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街上走路,最大的感覺就是放心,既不會有攢夠人就過馬路的情形,也不會發(fā)生汽車右拐不讓行人的情況,大家按信號燈各行其道。
韓國人以急性子著稱,過去的交通燈也是“急脾氣”。常有行人走到一半變成紅燈的狀況,讓人措手不及。但現(xiàn)在,韓國的行人信號燈周期已有了很大改善,一般行人都有充分的通過時間,在紅燈亮起前,所有行人都可穿過馬路。原因就在于,信號燈的時間是根據(jù)道路的寬度決定的,基本是按照一米一秒的比例確定綠燈時間,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為1.2米/秒,兒童、青少年和腿腳不便的老人可能會在最后幾步遇上紅燈,但根據(jù)韓國法律規(guī)定,車輛有保護行人的義務(wù),所以,司機會等待行人通過完畢再啟動。
筆者曾到一處雙向八車道的路口“蹲守”。計時發(fā)現(xiàn),行人綠燈的時長為40秒,而八車道寬度約30米,最慢1.3米/秒就能通過,老人和兒童通過的時間綽綽有余。綠燈快要結(jié)束時,行人會自覺停止通行,等待下一次綠燈。偶爾有人在綠燈快結(jié)束前跑過,會點頭向等待的司機致謝。這讓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交通燈“急脾氣”的改觀,也讓行人能更從容地過馬路了。
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能遵守交規(guī),但還是有少數(shù)人無視信號燈穿越馬路。按照韓國《道路交通法》規(guī)定,這樣的行為將被處以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9元)的罰款。但實際上,這樣的罰款一般由交警當場執(zhí)行,而韓國街面的交警很少,行人闖紅燈的情況更少,所以,罕有人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