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慘了,它將面臨一個新的外交困局。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后,澳大利亞作為又一個參與監(jiān)聽外國政府官員電話的國家被斯諾登曝光。
2013年11月18日,澳大利亞廣播電臺和英國《衛(wèi)報》同時發(fā)布了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提供的機密資料,顯示澳大利亞曾經監(jiān)聽包括印尼總統(tǒng)在內的印尼政府高級官員的手機通話。當晚,印尼外交部召回其駐澳大利亞大使。
同日,歐盟派出司法專員前往華盛頓,就美國監(jiān)聽歐盟國家一事,向美國國安局尋求解釋。19日,印尼宣布下調與澳大利亞的雙邊關系等級。
冷戰(zhàn)機密
就像1941年美國沒能預見日本偷襲珍珠港,2013年,包括美國在內的“五只眼”情報聯盟似乎沒料到,美國國安局一個前雇員可以帶走多少文件,給他們造成多大麻煩。
“五只眼”聯盟,源于一份簡稱UKUSA的英美協議,最早由英美兩國二戰(zhàn)期間簽署,首先催生了英美情報聯盟,其中一個成就,是兩國情報機關通過緊密合作,成功破譯德國和日本的密碼,為在大西洋掃除德國潛艇部隊威脅以及在太平洋擊敗日本海軍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這邊,負責對接的情報機構是美國國安局(簡稱NSA)。該局解密文件顯示,早在二戰(zhàn)初期,英美就存在情報領域的合作;隨著戰(zhàn)事趨緊,截取和破譯敵方密碼通訊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1940年7月,英國駐美大使洛錫安致信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表示英國希望盡快在英美建立全面情報技術交流。
戰(zhàn)后,這一聯盟擴大到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以及三個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稱為“五只眼”。五國除了合作對其他國家從事監(jiān)聽活動,還承諾互不監(jiān)聽對方。
然而此事高度保密,以至于該聯盟的成員國領導人也未必都能及時得知。比如,加拿大一個電視節(jié)目最近在談到加拿大在“五只眼”聯盟的作用時提到,澳大利亞總理遲至1973年才得知這一聯盟的存在。該聯盟也因此被稱為冷戰(zhàn)時期保存最好的秘密。
“五只眼”成員國如何分工?2012年12月一份關于加拿大在“五只眼”聯盟作用的報告面世,發(fā)布者加拿大智庫“防務與外交事務研究所”指出,研究顯示:英國負責歐洲和俄羅斯西部;美國負責加勒比地區(qū)、中國、俄羅斯、中東和非洲;澳大利亞負責南亞和東亞;新西蘭負責南太平洋和東南亞;至于加拿大,負責監(jiān)聽俄羅斯和中國,兼顧拉丁美洲、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區(qū)。
“這跟各國自身的優(yōu)先考慮有關,但準確的分工情況并未公開?!边@份報告作者是加拿大一位退役將軍,他曾在1998年參與主持北約在歐亞大陸進行的戰(zhàn)略軍事情報活動。
少數公眾最早知道這一聯盟存在,一般認為是在2010年6月,當時美國司法部審結一起間諜案,其中8人被控長期為俄羅斯提供情報,其間提及“五只眼”。同年6月25日,英國國家檔案館和美國國安局同時公開有關《英美協議》的解密文件,世人第一次可以從網上很方便地看到這一聯盟的來龍去脈。
從這些解密文件可見,1941年,英美在《大西洋憲章》基礎上簽署《英美協議》,為合作開展情報工作鋪平道路。1952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以秘密的行政命令形式創(chuàng)建美國國家安全局,其主要功能依然是破譯密碼通訊。
而一份題為《國安局起源》的解密史料顯示,在二戰(zhàn)開始之后,海軍和陸軍依然各做各的密碼破譯工作,效果低下,互不買賬。
這種局面隨著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得到扭轉,托馬斯·伯恩斯在《國安局起源》中寫道,美國海軍和陸軍終于在各自的情報機構之間建起一種更加密切的技術合作關系,包括合作破譯密碼,并最終通過《英美協議》而將合作延伸到了英國。
斯諾登推倒了“多米諾骨牌”
2013年5月,斯諾登陸續(xù)將他帶出來的秘密文件交給不同的媒體,包括澳大利亞監(jiān)聽印尼總統(tǒng)手機通話的證明,“五只眼”情報聯盟成為關注焦點。
幾乎同一時間,澳大利亞為彰顯本國在“五只眼”的對接情報機構“澳大利亞防務信息理事會”的工作,宣布將其更名為“澳大利亞信息理事會”,簡稱ASD,繼續(xù)隸屬國防部。
新西蘭也不甘落后,8月,國會以61票對59票的微弱多數,通過富有爭議的法案,正式賦予“新西蘭政府通訊安全局”與“五只眼”其他成員國對接機構的同等地位,迫使電信公司允許情報機構獲取本國用戶的電子郵件、電話和短信。
11月7日,英國國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召開聽證會,不僅英國三大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軍情五處、軍情六處)的主管全部到場接受提問,并且通過國會電視進行轉播,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其中有人問到,為什么一個初級雇員用一個優(yōu)盤就可以拷貝和上傳成千上萬份機密文件,情報機構如何應對?
軍情五處主管回答,盡管對于信息技術領域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公眾往往希望看到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但實際上還是有賴于一整套非常嚴格的安全措施,英國就是這么做的,結果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雇員曾經試圖犯規(guī),而且很快就被發(fā)現了,造成的影響很小。
軍情五處主管同時表示,他不能評論美國的做法。
“它超越了所有條約”?
從目前曝光的資料判斷,在“五只眼”聯盟的成員國看來,這一聯盟有著高于其他一些條約的優(yōu)先級。
直到11月20日,也就是印尼宣布下調與澳大利亞雙邊關系等級以后,在澳大利亞外交部官網關于印尼的章節(jié),開篇依然稱印尼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盟友之一:2006年,兩國簽署《龍目條約》,“為兩國合作應對傳統(tǒng)及非傳統(tǒng)安全挑戰(zhàn)提供了條約級別的框架”;2010年,兩國締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2012年9月,兩國簽署“防務合作安排”協議,加強兩國在防務領域的合作。
2013年9月30日,澳大利亞新首相托尼·阿博特第一次出國訪問,目的地就選在印尼,而印尼總統(tǒng)蘇西洛在其任期內也已多次訪問澳大利亞,是印尼歷史上訪澳次數最多的總統(tǒng)。
然而,斯諾登曝光的文件證實,澳大利亞至少在2009年8月曾經監(jiān)聽印尼總統(tǒng)的手機通話。
文件列出了印尼政府一份十人名單,排在最前面的兩位正是印尼總統(tǒng)蘇西洛和他的夫人,同時列出的還有這十人所用的手機品牌和型號,全都是3G手機。
可見,至少對澳大利亞而言,“五只眼”高于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和其他條約,澳大利亞仍在繼續(xù)按照“五只眼”的分工,負責監(jiān)聽南亞和東亞,即使是戰(zhàn)略合作伙伴印尼也不例外。
2013年10月,美國監(jiān)聽德國政府官員手機通話一事曝光,監(jiān)聽名單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11月12日,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德國向美國要求加入“五只眼”的互不監(jiān)控條約,但美國表示不太可能同意。
德國與美國同為北約成員國。“五只眼”聯盟還有兩個國家在北約,分別為英國和加拿大。北約擁有28個成員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
當歐盟派出司法專員于11月18日前往華盛頓,就美國監(jiān)聽歐盟盟友一事向美國國安局尋求解釋,北約能從“五只眼”聯盟就監(jiān)聽北約其他成員國一事得到怎樣的答復?大家也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