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可真有發(fā)光的金子擺在面前,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識得。置身其間,猶如云山霧罩,所以有當局者迷之說。突然生出這番感嘆,只因聽一場勵志演講,某成功人士講了一個笑翻全場的財富寓言,觸動了內(nèi)心的那根弦。
從前有個窮人發(fā)家致富心切,在家里供著一尊財神爺,早敬晚拜。財神爺被他的真誠打動,決心現(xiàn)身,當面滿足他發(fā)家的心愿。這天夜里,財神爺站在窮人面前,他驚駭不已,趕緊跑路。財神爺哭笑不得,但閃回之前將窮人屋檐下的一塊石頭變成金子。一早,窮人和往常一樣,坐在已是金子的大石頭上發(fā)呆。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騎馬打屋前路過,大為吃驚,忙問:“你真的闊綽啊,居然把這么大的金子當成石凳坐?!备F人苦笑一聲:“我哪有什么金子啊。我坐的只是石頭,是霞光讓它看上去像塊金子罷了?!睍枺骸澳俏矣梦沂炲X買你這塊石頭,好嗎?”窮人說:“好??!這買賣好極了?!睍岵粍咏鹱?,又加了五貫,讓窮人幫著把金子放到馬背上。等書生一走,窮人樂壞了,自言自語:“昨晚真是財神爺?shù)轿壹野?,一早讓我掙到了十五貫!”趕緊去拜財神。
故事講完了,成功人士開始批判窮人活該一世受窮,連金子都不認識。他話鋒一轉(zhuǎn),勸喻諸人:“我們一定要學(xué)會辨認什么是金子,分清什么是垃圾,要不然,永遠離成功天遙地遠。在座的你,不要學(xué)窮人,目不識金,徒讓財神爺哭?!辈坏貌慌宸@位演講者,氣定神閑,口吐蓮花,讓在座的聽眾有所頓悟。
但我對他的激勵之語心懷疑慮,是金是石,落實到每一個人判斷起來,遠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換了是你,看見衣衫襤褸的窮人,就因為閃著金光,能斷定坐的是金子,然后義無反顧地掏錢采購嗎?如果真是真金,人家會堂而皇之地擱在屋檐坐嗎?這些反常舉動與細節(jié),足以讓人有獲金之心,卻無擁金之意。而窮人沒見過金子自然不識,不知者不怪。我覺得倒是應(yīng)該好好表揚書生,有識金的能力,更有傾囊采購的勇氣,實在難得。
認金不易,識人更難。
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有個三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一眼認定當時在巴黎街頭的流浪畫家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是偉大的天才。他卻斬釘截鐵地對“我”斷言:“一百年后,如果還有人記得咱們兩個人,那是因為我們沾了認識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光。”
思特里克蘭德窮困潦倒,行將餓死,戴爾克讓他到家里來休養(yǎng)。思特里克蘭德恢復(fù)元氣后,在戴爾克的畫室里作畫,而且關(guān)上門,把主人關(guān)在門外。戴爾克不由地感嘆:“我要殺死他,結(jié)果卻徒然使自己出丑。”更大的丑,還在后面,他的妻子對思特里克蘭德由最初的無比厭惡變?yōu)閻蹜佟鄄判那械拇鳡柨?,成全了他們,自己離家,讓妻子照顧他,讓他好靜下心來作畫。結(jié)果卻出乎戴爾克·施特略夫意料,他的妻子為思特里克蘭德殉情自殺,至死都不愿意見他一面。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他卻無怨無悔,一切都為成就他認定的天才畫家!他的舉動,讓世人都覺得他就是大自然遺留在人間的“一個殘忍玩笑”。到最后,世人都錯了,先知先覺的戴爾克是唯一判定正確的人。思特里克蘭德成了一代偉大的畫家,死后,畫作價值連城。
美國詩人朗費羅說:“上帝的磨盤轉(zhuǎn)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人也好,物也罷,都在粉碎在磨眼里,飄散成世上的風塵,辨物識人,認清看透,談何容易。人生猶如霧里看花。歌手那英曾唱道:“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生活就像霧里看花,窮盡一生,要是在關(guān)鍵時刻,辨出金子,在合適時候,分清才子,人生風景自會大不同。那就向上天,借一雙慧眼,實在不行,依我看,還是養(yǎng)成一顆慧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