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馬。霧霾籠罩著這座城市的上空,穿越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深秋已至,萬木凋零,距離終點還有4公里,前方依舊看不到一丁點亮色。一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感襲上了于嘉的心頭,那一刻的孤獨,像關(guān)公刮骨的尖刀一樣嵌入骨髓,沙沙作響。
頭一天是CBA開幕式和揭幕戰(zhàn),搖旗吶喊的球場上,于嘉是央視體育頻道知名的籃球解說員,他富于激情和個性的解說征服了無數(shù)球迷。而在馬拉松的世界里,喧鬧不再,漫長的征途中,唯有內(nèi)心的獨白。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看到了自己多重的社會角色:央視的解說員、父母眼中的兒子、妻子眼中的丈夫,生活中的自己為身邊的人做的事,少之又少。
過去一年,于嘉完成了6個全程馬拉松和1個半程馬拉松。從一個人跑,到帶著身邊的人一起跑,一個“嘉友跑”的跑團已具雛形。跑步成為了他的修行方式,是跑步讓他看到生命個體的孤獨感,從而理解和接受社會多元和豐富,喚醒了他與世界新的鏈接,當嘉友跑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更多的正能量開始在人群中傳遞。
“知恥而后勇”
2011年,央視體育主持人沙桐創(chuàng)立了央視“C5愛跑團”,號召同事和朋友一起跑步。在沙桐的邀請下,于嘉第一次嘗試參加北馬迷你賽,仗著自己平常經(jīng)常鍛煉,他沒怎么想就去跑了,從天安門到復(fù)興門一共4.2公里。頭一回參加北馬迷你賽,他問身邊的同事、網(wǎng)球解說員張盛用了多長時間,張隨口說了句“也就15、20分鐘吧”,于嘉便發(fā)了條微博,想著馬拉松也不過如此嘛。沒想到這條微博被很多人罵“吹??蓯u”,他很不爽,便跟人對罵。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缺乏馬拉松常識才鬧了這樣一個笑話,他立即誠懇地在微博上向網(wǎng)民道歉,可暗暗也在想:自己有沒有機會跑一次全程馬拉松呢?
生活中的于嘉是個孝子。2012年,母親因重病住院,他發(fā)了一愿從此素食。開始跑步是在他素食之后。
從家到醫(yī)院,不過5公里多的路程,但因為堵車,出租車常常拒載。一氣之下他便決定跑去醫(yī)院,沒想到跑著跑著也就不生氣了。那天,回來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天安門降旗儀式。他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精彩和豐富的生活,以前每天行色匆匆地開車上下班,看手機、發(fā)微博,其實都是虛忙。之后的每天,他都堅持跑步去醫(yī)院,要是遇上早晚高峰,跑步比開車還快。漸漸的跑上了癮,他甚至決定把車賣了。
2012年北京馬拉松,沙桐問他報名不,他嘴上說報半馬吧,心里卻想著,要是跑個全馬就好了,但不敢說出來,怕沒跑完丟人。北馬開跑前一天上午,他解說NBA,晚上是CBA開幕式以及揭幕戰(zhàn),馬拉松當天晚上六點半還有CBA演播室環(huán)節(jié),一直持續(xù)到十點。在這樣的節(jié)奏下,于嘉居然跑完了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
原本還幻想了N種慶祝成功的姿勢,在抵達終點線的那一刻,才發(fā)現(xiàn)什么慶祝動作都不必要了,他張開雙臂抱著妻子嚎啕大哭,發(fā)誓要“拿整個生命去愛你”。
馬拉松沒有打亂于嘉的生活,但卻改變了他的生活,讓找到了與自己獨處的感覺,跑步時,他會和自己的內(nèi)心說說話,聊聊天,也開始理解很多事情。近一年多的跑步給他帶來的最大變化是脾氣,他變得不愛吵架了,也不那么血氣方剛地說狠話了。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區(qū)別在于你接不接受。理解是你站在別人角度上思考問題,接受是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闭勂鹋懿?,他的語氣也變得和緩起來,繼而又補充道,“這句話可是我自己說的?!?/p>
不做看客
2013年的11月,北京,又入深秋。
眼前的于嘉剃著光頭,戴著黑框眼鏡,下巴上留著一撮胡子茬,說起話來夾著京味的貧嘴,面部表情和他養(yǎng)的那只名為“于丸兒”的加菲貓一樣富有喜感。他與9年前的于嘉已經(jīng)判若兩人。那時的于嘉體重高達100公斤,年輕氣盛,喜歡喝酒。直到有一次打籃球,他忽然感到特別難受,狂吐一通,看著自己肥胖的身軀,他心想,如果自己是觀眾,自己也不會相信這樣一個胖子說體育對生活有好處的諸多鬼話的。
痛定思痛,他決定要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負責。從2005年起開始健身計劃,如今他已經(jīng)減掉了25公斤的體重。
或許是深有體會,在他看來,中國有很多的所謂體育愛好者都是看客,他們喜歡皇馬,可從來不踢球;喜歡科比,可從不摸籃球?!坝纱伺缮鲆活惛购诩夹g(shù)宅們,有一技之長,心里無數(shù)怨氣,生活沒有宣泄途徑而充滿負面情緒,長此以往,網(wǎng)絡(luò)變成垃圾堆。其實消化負能量最正當?shù)姆绞骄褪沁\動,運動產(chǎn)生更良好的代謝?!?/p>
因為跑步,在這座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里,他逐漸找到了一種歸屬感。他在博客里寫道:“無數(shù)次的路跑,讓我終于發(fā)現(xiàn)這座我生于斯、活于斯的城市,其實一直就長在我的生命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p>
有人對于嘉說,北京空氣質(zhì)量這么糟,你這樣跑下去,5年之后準得肺癌?!拔也幌嘈?,5年之后看吧,我堅信一個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的人,只會更健康?!薄安贿^是個跑步,大家想法特別豐富,社會是多元化的,正是由于這種多元化的想法才讓跑步豐富多彩,什么姿勢、概念、團體都有。跑步只要能給大家?guī)砜鞓罚妥銐蛄??!?/p>
“嘉友跑”
今年5月的布拉格馬拉松是于嘉人生中第四個馬拉松,他帶上了自己的妻子林早早,林一開始并不支持他跑步,覺得馬拉松會占用兩人在一起的寶貴時光,也有些擔心,還因此拉黑過他的微博和微信??蓻]想到在布拉格,平常不大愛運動的林早早,在當時的氣氛帶動下,居然一口氣跑了10公里。作為最后一個到達10公里的參賽者,她跑完之后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來,百感交集。2個月后,他們才知道她當時已經(jīng)懷了寶寶。從此,于嘉有了新的計劃: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5年后,帶著TA一起親子跑,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布拉格是于嘉最有感覺的一次馬拉松,不在于成績,而是他忽然意識到,應(yīng)該動員身邊人一起跑,一起享受馬拉松帶來的樂趣和生活正面積極的變化。在他的熱情號召下,慢慢就聚集起了一撥朋友,常常雙休日聚集在朝陽公園和奧森跑圈,時間一長,有人提出大家成立一個組織玩吧,因為于嘉跑得多,影響力大,自然而然成了“頭”。
組織名稱一開始被定為“嘉足跑”,有朋友嘲笑這名字聽上去像是個足底按摩中心。一次剛跑完,趁著興奮勁兒,央視少兒頻道主持人周州提出,不如叫“嘉友跑”吧,說快了就像是“加油跑”,英文就叫“+U”(加上你)。嘉友跑成立后,于嘉想到應(yīng)該做些什么。不能讓大家為跑步而跑步,對于職業(yè)選手,跑步的意義是為了生存,而對于嘉友跑而言,跑步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積極、陽光、有奔頭。
于嘉想起了今年1月初廈門馬拉松,為了給愛心衣櫥募捐,比賽規(guī)定跑完一公里便可募集一套童裝,帶著腳傷的他和聯(lián)想副總裁魏江雷是公眾人物團隊里跑完全馬的。公益賦予了這場馬拉松特別的意義。“我們再有社會責任感也不會想著跑步為城市宣傳什么,但是如果跑這一程可以捐出42套童裝,那意味著一個孩子,一個班孩子有衣服穿,這個意義完全不一樣?!彼f。
他想到了好朋友姚明,兩人認識已有14年,在于嘉眼里,姚明的公益理念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是體育界里最讓人信任的。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姚明后,姚明發(fā)了條微信專門感謝他,他還奇怪姚明干嘛那么客氣,姚明說,“這一次意義不一樣。”按照合作意向,嘉友跑每跑完一個里程,就會用里程數(shù)乘以公益系數(shù)4.2,跑團的合作伙伴就以等價的錢或物捐贈姚基金支持的17所希望小學。
于嘉覺得,公眾對于慈善的負面情緒與體育愛好者對于馬拉松的看客心理是相通的。“指責和歪曲都是不負責任的,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做,喚起公益心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水漲船高,公眾對公益事業(yè)才會有信心?!?在于嘉心目中,嘉友跑就是一個媒介,將社會愛心人士和姚基金相連接。
今年11月17日,嘉友跑正式宣告成立。當天,嘉友跑和合作伙伴New Balance慢跑英雄聯(lián)盟6公里公益跑在上海世紀公園鳴槍開跑?,F(xiàn)場共募集了超過2560雙New Balance兒童跑鞋,這些跑鞋將直接通過New Balance快樂小腳丫公益項目捐贈給姚基金。
跑團現(xiàn)有20余人,都是于嘉的朋友。加入嘉友跑的門檻既低也高:愛跑步,愛公益。對于剛剛誕生的嘉友跑,于嘉心里有一個小小愿望:“如果有一天能做到北馬、上馬、各種馬比賽報名時,也能寫屬于什么公益組織,一堆人很驕傲地填上嘉友跑,我覺得我會哭的?!?/p>
下一個馬拉松的目標是什么?
一定要興高采烈地回來就是目標,能進步當然最好,追求成績就是善于利用自己的虛榮心,誰都有虛榮心,關(guān)鍵是怎么用,引導(dǎo)正確的方向讓自己進步。對于人一輩子來說,不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跑得遠。
撞墻時你都會想些什么?(撞墻指全馬后半程某個階段配速無法維持,呈急劇下降的現(xiàn)象)
肯定能過得去,我沒想過放棄。馬拉松是迷你人生,因為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如果你做得對,堅持下去,都不會是問題。
最艱難的時候,是什么支持著你堅持?
我覺得還是因為我熱愛,其他都是假話。有人說,你能跑步能素食好有毅力,我想說這跟毅力沒什么關(guān)系,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喜歡才能堅持下來,不喜歡打死你都堅持不下來。
你參加過2次國際馬拉松,4次國內(nèi)馬拉松,感覺國內(nèi)外馬拉松有哪些差別?
服務(wù)和人文關(guān)懷。國內(nèi)補給曾發(fā)過雪梨汁、蛋黃派,這都不是馬拉松會吃的東西。人家發(fā)的是能量棒、能量膠,蘋果、香蕉都是切好后在清水里泡的。北馬時有人在紅墻撒尿被批丑陋,我還真不覺得丑陋,這要問責主辦方啊。我覺得成績排名不是差距,差距是兩邊流動廁所的數(shù)量、提供的服務(wù)和選手獲得的待遇。國內(nèi)馬拉松尚且還沒有琢磨明白為幾萬人服務(wù)是什么概念。
你覺得如何改變這種差距?
歸根到底還是國外參與運動的人多,我們是看客,當看客就是想法多,容易產(chǎn)生領(lǐng)導(dǎo);國外參與的多,更容易產(chǎn)生執(zhí)行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跑起來。
現(xiàn)在與公益元素結(jié)合的跑步運動開始成為一種趨勢,你怎么看?
公益跑說明三件事,一是越來越多人懂得健康最重要,第二大家責任心在增強,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好,那個社會好,但我還是那句話:你自己什么樣,中國就什么樣,你就是中國,你就是社會,你懈怠、懶散、無功德,這個社會就這樣。第三,大家的凝聚力在加強,跑步是最簡單的運動,沒有專業(yè)裝備都能跑,我們能不能用大家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現(xiàn)在大家跑得北京天氣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