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非妊娠糖尿病孕婦發(fā)生巨大兒的相關因素及圍產兒的結局情況。 方法 選擇我院進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的巨大兒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與同期分娩的無合并癥產婦正常體重兒資料進行對比。 結果 孕婦宮高、腹圍、胎兒雙頂徑≥9.6 cm、股骨長≥7.6 cm、腹圍≥37 cm、肥胖、體重增加≥20 kg,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剖宮產、產后出血、發(fā)生軟產道裂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窒息較對照組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加強非糖尿病孕婦圍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產前正確地預測巨大兒并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對降低剖宮產率及減少母嬰并發(fā)癥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非糖尿病孕婦;巨大兒;圍產兒
[中圖分類號] R71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5-0028-02
近年來巨大兒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報道顯示,華東地區(qū)的巨大兒發(fā)生率在8.2%[1]。目前已經明確的是糖尿病孕婦容易分娩巨大胎兒,但在臨床上仍有部分非糖尿病的孕婦分娩巨大胎兒。本文通過對我院進行分娩的非糖尿病孕婦分娩巨大兒的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期探討非糖尿病孕婦分娩巨大兒的相關因素和圍產兒的結局,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兒485例作為研究對象,新生兒體重>4 000 g者為巨大胎兒,共297例作為觀察組,其余188例新生兒體重正常的孕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孕產婦年齡21~39歲,平均 (26.15±3.21)歲,其中初產婦228例,經產婦69例;對照組孕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 (27.01±3.87)歲,其中初產婦139例,經產婦49例。兩組患者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比較兩組孕婦的宮高、腹圍,通過B超影像學檢查胎兒的雙頂徑、股骨長與腹圍情況,觀察兩組孕產婦的肥胖情況及分娩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選用SAS 8.2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宮高及腹圍情況比較
2.2 兩組胎兒雙頂徑、股骨長和腹圍情況比較
2.3 兩組孕婦肥胖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肥胖者68例(22.30%),對照組孕婦肥胖者17例(9.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產婦臨產前最后1次體重同孕前體重的差值為產婦孕期增加的體重,觀察組體重增加≥20 kg的 72例(24.24%),對照組為18例(9.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兩組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剖宮產201例(67.68%),發(fā)生產后出血者28例(9.43%),發(fā)生軟產道裂傷者12例(4.04%),發(fā)生新生兒產傷者7例(4.52%),發(fā)生新生兒窒息者15例(5.05%);對照組剖宮產81例(43.09%),發(fā)生產后出血者2例(1.06%),發(fā)生軟產道裂傷者4例(2.13%),發(fā)生新生兒產傷者1例(0.53%),發(fā)生新生兒窒息者2例(1.04%)。兩組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有研究顯示,巨大兒的發(fā)生同孕產婦的宮高與腹圍有一定關聯,可以作為產前預測巨大兒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由于部分孕產婦在孕期對飲食結構的不重視,使得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入過多,讓孕產婦發(fā)生肥胖,造成胎兒的發(fā)育過度,增加了巨大兒的發(fā)生率,有報道稱肥胖的孕產婦分娩體重超過4 500 g的巨大兒概率是正常孕婦3倍之多[2]。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孕婦宮高、腹圍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胎兒雙頂徑≥9.6 cm者201例,股骨長≥7.6 cm者182例,腹圍≥37 cm者224例,對照組胎兒雙頂徑≥9.6 cm者201例,股骨長≥7.6 cm者182例,腹圍≥37 cm者224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孕婦肥胖68例,對照組孕婦肥胖者1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體重增加≥20 kg者72例(24.24%),對照組為18例(9.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我們在臨床服務中要注重對產婦及家人的健康教育,由于婦保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使得孕產婦不能按照要求進行產檢及對孕產婦正確的孕期知識輔導,合理膳食結構,選擇適時地分娩時間,避免不良的妊娠結局出現。
巨大胎兒對產婦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由于巨大胎兒的頭盆不對稱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會使產婦臨產后胎頭不容易入盆,造成第一產程的延長,胎兒頭部的下降緩慢也會使第二產程延長。巨大胎兒的雙肩徑比雙頂徑要大,如果通過陰道分娩,會產生肩難產,這也使剖宮產與陰道助產的機率大,一旦處理的不得當會發(fā)生子宮的破裂與軟產道的裂傷。其次,巨大胎兒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子宮收縮乏力,且產程延長,造成了產后出血和感染。第三,新生兒窒息與產傷等新生兒的疾病發(fā)生概率明顯增加[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剖宮產20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28例,發(fā)生軟產道裂傷12例,發(fā)生新生兒產傷7例,發(fā)生新生兒窒息15例;對照組剖宮產8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2例,發(fā)生軟產道裂傷4例,發(fā)生新生兒產傷1例,發(fā)生新生兒窒息2例。兩組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臨床上巨大胎兒也并不是剖宮產絕對的指征,如果產前預測為巨大胎兒,要嚴密地觀測孕婦的情況,是否合并多種高危的因素如過期妊娠、子癇前期、羊水過少等情況,或者對產婦進行頭盆評分考慮是否有頭盆不對稱。特別當胎兒體重預測大于4 500 g的孕產婦,均應該考慮進行剖宮產,以減少母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果產前沒有診斷巨大胎兒,當考慮胎兒較大并進行試產時,在任何階段的過程中發(fā)生產程延長或者產程停滯、繼發(fā)性宮縮乏力等情況時,要即刻對產婦進行剖宮產,不要盲目地勉強進行陰道分娩,避免對母嬰帶來不良的結局。對于試產成功當胎頭分娩出后,要防止肩難產發(fā)生,積極進行助產,盡量避免新生兒發(fā)生窒息及產傷。一旦出現肩難產時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充分會陰切開,增加產道的出口空間,幫助產婦屈雙膝,并抬高大腿,盡可能靠近腹壁,助產者的手可以在恥骨聯合部位加壓,使雙肩縮小,利于胎兒肩部的分娩,此外,還可以使用Woods旋轉方法,讓胎兒的后肩朝側上進行旋轉,讓后肩先分娩出,繼而分娩出前肩[4]。
巨大胎兒的發(fā)生同遺傳、產次、飲食攝入、糖尿病、過期妊娠等多種因素相關,目前臨床上在排除妊娠糖尿病因素外,孕產婦肥胖和過期妊娠是造成巨大胎兒發(fā)生兩大危險因素。孕產婦的營養(yǎng)情況和胎兒的發(fā)育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對于新生兒的體重增長有著明顯的關聯。健康的孕產婦如不對飲食進行限制,在妊娠40周的過程中,體重以同孕前的正常體重增加20%~25%最為適宜,一般在10~12.5 kg。有研究證實早孕期的體重指數≥24及分娩時體重指數≥27的孕產婦,其生產巨大胎兒的發(fā)生率可達29.6%。因此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要注重孕期的監(jiān)測,防止過期妊娠發(fā)生,同時給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導,合理飲食,防止營養(yǎng)過多攝入,鼓勵孕產婦進行適量運動,避免體重的過快增長。
綜上所述,加強非糖尿病孕婦圍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產前正確地預測巨大兒并選擇適合的分娩方式,對降低剖宮產率及減少母嬰并發(fā)癥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冬梅,翟鳳英,趙麗云,等. 中國2006年巨大兒發(fā)生率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1):11.
[2] Retnakaran R,Connelly PW,Sermer M,et al. The grad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tolerance status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levels of 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apolipoprotein B in young women: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ardiovascular risk[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2010,95(9):4345.
[3] 許厚琴,杜 莉,秦 敏,等. 上海市巨大兒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J]. 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0,25(9):1184.
[4] De Am orim MM,Leite DF,G adelha TG,et al. 1R isk factors for m acrosom ia in new borns at a school-maternity in northeast of Brazi[J].Revista Brasileirade Ginecologiae Obstetricia,2009,31(5):241.
(收稿日期: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