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黨,別是非之語,見內(nèi)外之辭,知有無之數(shù);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
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積財貨、琦瑋珠玉、白璧、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譯文
揣度人的智謀和測量人的才干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遠處的人才和招徠近處的人才,造成一種招賢納士的聲勢,以利于進一步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引進人才首先要考慮派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區(qū)別各種正確的和不正確的議論,了解他們對內(nèi)、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有余和不足的程度,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的問題,然后權量這些關系,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化不利為有利,達到使之為我所用的目的。利用一些技巧引誘對手多說話,再進一步通過恭維來鉗住對手。鉤鉗之語是一種游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對于那些以鉤鉗之術仍沒法控制的對手,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威逼利誘,然后再對他們進行反復試探;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反復試探,然后再針對他們的弱點,對他們發(fā)動攻擊加以摧毀。有人認為,反復試探就等于是對對方進行破壞,有人認為對對方的破壞就等于是反復試探。在想要對某些人進行重用的時候,或者采取先賞賜財物、珠寶、玉石、白璧和美麗的東西,以便對他們進行試探;或者通過創(chuàng)造量才錄用任人唯賢的態(tài)勢,來吸引他們;或者通過尋找他的某些弱點與漏洞來控制對方,在這個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抵巇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