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時候只是一種法律關(guān)系——只講法律,不講人情,以至于有時候做了好事也變成“囧”事。
一次,我在停車場撿到一本駕照,打開一看,里面夾著一張價值2000美元的油票。我通過停車場的網(wǎng)站,很快找到了失主。
小伙子滿頭大汗地趕來。見了面,他立馬掏出200美元準備酬謝我。我感到很“囧”,一再表示我們中國人撿到別人的東西是不要報酬的。小伙子和停車場的工作人員都瞪大了眼睛說:“這是你應得的。”
我一再推辭,小伙子居然著急起來,最后幾乎用懇求的口吻說:“你一定得收下這200美元,就算我求你了!”隨后,他掏出紙和筆,寫好了一張收條,“你收了,請給我簽下地址、姓名和電話吧。否則,停車場和我們公司要收回我的駕照,上交給交通監(jiān)理部門?!?/p>
經(jīng)過一番解釋,我才弄明白當?shù)氐姆ㄒ?guī):失主須向撿拾東西的人按照失物價值的10%給予報酬。我對小伙子說:“你隨便找個人簽簽,不就行啦?!彼@訝地說:“絕對不行!這不是誠實的態(tài)度。一旦有人舉報,發(fā)證單位會毫不留情地收走我的駕照,公司也可以此為借口,隨時辭掉我。”
還有一次,一位黃發(fā)青年明目張膽地拆一輛小轎車上的備用輪胎,大街上人來人往,卻眼睜睜地看著他卸了輪胎后扛著逃跑,沒有人上去捉拿。
這還了得?我氣憤地大叫“捉賊!”不知哪來的勇氣,沖上去拖住小偷并扭打起來。后來,巡警來了,小偷被擒拿。正當我慶幸做了件好事時。那名巡警竟批評起我來:“往后碰上這種事情,你只管打電話報警,千萬不要跟對方揪打。要曉得,一般犯罪分子都會有兇器或槍支的,你知道這是多么危險的事??!”
隨后,車主也來了,他不但不感謝我,反而責怪起我來:“你值得跟小偷打嗎?假如出事了,法律也會連累到我的?!?/p>
我與美國法官接觸時問及此事,她告訴我:“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公民無須見義勇為。公民通過納稅養(yǎng)活了警察,警察就有義務保護納稅人及其財產(chǎn)。這種制止罪犯的風險,應當由警察去承擔。不然,打傷了罪犯,你還得吃官司呢!”
(耙耳朵摘自《公務員文萃》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