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許秀然阿姨和老伴白先生算是“空巢老人”,但老兩口并不感到很寂寞。他們的一兒一女都在北京生活,年過5旬的姐弟倆都很孝敬。談起兒女,許阿姨流露出滿滿的幸福。
已退休的女兒每星期都會來看父母,“什么都給買,吃的、穿的,我的衣裳都是她給買!她不讓我買,因為嫌我凈買處理的!”許阿姨的兒子工作很忙,但基本上也是每周一次地提著好吃的過來陪爸爸媽媽聊天、打撲克,逗他們開心、給他們解悶兒,“有時他還開車帶我們?nèi)ソ紖^(qū)采摘呢!”兒子經(jīng)常到外地出差,要是因為出差來不了,他就會打來電話:“媽,我這禮拜去不了,我在外地呢!”
有時候,兒子女兒兩家人也會一起過來熱鬧熱鬧。這時候,女兒就會張羅著做飯,不會讓老人累著。有時候一家人也會去外面餐館吃上一頓,“出去吃飯我?guī)缀醪辉趺刺湾X,不是兒媳婦掏,就是閨女掏。”
談起把“?;丶铱纯础睂戇M法律的事,許阿姨說自己“贊成”。“因為我周圍有的家兒女確實太不像話!好長時間不回家看父母,就好像沒媽似的、拿老家兒不當回事!最氣人的是人不來、連個電話都沒有!甭管怎么樣,兒女都不能對爸爸媽媽這樣,畢竟他們生了你、養(yǎng)了你!”
但許阿姨也說,究竟多長時間看一次父母才算是“經(jīng)?!?,“這要靈活掌握。”老人很寬容:“不一定不回家就是不孝順。也許工作忙、道兒遠,回不來,也許這個月看父母兩次三次,也許下個月就回不來。但可以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問候問候。父母也能理解?!痹S阿姨說:“有時候老人想見孩子不光是自己寂寞,也是惦記孩子,想看看他們都好不好?!币虼怂M鰞号摹俺;丶铱纯矗±先朔判?,你們也放心!”
真正起到約束作用,還得想個萬全之策
記者 冷梅
張玉絡(luò)夫婦今年71歲了,他們共有三個子女,兒子家在外地,兩個女兒在北京。三個子女都已成家,而且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孫子、外孫已經(jīng)上學(xué)了。
張玉絡(luò)夫婦現(xiàn)在生活完全能自理,兩人各有一些老年常見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夫婦倆單獨住在南露園小區(qū),兩個女兒每周回來看他們一次,因為外孫平時課程很緊,周末還要上英語口語、奧數(shù)、作文等課外班,一兩周回來一次。兒子在上海工作,每逢節(jié)假日才能回北京,但他每兩三天就給父母打個電話,也時常給家里買些東西。平時老兩口家里有點大事小情,都是兩個女兒、女婿過來幫忙,包括老人看病也是他們請假帶著去醫(yī)院。老人現(xiàn)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他們老兩口能健健康康的,別給子女添麻煩。
說到對立法看望老人的問題,張玉絡(luò)老兩口并不贊同,在他們看來子女基本上都是孝敬父母的,大多也都想??赐改浮S袀€別子女不能?;丶铱锤改?,也是有原因的,多是因為工作,不能因為這就判定他們不孝順,從而在法律上給他們責(zé)罰,讓他們背上不孝的罪名,這也是不公正的。當然,在不??赐改傅淖优镆泊_實有不孝順的,但如何區(qū)分是很難的,光靠道德約束對那些不自覺的子女也是沒用的。如何才能讓法律對這些子女真正起到約束作用,還真得想個萬全之策,不是簡單立個相應(yīng)的法律就行的。
?;丶铱锤改甘亲优钇鸫a的義務(wù)和責(zé)任
記者 張晶 文/部分攝影
今年44歲的張杰是地道的北京人,和父母同住北京城里。在家排行老三的張杰,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的父親今年83歲、母親78歲。姐弟三人都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每到休息日和父母團聚就成了姐仨雷打不動的事兒,只要身在北京他們都自覺地去父母家看看。
特別是張杰更是周周不落,而且每次去都是一家三口全體出動,有時碰上和哥哥、姐姐一起來,老爸老媽家就更熱鬧了。兒孫們有幫老媽做飯、收拾屋子的,有和老爸聊當今時事兒的,特別是把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外面的新鮮事兒講給他們聽時,老媽老爸總是樂得合不攏嘴。張杰說,爸爸媽媽雖然年齡大了,但是他們特別知道保養(yǎng)、懂得健身,所以用我們的地方還不多,這是我們的福氣!爸媽養(yǎng)我們?nèi)齻€這么辛苦,我們現(xiàn)在只是多抽出時間來看看他們,陪陪他們是太應(yīng)該不過的事兒啦,是作為兒女最低的標準了。把“常回家看看”寫進法律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吧?其實常回家看父母是每一個子女最起碼的義務(wù)和責(zé)任。我們這一代還好一些,有兄弟姐妹,可是我們的下一代獨生子女居多,尤其那些兒女遠離父母工作的更應(yīng)該多回家看看,父母這一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子女不在身邊心里的苦可想而知。
法律約束不孝子女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記者 鄢利平 文/部分攝影
李莉的老家在內(nèi)蒙古赤峰,在北京學(xué)習(xí)工作了30年,她從來就沒忘記過家鄉(xiāng)的父母。每逢父母的生日,她都會問候,如果有時間,她會親自給父母過生日,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每年的長假,她總是帶著孩子自駕車長途跋涉往家趕,后備廂里裝滿了各種營養(yǎng)品以及父母稀罕的東西。
李莉說,百善孝為先。作為兒女,孝順父母是必須的,是無條件的。李莉的父親退休金不少,但李莉依然會給父母一些錢,“希望他們能夠達成自己的各種愿望,吃好喝好,晚年生活過得體面、舒適?!迸c物質(zhì)上的贍養(yǎng)相比,李莉認為,精神上的贍養(yǎng)更為重要:“與其多給父母錢,不如經(jīng)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問好,經(jīng)?;馗改改抢锶タ纯?,聽他們叨嘮叨嘮,老兩口有什么矛盾、思想上有什么疙瘩,幫他們開解開解,給他們更多的精神上的撫慰,這比什么都重要?!崩罾蛴X得,老年人也有虛榮心,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做兒女的應(yīng)該盡力滿足父母的要求。比如,親戚或者父母的老同事、鄰居來北京,她都幫著接站、找住處,梆寸還幫著找專家看病、介紹工作,每次都絞盡腦汁地辦好父母交辦的事,給父母在親友面前掙足了面子。
李莉贊同把“?;丶铱纯础睂戇M法律,但她認為:法律或許可以把不孝子女“趕回”父母身邊,卻不能約束他們的心,他們完全可以人在心不在,如此這般,父母能感受到子女的孝順嗎?說到底,孝不孝順父母關(guān)鍵還在于子女們是否從心底里關(guān)愛父母、心疼父母。
李莉還表示:自私一點說,每個人都會變老,如果你對父母不孝,恐怕你的孩子將來也很難孝順你。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fā),我們都應(yīng)該而且必須孝順父母,不要講任何條件。
專家觀點:子女應(yīng)多關(guān)注父母的心理健康
紅巖 文/部分攝影
子女不住在一起,使很多年歲大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有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老年群體已成為我國自殺率最高的群體。我國著名神經(jīng)內(nèi)科專家、宣武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姜鳳英教授說,她接觸的患者多為空巢老人,他們在心理上多出現(xiàn)四大問題:抑郁和焦慮,顧慮重重,體驗不到快樂;無所事事,特別失落,總覺得煩躁不安或心情沮喪;感到孤獨、凄涼,喪偶老人孤獨感尤為明顯,如果再伴有軀體疾病可能會產(chǎn)生絕望的情緒,甚至出現(xiàn)自殺企圖或行為;記憶力減退,感覺力不從心。
姜鳳英教授特別強調(diào),在關(guān)心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yīng)多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在老年人最需要的時候?qū)ζ渚恼疹櫤腕w貼,讓他們能感受到子女的疼愛和家庭的溫暖,這樣他們的身體會得到較快的康復(fù),同時有利于減輕子女的生活負擔。多關(guān)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提醒他們增減衣服、注意保暖、出行注意安全等。很多年輕人都抱怨長輩啰嗦、愛鬧脾氣,這多是因為老人控制情緒的能力減弱造成的,子女要?;丶遗惆楦改?,讓他們適度宣泄和求助。兒女們盡可能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幫助他們學(xué)習(xí)新知識,鼓勵老人多參加團體活動,重視身體與大腦的運動,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幫助老年人消除不良情緒也很重要,特別是對離婚和喪偶的老人,兒女們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幫助老人在悲傷后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