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分兩處頒發(fā)
與其他諾貝爾獎不同,諾貝爾和平獎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fā),而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
這是諾貝爾在遺囑里特別規(guī)定的。其原因在于,諾貝爾活著的時候,瑞典和挪威是同一個聯(lián)邦,稱為“瑞挪聯(lián)盟”,這是1814年瑞典侵略挪威之后成立的。聯(lián)邦之內,兩國共奉瑞典國王為最高元首,挪威的軍事和外交權由瑞典說了算。
在近百年間,挪威人民一直為獨立而奮斗。1895年,也就是諾貝爾去世前一年,瑞典當局宣稱要用武力鎮(zhèn)壓挪威獨立。諾貝爾作為一個瑞典人不愿看到挪威和瑞典兵戈相見,特意安排同一個諾貝爾獎由瑞典和挪威分別發(fā)放。諾貝爾獎設立之后,挪威于1905年正式獨立,由于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公開支持挪威,瑞典未敢使用武力阻撓。
獎牌和獎金
諾貝爾各獎都會頒發(fā)一枚圓形金質獎牌,直徑約為6.5厘米,重約270克,正面浮雕為諾貝爾頭像。
關于諾貝爾獎章,最著名的故事與王水有關。王水是濃鹽酸和濃硝酸混合物,號稱可以溶解黃金。希特勒上臺后,德國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馮·勞厄和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遭到納粹當局迫害,被迫流亡海外。流亡之前這兩人將自己的諾貝爾金牌藏在丹麥的波爾實驗室。1940年德軍入侵丹麥,波爾實驗室遭到納粹搜查,當時實驗室的化學家赫維西(1943年他獲諾貝爾化學獎)急中生智,將兩枚金牌扔進王水中溶解。這個裝著金牌溶液的瓶子在波爾實驗室里明目張膽地擺在架子上,躲過了納粹搜捕。二戰(zhàn)結束后,溶液里的黃金被重新還原,諾貝爾委員會用它重新鑄造了兩枚金牌,還給兩位科學家。
獎金方面,按照諾貝爾當初的遺愿,諾貝爾獎獎金應保證一位獲獎者在20年不領薪水的情況下能維持自己的科研。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獎金是15萬瑞典克朗,剛好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此后諾貝爾獎獎金一路縮水。2001年之后,諾貝爾獎獎金固定為1000萬瑞典克朗,但因全球經濟走低,2012年又宣布只發(fā)800萬瑞典克朗,相當于1901年購買力的98%。
如何用這筆錢,各位獲獎者各自不同,有全額捐給紅十字會的,也有拿來買房買游艇的……在花獎金方面,堪稱極品的是愛因斯坦,他在1919年與妻子離婚的時候,離婚協(xié)議規(guī)定:未來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將把獎金給前妻。3年后,愛因斯坦獲獎并履行了這一條款。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