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夏老師您好!我的領導江湖氣很重,他不喜歡那些潔身自好的下屬,倒是更喜歡與那些經(jīng)常吃喝玩樂的下屬來往。我很苦惱,是不是也要去學壞一點呢?(江西 劉捷)
A小時候無論看鄉(xiāng)村戲還是看露天電影,最喜歡那些一腔正氣的人物。這些正面人物,不管經(jīng)歷多大冤屈多少坎坷,最終都會有一個圓滿結(jié)局。長大后才明白,所謂的高大全人物與美滿結(jié)局,只不過是那些舞文弄墨者的“意淫”罷了。
實際上,無論歷史還是現(xiàn)實,從來就缺乏正人君子生存的土壤,即使有,肯定也是十分地逼仄與貧瘠。相反,那些貪婪奸狡的小人們,總不缺茁壯成長的陽光與雨露。古今官場,似乎尤甚。
漢景帝時,外戚弄權非常厲害,最大的兩位外戚是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他們分別是漢景帝母族和妻族。這兩位外戚,明爭暗斗得非常激烈。而這兩位侯爺為人一正一反,非常有意思。竇嬰身為大將軍,十分清廉,有次竇太后賞賜他一千斤黃金,他竟放在廊廡下面,對手下的軍吏說,你們誰急需就自己去取吧。武安侯田蚡卻十分貪腐,《史記》里有明確記載:“治宅甲諸第,田園極膏腴,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前堂羅鐘鼓,立曲旃;后房婦女以百數(shù)。諸奏珍物狗馬玩好,不可勝數(shù)?!?/p>
若以道義來判決兩位候爺應獲得怎樣的結(jié)局,大家肯定會將竇嬰推向領獎臺上。但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竇嬰不僅被處死了,連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株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局?這全因田蚡的“流氓拳法”使然。景帝去世后,漢武帝登基,竇嬰因好友灌夫被田蚡所殺,便在武帝前面揭露田蚡的貪腐,田蚡當即承認:我確實既貪財,又好色,我生活腐化墮落,我可恥之極。但是,我只不過生活上存在一點道德問題罷了,不像竇嬰,他沽名釣譽收買人心,日夜渴望著國家出大事,以便自己站出來大干一場。田蚡這話擊中了漢武帝的心?。禾锿`貪腐一點倒沒事,男人嘛,哪個不貪財好色的?我雖貴為一國之君,也有這樣的缺點呢。但你竇嬰?yún)s如此清正廉潔,名望這么高,到時一呼百應將我推翻了怎么辦?那好,不如我先找個借口將你拿下,了卻我的心病。
所以說,在官場里混,小人最易得志。這么說,有人肯定就會很委屈地問,我身在官場,但卻做不了小人,怎么辦?這里我倒可以給你支一招:不妨學習做一個“偽小人”。
我們先看看王翦的故事。《史記·王翦列傳》記載說,秦王嬴政攻打楚國時,他嫌老將王翦太保守,便派李信統(tǒng)率三軍。王翦見狀,趕緊給秦王寫了一張病假條,躲回家休養(yǎng)去了。李信猛沖猛打,敗得一塌糊涂。嬴政急了,他連忙親自去請王翦出山。王翦同意了,但他卻跟嬴政提了要求:我已是年齡一大把,也該為兒孫考慮考慮了。這次我去拼命打仗可以,但您一定要賞賜我許多良田美宅才行。贏政一聽就笑了:你放心去打吧,打嬴了,良田隨你要。王翦在行軍打仗中,又接連給嬴政寄了五封特快專遞,這些雞毛信卻都與打仗無關,主題只有一個:問嬴政要上等田宅。王翦的一些心腹看不下去了,就好心相勸:您老一世英名,千萬就別毀在了這幾畝田上呀。這回王翦笑了:你們懂個啥!秦王原本是個多心多疑的人,現(xiàn)在他將全國的兵馬都交給了我,肯定日夜都在提防我。我裝出一幅貪婪樣,他才會覺得我原來也是一個胸無大志之人,這樣他就會放心我了。
與王翦一樣,蕭何幫劉邦打下漢中后,主持漢中全面工作十多年,非常勤政廉政,民望極高,每年組織上考評都被評為優(yōu)秀。蕭何不滿足,想搞得更好,爭取年終評比立個一等功。有人勸他:別再努力了,你難道沒注意到劉邦正憂心忡忡地盯著你嗎?蕭何恍然大悟,立即化清廉為腐敗,劉邦這才放下心來。
當然啦,現(xiàn)實中肯定有很多好皇帝、好領導,但毋庸諱言,不喜歡清正下屬的也確有人在。身在江湖,有時候也只能委曲求全了。既然皇帝愛貪官,那咱們不做真君子,就努力做個“偽小人”吧。盡管這可能會成為一個笑話,但與能更好地安身立命,為一展抱負留一個舞臺相比,又有誰敢恥笑這種被逼無奈的偽裝呢?又有誰可否定,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