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放假期間,女兒開車帶我們到郊外去游玩。下車后,我見梯田的梨樹上搭了個喜鵲窩,很低,也就丈高左右,便奔它而去。
說來也怪,我一直都愛看喜鵲窩。退休后,此趣沒減,走到哪兒,只要見有喜鵲窩,就昂首觀望,看它有幾個杈支著,搭得牢不牢,編織技術(shù)高不高。但我每次都只能看個大概,不能仔細(xì)欣賞,因為喜鵲窩都搭在高高的樹上,我曾想爬上去看個究竟,但終未實現(xiàn)。
這時,一位給果樹剪枝的老農(nóng)對我說:“這喜鵲窩已搭四五年了,很結(jié)實?!蔽冶憬杷奶葑优郎蠘渥屑?xì)觀看。這窩由四個杈支著,腰部有一個自生自長的“箍”箍著,起加固和支撐的作用,所以這窩很結(jié)實。尤其讓我吃驚的是這窩的門,很像能工巧匠編的蟈蟈籠的門,由一根根小樹枝斜插著,圓圓的,拳頭大,既整齊又美觀,如同一件藝術(shù)品。這門沖南開著,有人說這窩的門沖哪面開著,這年的雨就從它的背面方向來得多,不知是否真這樣?
我小心翼翼地伸進(jìn)手去摸,里面空間很大,底下毛茸茸軟綿綿的,都是羽毛,我想,這就是它們的“海綿床”吧?這時,兩只喜鵲相繼飛來了,喳喳地叫著,我成了它們的不速之客。我趕快下來,別驚擾了它們。
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女兒、老伴講述了細(xì)看喜鵲窩的故事。老伴說我是個老頑童,女兒只是傻傻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