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改良巴氏涂片法在宮頸癌篩查中的作用。 方法 對上虞市2 300例年齡35~64歲的農村婦女進行采用以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取材方式的改良巴氏涂片法且應用TBS診斷報告模式,并全程質量控制。 結果 2 300例宮頸癌篩查者中,細胞學異常210例并全部進行陰道鏡檢查,109例陰道鏡活檢標本中,組織學診斷除炎癥外異常病例數(shù)共計25例,其中,CINⅠ 5例、CINⅡ 8例、CINⅢ 11例、早期浸潤性鱗癌1例。 結論 采用以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取材方式的改良巴氏涂片法并結合全程質量控制不失為宮頸癌篩查的良好方法。
[關鍵詞] 宮頸癌篩查;巴氏涂片;婦女保健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5-0023-02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是全球婦女惡性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2-4]。每年大約有47萬婦女患宮頸癌,有80%的新發(fā)病例來自發(fā)展中國家[5],是嚴重危害婦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的疾病。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婦女的健康水平,在2012年度首次開展了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政府免費檢查項目試點工作,本文就該項工作的宮頸癌篩查病例的診斷結果方面進行分析,為宮頸癌的篩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上虞市人民政府確定的方案,在2012年11月26日~12月13日對上虞市東關街道1000人和上虞市道墟鎮(zhèn)1300人,年齡35~64歲的農村婦女共計2300人進行宮頸癌免費篩查。
1.2 方法
①上虞市東關中心衛(wèi)生院和道墟鎮(zhèn)衛(wèi)生院作為初篩單位分別完成方案確定的相應人數(shù)的婦檢工作,完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的取材、固定、標記工作,并把當天的所有標本送往定點單位(一)。取材先用長棉簽盡量刮除宮頸粘液,再使用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子插入宮頸內口并旋轉4~6圈,取出后即刻均勻涂在編有相應號碼的載玻片上并立即放入盛有95%酒精的容器內固定。②上虞市婦幼保健院作為定點單位(一)完成初篩單位送交的相應涂片的巴氏染色工作,封固及貼上相應的標簽并核對正確后送往定點單位(二)閱片。③上虞市人民醫(yī)院作為定點單位(二)組織診斷團隊對定點單位(一)送交的涂片進行閱片診斷。細胞學診斷方法采用TBS分類診斷標準,此次免費篩查細胞學診斷結果根據事先專家組的要求共分十項,包括: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和惡性細胞(NILM)、未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ASC-H)、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不典型腺上皮細胞(AGC)、不典型宮頸管腺細胞傾向瘤變、宮頸管原位癌、腺癌。對細胞學異常病例由副主任醫(yī)師職稱以上醫(yī)生進行復核,并把細胞學診斷最終結果反饋至初篩單位。④初篩單位組織所有具有細胞學異常的篩查者至定點單位(一)進行陰道鏡檢查,定點單位(一)對陰道鏡檢查中的可疑病例進行組織學活檢,并把活檢標本送往定點單位(二)。⑤定點單位(二)對所有活檢標本進行病理切片診斷,并由副主任醫(yī)師職稱以上醫(yī)生進行復核,并把最終組織學診斷結果發(fā)往初篩單位。此次免費篩查組織學診斷結果根據事先專家組的要求共分兩項:未見異常和異常,其中異常又分八項,包括:炎癥、CIN1、CIN2、CIN3、原位腺癌(AIS)、微小浸潤癌(鱗癌/腺癌)、浸潤癌(鱗癌/腺癌)、其他。⑥初篩單位根據組織學診斷結果通知篩查者進行相應治療或隨訪。
2 結果
2.1宮頸細胞學檢查診斷結果
2300例宮頸癌篩查者中,NILM2090例,細胞學異常210例,細胞學異常例數(shù)占總數(shù)的9.13%。
2.2陰道鏡檢查結果
210例細胞學異常者全部進行陰道鏡檢查,其中,127例ASC-US有28例進行活檢,4例AGC有2例活檢,其余細胞學診斷的43例ASC-H、21例LSIL、13例HSIL、2例SCC全部進行活檢?;顧z數(shù)共計109例,占陰道鏡檢查總數(shù)的51.9%,占總篩查例數(shù)的4.74%。
2.3 組織病理學活檢診斷結果
109例陰道鏡活檢標本中,診斷為炎癥84例,CINⅠ5例、CINⅡ 8例、CINⅢ11例、早期浸潤性鱗癌1例。除炎癥外異常病例數(shù)共計25例,占總陰道鏡活檢數(shù)的22.94%,占總細胞學異常數(shù)的11.90%,占總篩查例數(shù)的1.09%。
3 討論
宮頸癌是目前女性惡性腫瘤中惟一的病因明確、能有效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并能早期治療的癌癥。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出現(xiàn)低齡化現(xiàn)象[6]。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從發(fā)現(xiàn)輕度不典型增生到最后進展為宮頸癌,要經歷大約10年的時間[7]。宮頸細胞學檢查及通過對細胞學異常病例進行在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在早期發(fā)現(xiàn)和及時治療宮頸癌及癌前病變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國家,通過對女性的全民宮頸細胞學涂片篩查,從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使宮頸癌從20世紀50年代導致女性癌癥死亡率的第1位降低到目前的第15位[8]。由鑒于此,我國政府在本世紀初期在政府財力許可的情況下開始推廣政府宮頸癌免費篩查項目,2008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此項工作以來[9],獲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12年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首次開展了宮頸癌篩查項目試點工作,以期獲得第一手資料,通過總結,為后續(xù)更大規(guī)模的篩查工作積累經驗。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好發(fā)部位為宮頸組織學內口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處,故要求宮頸脫落細胞學取材部位應達到鱗-柱交界處。應用傳統(tǒng)刮板式巴氏涂片進行宮頸癌篩查已近70年,主要的缺點是敏感性低,存在15%~40%的假陰性率。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病變細胞未被取到或僅有少量移行帶區(qū)細胞粘附在刮板上。②涂片時有約80%有效細胞成分被丟棄。③涂片質量差,不均勻,過多的黏液、血液或炎細胞阻礙鏡下觀察。④細胞病理學診斷醫(yī)生水平參次不齊。⑤沒有進行規(guī)范化的質量控制。本次篩查取材應用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并刮除多余黏液、多次均勻涂片、嚴格的細胞學診斷醫(yī)生培訓及高級職稱診斷醫(yī)生復片和實行全面的制片和診斷質量控制,努力提高陽性率。本次宮頸癌篩查項目遵循“三階梯式”診斷程序,即宮頸細胞學篩查出可疑病例-陰道鏡下定位活檢-病理組織學最后確診。本組2300例宮頸癌篩查者中,細胞學異常210例,細胞學異常例數(shù)占總數(shù)的9.13%;210例細胞學異常者全部進行陰道鏡檢查,其中活檢數(shù)為109例,占總篩查例數(shù)的4.74%;109例陰道鏡活檢標本中,診斷CIN病變24例、早期浸潤性鱗癌1例。除炎癥外異常病例數(shù)共計25例,占總篩查例數(shù)的1.09%。根據國內報道[10-12]的一些大樣本的宮頸癌篩查結果,CIN及宮頸癌的總體檢出率在0.6%~3.3%之間,本組結果和文獻報道基本接近。
政府免費宮頸癌篩查項目開展為改善婦女健康,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根據本組篩查結果,在目前政府財力、人力還不完全許可的條件下,采用以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取材方式的改良巴氏涂片法并結合嚴格的質量控制不失為目前宮頸癌篩查的良好方法。當然應用巴氏涂片進行宮頸癌篩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條件的地區(qū)應推行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甚至加做HPV檢測[13-16],起到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3.
[2] 黃敏,騰奔琦,楊越波. 12886例宮頸巴氏涂片對宮頸病變診斷價值的分析[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7,13:87-89.
[3] Bray F,Loos AH,McCarron P,et al. Trends in cervi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cidence in 13 European countries:changing rish and the effects of screening[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y,2005, 14:677-686.
[4] Davies P,Aryn M,Diliner J,et al. A report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uropean research on the use of huaman papillom a virus testing for prinmry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 Int J Cancer. 2006,118:791-796.
[5] Boyle P,Levin B. World Cancer Report 2008[M].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55.
[6] 衛(wèi)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qū)衛(wèi)生司. 生殖道感染防治技術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4.
[7]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24.
[8] Greenleer RT,Hill-Harmon MB,Murray T,et al. Cancer statistics[J]. Cander J Clin, 2001,51(1):15.
[9] 韓歷麗,齊慶青,王朝,等. 北京市宮頸癌篩查宮頸細胞學結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1,26(13):1938-1940.
[10] 孫格格,張詩敏,杜雪平,等. 北京月壇社區(qū)婦女免費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485-487.
[11] 蔣松云,趙戴君,胡爭光,等. 上海市虹口區(qū)社區(qū)婦女宮頸癌篩查及知信行情況調查[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8):2709-2710.
[12] 王冬,周琦,甘霖. 城市醫(yī)院宮頸癌機會性篩查初步研究[J]. 重慶醫(yī)學,2010,39(13):1642-1643.
[13] 伍鳳群,李永翠,梁燕梅,等. 宮頸癌篩查方案的評價[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7):2563-2564.
[14] 胡君華,徐海英. 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結合高危型HPV監(jiān)測篩查宮頸癌效果分析[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8):1110-1111.
[15] 張英. 液基薄層細胞學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價值評價[J]. 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4):685-686.
[16] 黃斌,李瑞珍,烏蘭娜,等. 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和雜交捕獲二代HPV檢測在宮頸癌群體篩查中的價值[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 48(5):1-3.
(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