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早晨,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2013北京馬拉松”開跑。在數(shù)萬馬拉松愛好者中,有那么一個特殊群體—19名盲童孤兒。他們在志愿者用毛巾的牽領下,跑完了4.2公里的迷你馬拉松,成為“北馬”中的亮麗風景。
其實去年就有13名盲童參加了“北馬公益跑”,這跟跑步教練牛超有著莫大的關系。去年6月底,牛超的一位朋友問他:“愿不愿意義務帶著一些小孩跑步?”
“愿意?!迸3敛华q豫就答應了,因為他很喜歡小孩。但朋友補充說:“他們有殘疾,是盲童。”牛超回答:“不要緊。”“他們還都是孤兒。”朋友又補充。“那我更應該幫他們?!本瓦@樣牛超帶著13名7-14歲的盲童開始了跑步訓練。
牛超的朋友在一個名叫“愛百?!钡墓鏅C構工作。該機構專門救助視障孤兒,從各地孤兒院把孩子接到北京,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看護和教育。“愛百?!笔震B(yǎng)的視障孤兒都是被父母遺棄的,很多連姓名都沒有。于是,孩子們被統(tǒng)一取名姓“黨”。
“盲童的身體素質跟正常小孩的沒法比,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腰腹、手臂的力量都欠缺。”牛超認為視障孤兒是雙重弱勢,因為看不見,平時欠缺運動,跑步對他們大有裨益。正值暑假,牛超和孩子們在母校北京體育大學的操場上訓練,每周兩次。因為場地開闊,孩子們能夠自由發(fā)揮,并不需要他人牽領。
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第一堂訓練課還是讓牛超有點“束手無策”。因為“有幾個孩子的胳膊、腿腳都有畸形,連走路都困難”。牛超只好帶著孩子逐個在訓練場上走步,“讓他們首先體驗走和跑的區(qū)別”,同時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特點,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孩子們的天賦又超出我的想象。他們心里都很期待運動,只是之前沒人帶領?,F(xiàn)在他們一到訓練場就特別高興,手舞足蹈。”孩子們的進步異常迅速,從走到跑,從跑100米到跑200米、400米、1000米……
牛超2011年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yè)后,在東城區(qū)的一所中學當體育老師,業(yè)余時間組建了“牛超馬拉松訓練營”,推廣群眾健康跑。在他看來,這些孩子與自己學校里的學生相比,“性格樂觀,特別老實,特別懂事,從不調皮搗蛋,對什么事情都特別好奇,喜歡問‘為什么’?!?/p>
訓練了半個月后,一個在北京馬拉松組委會工作的朋友看到了牛超發(fā)的微博,建議他組織孩子們參加“2012北京馬拉松”。牛超欣然答應,將訓練場地移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因為場地不平整,孩子們與志愿者“結對子”,志愿者用毛巾牽著孩子跑。
牛超的“公益事業(yè)”在訓練營營員和馬拉松愛好者中得到廣泛傳播。很多人都主動來“奧森公園”當志愿者,陪伴孩子們。有一次訓練結束后,一個志愿者給孩子們每人買了一個冰激凌。此后,每次訓練結束,孩子們都會問“有冰激凌吃嗎?”
經過近4個月的艱苦訓練,有5個孩子能跑完迷你馬拉松全程。其中就有一個名叫“黨東方”的孩子,他的腿和膝關節(jié)都畸形,剛開始訓練時連走200米都走不了。2012年11月25日,13名盲童首次亮相“北京馬拉松”,并為自己籌到近7萬元善款。今年,在去年的陣容上,又增加了6名孩子參加“北馬”。
“我教他們,同樣也是他們教我。他們克服身體困難,不斷進步,真的值得所有人學習?!痹谂3磥?,孩子們參加馬拉松具有特別的意義,不僅是利用馬拉松這個大平臺讓外界更加關注視障孤兒群體,更是孩子們戰(zhàn)勝困難、完成挑戰(zhàn)的表現(xiàn)。
連續(xù)兩年訓練孩子們參加“北馬”,各種采訪要求紛至沓來。但牛超對“公益”有著自己的理解:公益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別人,做不到的你許諾了也沒用。如果不出意外,他和孩子們還將在明年的“北馬”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