里,都生長著各色各樣的植物,其中,你對哪些植物最了解,哪些植物又最受你的喜愛?這次習作,我們不妨發(fā)揮想像,變換一下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或其它的植物,描述自己變形成“植物”后的樣子、經(jīng)歷、見聞,在適當?shù)牡胤揭部梢约尤胱约旱母惺堋?/p>
【寫作斑馬線】
變自己作為“人”的角色為“植物”的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或其它的植物。
【審題小橘燈】
大膽想像,描述自己變形成“植物”后的樣子、經(jīng)歷、見聞,傾吐“自己”的心聲。
【下筆闖迷宮】
在我們平時的習作中,同學們寫的大都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事,或從自我出發(fā),敘寫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可是,親愛的同學們,這次的“作文百分百”欄目,張老師給大家?guī)淼牧曌黝}目卻是與以前遇到的不太一樣。
變換“角色”,就是把自己當成“植物”來寫,也就是“我”就是一朵花、一棵樹、一株草……從而使“人”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或情態(tài);傾吐心聲,就是要運用第一人稱“我”的方式敘說自己變換成“植物”后的樣子、經(jīng)歷,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那么,如何把這次習作寫好呢?在具體寫作時,我們又應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呢?在這里,張老師告訴你以下4點“訣(jué)竅(qiào)”:
訣竅一:立足生活,選準“角色”
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可到底要變換成哪個“角色”呢?在確定我們要變換的“植物”時,絕不能隨意亂來,必須從生活出發(fā),慎重選取自己熟悉的植物來寫,有必要的話,我們還要了解它的外在樣貌、生存環(huán)境以及生長特征。只有這樣,在習作過程中才會有話可說,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訣竅二:擬物想“像”,變化多端
“想”指想像這種思維形式(想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跋瘛敝溉俗冃纬伞爸参铩焙笏哂械男螤睢幼?、情態(tài),“擬物想‘像’,變化多端”就是運用擬物手法,并借助于豐富的想像,描述“人”“變換”成“植物”后所具有的“多端”的“形‘象’”特征,以達到啟發(fā)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有趣的目的。請看下面兩個片段:
(一)名篇節(jié)選: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李漢榮《山中訪友》)
(二)習作片段:來到一朵盛開的茉莉花旁,聞著那清新的花香,我漸漸沉醉了,我覺得自己就是一株茉莉花——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中,努力汲(jí)取泥土中的水分和養(yǎng)分;頭變成了花朵,身體變成了花莖,四肢變成了葉子,血液變成花的汁液,在身體里旋轉(zhuǎn)、流淌……(作者系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第一完全小學六(3)班學生 鮑丹陽)
片段(一)中,“我”走進樹林,變成了一棵樹,在片段(二)中,“我”走進茉莉花,變成了一株花,兩個片段均詳細地描述了自己變化成“物”后的多種形態(tài),讓人感受到“我”與樹、與花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引領(lǐng)我們走進那種“人物相融”的奇妙境界。我們在習作中不妨借鑒這種寫作手法。
訣竅三:記述經(jīng)歷,言說見聞
不同的人對待“植物”的態(tài)度一定不會相同,在風和日麗、狂風暴雨等不同天氣的情況下,“植物”也一定有不同的遭遇。另外,在生活中,“植物”一定也會見到許多不同的社會現(xiàn)象或自然景象,聽到過許多“聲音”,你不妨(fáng)站在“植物”的角度,拿起筆,把這些內(nèi)容記錄到習作中。
訣竅四:綜合表達,傾吐心聲
在語言表達上,要綜合運用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手法,真實展現(xiàn)“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充分表現(xiàn)“植物”的思想情感;還要努力將自己對人、事、物的喜愛、厭惡等感情傾向自然而然地滲透到句子、詞語中,在文中傾吐“自己”的真實心聲。
【寫作禁行區(qū)】
內(nèi)容選擇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真實可信;同時還得注意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其中“經(jīng)歷、見聞”部分可以寫得詳細些,其他部分可以根據(jù)需要寫得簡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