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27日至8月8日這13天時間內,河北張家口地區(qū),發(fā)生了多達166起群眾無故亂喊、相互驚擾事件。
一切異常皆源自于一個令人“蛋疼”的謠言。而這不僅僅是新中國發(fā)生的第一起引起大范圍騷動的造謠事件,也是新中國“謠禍”的開始。
1950年代:“割蛋”引發(fā)的恐慌
這則被網友們戲稱為“蛋疼”的謠言,實則是1950年在中國流傳頗廣的“割蛋”謠言。這起謠言的大致內容,中山大學政務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李若建教授曾有如下記述:
“蘇聯(lián)要造原子彈,其原料需要男人的睪丸、女人的乳房和子宮,以及小孩子的腸子。中國答應供給蘇聯(lián),于是派便衣部隊到全國各地割這些東西送給蘇聯(lián)。割蛋者化身為和尚、老道、商人、農婦,都經過專門的訓練,能夠飛崖走壁,白天偵查,晚上動手。”
李若建調查,“割蛋”謠言最早出現(xiàn)于1950年4月的內蒙古省陶林縣一帶,后迅速傳播開,波及整個華北北部地區(qū),流傳時間長達數(shù)月之久。
為遏制謠言,政府派出干部,深入基層宣傳辟謠,但效果不佳。部分群眾甚至連基層干部認為,政府是在放煙霧彈,為其派來的“割蛋”人做掩護,捉住“割蛋”的送到公安局也會被放了。所以民眾捉到疑似“割蛋”者,選擇將其活活打死。
“割蛋”事件,只是上世紀50年代早期流行的眾多謠言中影響較大的一起。如華東地區(qū)有“毛人水怪”謠言,另外各地的投毒謠言,形形色色的“仙水”“神藥”等謠言事件也在上世紀50年代早期廣為禍延,造成局部恐慌,對新生政權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1950年7月23日,政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聯(lián)合頒布了《關于鎮(zhèn)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一場長達兩年之久的鎮(zhèn)反“滅謠”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其實,在開展鎮(zhèn)反運動之前,即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在相關文件中提出,“報紙應當把建立和領導通訊員網和讀報組的工作當作重要的政治任務”。一張巨大的宣傳網鋪陳開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到1951年全國建立起6萬個讀報組,宣傳員192萬多人,黨的報告員5萬多人。宣傳配合鎮(zhèn)反,使得謠言所帶來的陰影和禍患也逐漸消退。
1950年代早期謠言,大多利用部分群眾的無知和迷信思想攻擊新生政府。在1950年代末大躍進時期,出現(xiàn)的“放衛(wèi)星”現(xiàn)象:小麥畝產12萬斤,白菜一棵500斤等。這些謠言,是被當時刮起的“浮夸風”刮出來的。到1959-1961年間,謠言也因三年經濟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而消停。
1960年代:蘇聯(lián)逼債“圈雞蛋”
“中國運到蘇聯(lián)抵債的雞蛋和蘋果,蘇聯(lián)要用圈圈一個一個地套,套進去的小的,不合格,退回不要;黃豆要一粒一粒地挑選,一公斤保證不能超過多少粒,三次數(shù)粒過秤不合格,一車皮黃豆都退回去等各種版本?!?/p>
這是1960年代初流傳的“蘇聯(lián)逼債”謠言,其影響之深廣,好多人記憶猶新。
據(jù)2013年4月26日的《新華社每日電訊》披露,1960年,中國曾向蘇聯(lián)口頭提出,在貿易方面所欠蘇方20億盧布,可能要在5年內還清,遭到蘇外貿部部長帕托利切夫的批評, 認為中國未與蘇聯(lián)協(xié)商, 片面地把還債時間確定為5年,并以中方違約為由,宣布短期內不向中國提供汽油。
這一消息經媒體報道后,在民間引起議論。當時國際政治形勢復雜,國內又處“三年經濟自然災害”時期,在這種背景下,“蘇聯(lián)逼債”的謠言在民間傳播開來。
這起“謠言”應該是對蘇聯(lián)官方態(tài)度的“誤會”。據(jù)公開資料,當時的蘇聯(lián)對中國還是較為人道的,1961年2月赫魯曉夫曾致函毛澤東, 表示愿意借給中國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蔗糖, 幫中國渡過困難。后來中方接受了50萬噸蔗糖。
事實上,當時中央致蘇共的公開信和政府聲明中,從沒提到過有“蘇聯(lián)逼債”一事。當年,即便在困難時期,中國每年主動援外費用數(shù)額遠高于向蘇還債數(shù)額?!疤K聯(lián)逼債”言論不攻自破。
除“蘇聯(lián)逼債”外,當時還流傳過“帝國主義放原子彈”的謠言。據(jù)河北省檔案館一份等級為“特急”的密電所記,1963年10月至1964年4月間,河北衡水深縣王家井等50多個村莊,連續(xù)發(fā)生了27次程度不同的地震。很快,謠言出來了——
“地下空了,再震這一塊就要塌陷下去了”、“這是帝國主義在地下搞核試驗,放原子彈哩!”地震加謠言,導致人們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有人還想到野外搭窩棚住。
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當時的衡水地委一方面派干部下災區(qū),慰問群眾,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另一方面及時求助河北省委派相關專家來宣傳“辟謠”,通過相關地震知識,控制住了謠言的蔓延趨勢。
1960年代早期的謠言多與災害有關,幸運的是官方都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極好地控制了謠言的擴大化。
1970年代:“總理遺言”騙翻國人
1966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是新中國謠言盛行的時代。謠言甚至牽涉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其中1976年一則“總理遺言”傳播最廣——
“小平同志一年來幾方面工作都很好,特別是貫徹主席的三項指示抓得比較堅決,這充分證明了主席判斷的正確。要保持那么一股勁,要多請示主席,多關心同志,多承擔責任?!?/p>
事后調查證實,這是民間偽造的“總理遺言”中的一段。袁敏的《重返1976:我親歷的總理遺言案》一書中,對偽造的“總理謠言”有詳細記錄。而且“總理遺言”有兩份:一份是周恩來寫給“主席、中央并政治局諸同志”的,另一份是周恩來寫給“小超(鄧穎超)”的。
這兩份“遺言”,最后釀成“文革”時期最大的一起“反革命謠言”案件,即所謂“總理遺言”案。
此“謠言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袁敏在書中有這樣的記述——
1976年2月的一天,離周恩來去世已有1個月。23歲的杭州汽輪機廠學徒工“蛐蛐兒”參加朋友聚會時,談到周恩來逝世的問題,受到了“瓜子”等朋友的啟發(fā),回家沒過幾天,他就模仿周恩來口吻編造了上面兩份“總理遺言”給他父親李容看。
“蛐蛐兒”的父親李容看完后,說很像真的,囑咐兒子不要外傳。但“蛐蛐兒”未聽囑咐,將兩份手寫的“總理遺言”傳播出去?!拔母铩笔辏藗円蚜晳T了“小道消息”,“總理遺言”旋即被傳抄開來。
在傳抄過程中,有人將“蛐蛐兒”的手抄本變成油印件。到1976年4月份,全國各地除了新疆等少數(shù)幾個邊遠省份,全都知道了這兩份“遺言”。
“遺言”在全國快速地傳播時,也觸動了“四人幫”的神經。很快,事情被定性為有蓄謀的“反革命謠言”,于是,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徹查。
1976年5月5日,“遺言”的制造者“蛐蛐兒”,被當時的國家副主席王洪文一手提拔到公安部的上海造反派祝家耀抓進公安局審查。之后,其朋友和親人等相關人員也被抓緊公安局被輪番審查。給“蛐蛐兒”的審查言論是:他造的謠言“流傳全國,政治影響極壞,并有攻擊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言論?!?/p>
1977年11月,“蛐蛐兒”“瓜子”等造謠者才被釋放。
需要說明的是,文革中類似的“謠言案”還有很多,如“梅花黨”謠言案,在當時也十分流行。
1980年代:“氣功滅火”廣為流傳
進入改革開放的1980年代,“文革”的陰影剛散去,又有謠言來襲。這一時期的“大謠”,多與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氣功有緊密關系,層出不窮的“大師”把全國人民都“忽悠”了。
最轟動的是,“氣功大師遠程滅掉大興安嶺森林火”謠言,謠言的主角是當時聞名全國的“氣功大師”嚴新。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發(fā)生特大森林大火。據(jù)傳,嚴新收到了一份緊急“滅火邀請”。隨后,嚴新在距離火災現(xiàn)場2000公里外的一個小洋樓上,開始發(fā)功。之后預測:3天后,火勢開始緩解。幾天后,大興安嶺火勢確實減緩,不久被撲滅。事實上,這只是巧合,乃火場官兵全力奮力撲救的結果,而非氣功的作用。
但在當時一些媒體的渲染下,“氣功滅掉大興安嶺大火”的謠言不脛而走。嚴新因此牛氣十足,還曾公開表示,他發(fā)功可以攔截原子彈。
據(jù)了解,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中國,民間對于所謂“氣功大師”的崇拜,形成了一股猛烈的氣流,席卷全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練氣功的人達到6000余萬人,有關氣功期刊就有幾十家,各種氣功學術著作、氣功醫(yī)療院、氣功表演會遍地開花。
這樣的迷信謠言與科學精神相悖,引起了高層的注意和警惕。1994年,中共中央下達了《關于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破除偽科學。之后輪番討伐之下,修練氣功狂潮以及與氣功有關的謠言才有所消退。
1990年代:“打絕育針”恐慌背后
1990年代也有“謠言在飛”。這一時期的謠言與群眾對政策的誤解有關。如“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便為不少人不理解,當時在社會上,影響比較大的“打絕育針”的謠言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現(xiàn)任湖北省作協(xié)副主席、襄樊市作協(xié)主席的段明貴,對“打絕育針”謠言印象十分深刻,曾撰文回憶:“1991年10月, 我在看通訊員稿時, 發(fā)現(xiàn)有個縣反映, 社會上正傳言學校請外國人給中小學生打絕育針。鬧得人心惶惶, 有的學校已被迫停課。”
1991年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增長的決定》,當時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廣以宮內節(jié)育器和絕育手術為代表的長效避孕等措施?!按蚪^育針”的謠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了,計劃生育還是控制不了。所以國家要強制在青少年打一種‘絕育針’,其中男的打在太陽穴,女的打在肚臍。不適應的人就會馬上死去。”
這是一位名叫“達摩流浪者的日記”的豆瓣網友有關“打絕育針”謠言的回憶。
這“打絕育針”謠言也是全國性的,當時從福建到廣東到廣西到海南,從安徽到湖北到湖南到江西,從河南到四川都有流傳,而謠言所過之處,一片恐慌,沒幾所小學能正常開課。
當時學校要給小學生接種卡介苗疫苗,也被說成是要“打絕育針”。
后來,在官方媒體和各級政府官員以及各大中小學的宣傳和教育之下,“打絕育針”謠言才逐漸平息。
新世紀:謠言插上網絡翅膀
紀元到了2000年代,人類進入網絡時代,微博、電話、手機短信、QQ、論壇等多種傳播平臺成為謠言的主要載體。
其中特征是,謠言往往與突發(fā)事件、重大事件相伴——
2008年,一條通過短信發(fā)布的“蛆橘事件”,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2010年2月20日山西一些地區(qū)要發(fā)生大地震的謠言,通過短信、網絡等渠道瘋狂傳播,使得山西數(shù)百萬人街頭“避難”;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fā)生核泄漏事故后,有人在QQ群里發(fā)消息,稱“食鹽中的碘可以防核輻射”,引發(fā)全國“搶鹽風波”等。
2013年的“秦火火”造謠傳謠事件,更是將網絡謠言推上高潮,從2011年動車事故至今,網名為“秦火火”的秦志暉造謠傳謠多達3000余條,被媒體封為“謠王”。
類似的網絡謠言不勝枚舉。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就此稱,“網絡謠言已成社會‘毒瘤’。而我國的網絡文明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網絡謠言很容易成為引發(fā)社會震蕩、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網絡謠言給政府、家庭和個人都帶來嚴重的影響。2013年8月19日,北京警方率先開始網絡“滅謠行動”。
但是,一場“滅謠行動”能保證以后沒有謠言嗎?這引起了全民思考。
從新中國的謠言事件形成來觀察,自新中國成立之日起,到如今的網絡時代,謠言始終沒有斷過,雖然謠言的內容和形式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其產生都與信息不透明、不公開、不對稱相關聯(lián)。
“謠言止于智者,更重要的是增加信息透明度,尤其是密切關系公眾安全方面的信息,讓老百姓信任政府自覺抵制謠言,不信謠,不傳謠?!敝袊鐣茖W院新聞研究所肖重斌對媒體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