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和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cine,Hcy),Hs-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體 (D-dimer,D-D)診斷急性腦梗死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輕度缺損(≤15分)18例,中度缺損(15~30分)12例,重度缺損(>30分)8例;另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中心的正常體檢者32例作為對照組,分別檢測各組患者的Hcy、Hs-CRP、D-D的水平。 結(jié)果 急性腦梗死組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重度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中度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差異存在顯著性或者極其顯著性(P < 0.05或P < 0.01)。 結(jié)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 水平均較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關(guān)系密切,通過檢測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的變化對了解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的進展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guān)鍵詞] 急性腦梗死;Hcy;Hs-CRP;D-D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6-0084-02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脂質(zhì)代謝紊亂、炎性、免疫、凝血纖溶機制失衡等均是腦梗死發(fā)病的重要病理基礎[1]。隨著人們對腦梗死病因不斷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關(guān)系密切,是導致腦梗死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2];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一種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反應蛋白,在組織損傷、缺血、缺氧時,或當機體處于急性炎癥、創(chuàng)傷、腫瘤和感染等情況濃度急劇升高[3];D-二聚體(D-dimer,D-D)是交聯(lián)的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產(chǎn)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其水平高低可較直觀地反映機體的凝血、纖溶狀態(tài)。研究表明,D-D在腦梗死急性期會出現(xiàn)特異性變化,對腦梗死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4]。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急性腦梗死的診斷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均經(jīng)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48~78歲,平均(53.8±11.2)歲。3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jù)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評分分為輕度缺損(≤15分)18例,中度缺損(15~30分)12例,重度缺損(>30分)8例。
另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中心的正常體檢者32例作為正常對照組,無心腦血管疾病史和腫瘤、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男19例,女13例,年齡45~75歲,平均(52.8±10.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1.2 檢測方法
1.2.1 樣本收集 取空腹靜脈血3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于-20℃待測。
1.2.2 試劑與儀器 ①Hcy采用循環(huán)酶法,采用日本東芝TBA-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由北京九強生物公司提供;②Hs-CRP的檢測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儀器為OLYMPUS AU 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北京康恩潤業(yè)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③血漿D-D的測定儀器為日本Sysmex公司生產(chǎn)的CA6000全自動血凝儀,試劑盒為日本Sysmex公司的原裝試劑。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進行方差分析,P < 0.05/0.01分別代表差異存在顯著性或者極其顯著性。兩變量關(guān)系采用直線相關(guān)分析。
2 結(jié)果
2.1 兩組Hcy、Hs-CRP、D-D的比較
見表1。急性腦梗死組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存在顯著性或極顯著性(P < 0.05/0.01)。
2.2 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腦梗死組患者Hcy、Hs-CRP、D-D的比較
見表2。重度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差異存在顯著性或極其顯著性(P < 0.05/0.01);中度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差異存在顯著性或極其顯著性(P < 0.05/0.01)。
2.3 血漿Hcy水平與Hs-CRP、D-D水平的相關(guān)分析
結(jié)果顯示,血漿Hcy水平與Hs-CRP、D-D水平呈正相關(guān)(r = 0.5712、0.6337,P < 0.01),說明隨著Hcy水平的逐漸升高,Hs-CRP、D-D水平也隨之升高。
3 討論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重要中間代謝產(chǎn)物。Hcy主要以二硫化物形式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或形成同型半胱氨酸二聚體。Hcy可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選擇性通透功能發(fā)生障礙,引起脂蛋白和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還可通過促進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形成來影響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急性腦梗死組血漿Hcy水平達(22.27±3.63)μmol/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的(7.13±1.40)μmol/L,說明Hcy檢測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且本研究表2數(shù)據(jù)同時顯示,重度腦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差異存在顯著性或者極其顯著性(P < 0.05/0.01);與武婕等[6]報道的基本一致,說明Hcy與腦梗死發(fā)病的嚴重程度關(guān)系密切,Hcy有望成為判斷腦梗死病情嚴重程度和轉(zhuǎn)歸的預測因子之一。
腦梗死的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不僅是反映機體炎癥的血清學指標之一,而且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當急性腦梗死發(fā)生以后,刺激肝臟合成Hs-CRP,它通過經(jīng)典途徑激活補體,消耗補體釋放炎癥介質(zhì),并誘導血管內(nèi)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引起血管炎性反應,參與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7]。
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組的Hs-CRP水平(30.27±6.12)mg/L,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4.28±1.03)mg/L,且重度腦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差異存在顯著性或極顯著性(P < 0.05/0.01),說明炎癥反應可能參與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且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Hs-CRP水平也逐漸增高,因此,可將Hs-CRP水平作為判斷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
急性腦梗死后患者機體內(nèi)出現(xiàn)高凝血和纖溶功能的失衡狀態(tài),血腦屏障遭到損害,少量的腦組織成分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刺激機體內(nèi)的凝血過程,使患者的纖溶功能出現(xiàn)反應性的增強,D-D水平升高[8]。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組的D-D水平(1724.45±122.25)ng/mL,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且重度腦梗死患者的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中度腦梗死患者的D-D水平均明顯高于輕度(P < 0.05/0.01),以上數(shù)據(jù)進一步證實D-D與ACI及其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考慮可能為隨著臨床缺損程度的加重,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面積擴大,繼而激活纖溶系統(tǒng),產(chǎn)生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相應增多。因此,D-D含量檢測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且不同病變程度間也存在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同時顯示,血漿Hcy水平與Hs-CRP呈正相關(guān),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高Hcy血癥可能參與了炎性反應過程,促進了多種炎癥因子的釋放,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并最終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而血漿Hcy水平與D-D呈正相關(guān),考慮可能是由于Hcy導致動脈硬化的機制涉及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方面,激發(fā)機體的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的失衡,使得體內(nèi)血液高凝且纖溶功能低下,導致D-二聚體水平升高[9]。
綜上,急性腦梗死患者Hcy、Hs-CRP、D-D 水平均較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關(guān)系密切,通過檢測性腦梗死患者 Hcy、Hs-CRP、D-D水平的變化對了解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的進展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迪民.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Cys-C的臨床意義[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1,11:97-98.
[2] 徐金穎,邵強,張愛民.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D-二聚體及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及意義[J]. 中國醫(yī)學檢驗雜志,2010,11(3):129-130.
[3] 倪國華,陳薇,胡漢寧,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檢測血清Hs-CRP、血漿Hcy的臨床意義[J]. 山東醫(yī)藥,2010,5O(2l):913-91.
[4] 辛勤,王新華. 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體水平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7(14):1-2.
[5] 郭立超. 血漿D-二聚體在腦梗死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學檢驗雜志,2011,12(2):92-93.
[6] 武婕,周俊山,瞿衛(wèi),等. Hcy和Hs-CRP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中的診斷意義[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6):603-604.
[7] 秦振宇. 急性腦梗死患者D-二聚體檢測意義[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4):250-251.
[8] 沈建成.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 檢驗醫(yī)學,2011,26(3):202-203.
[9] 丁彥博. 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的變化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7):39-40.
(收稿日期: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