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職教育目前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以實踐課程為主的高職教育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企業(yè)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教學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所遇到的問題必須要探討、解決。
關鍵詞:大時段 教學模式 探討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導致企業(yè)技術崗位人才特別是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缺乏。[1]
我國高職教育從上世紀末起步,至今已有十多年發(fā)展時間。高等職業(yè)教育不同于一般本??平逃?,側重于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由于這個特點,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當中實踐課程比例較高。一半實踐課程比例都會占整個高職課程的一半以上。如果排除思政、體育、公選課,那么這個比例還會更高一些。由于國內過去只有普通本??频慕虒W經驗,人才培養(yǎng)主要是偏向研究型人才方向,所以我國實踐課程教學甚至整個高職教育都處在一個摸索階段。這樣就造成了國內高職教學無法擺脫傳統(tǒng)本??平虒W方式的情況。
1 存在問題
實踐課程一般包括課內實驗、頂崗實習、整周實訓等,其中整周實訓課程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實際教學中發(fā)現,這種整周實訓有著很多問題:①有些課程不適合整周實訓,同時也不適合長班的理論教學。這類課程主要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理論知識所占比例不高,而且在實踐課程開設之前沒有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二是必須要連續(xù)上課,一般要四節(jié)或者六節(jié)甚至更多課時連續(xù)上課,而總課時又不需要整周實訓那么多課時。②盡管我們提出的不管是基于工作過程也好還是理實一體也好,再或者“教學做”一體也好,課堂教學中總是無法擺脫傳統(tǒng)本??平虒W模式的影子。③大部分教師沒有很多的企業(yè)工作經驗,對目前的企業(yè)行業(yè)發(fā)展情況不是很了解,無法更好指導學生實訓。④某些課程可能只需要十課時就可以完成,那么就沒有必要設置成整周實訓。但是大多數院校采取的都是“一刀切”的方法,要么就是長班的理論授課,要么就是連續(xù)若干周每周28課時的實訓課。
2 課程組織
其實,整周實訓課程課時應該可以靈活調整,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叫做大時段授課。因此,大時段授課應該是像整周實訓課程一樣以實際操作為主的這樣的授課模式。實訓課程包含于大時段授課當中,而大時段授課相對整周實訓這樣的模式又較為靈活??梢愿鶕n程需要靈活設置課時數。大時段授課應該采用同樣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觀念,采用項目教學法,按照提出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的大致思路進行。但是因為在有些實踐課程之前沒有相關理論課程的支撐,所以在分析任務的同時,應適當講授相關知識。之后就應該以學生為主,自主解決問題。
3 應該鍛煉學生的幾種能力
學生將來的工作可能會涉及到多種設備,多種技術,而學校不可能做到每種設備都用,每種技術都教,因此就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多種資源自主查閱相關資料,提高自學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只是起到啟發(fā)、指導之類的作用,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解決方法,刻意地去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采用分組分工方式,每小組設置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4 評價方式
高職院校應該鼓勵學生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不僅應該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應該能夠熟練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大時段授課就是學生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良好的平臺。而既然鼓勵學生這樣做,就難免會發(fā)生沒有按時完成所布置的任務的情況。另外,因為學生會存在個體差異,某些學生可能理論知識很強,動手能力很差,或者某些學生理論知識薄弱,但是動手能力超強。大時段授課中,應該讓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良好的評價體系具有診斷、導向、激勵、促進教學功能,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基礎,是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2]因此,評價方式不能過于量化,應該綜合學生在大時段授課過程當中的表現,而不是單純以最終的任務完成情況來打分。比如查閱資料能力、通過自我學習之后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情況、實際任務完成的情況、考勤、團隊合作情況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才應該是更科學的評價方式。
5 以工促學,以賽促學
應該以今后的工作崗位為大時段授課的方向,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更加了解學生今后的工作情況,針對今后的工作崗位設置任務,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今后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教師不應該整天在學校里面,應該多到外面去,多到企業(yè)去,多多了解現在社會和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和發(fā)展方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項目。另外,現在每年都會舉辦的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日趨成熟,比賽項目的設置都和社會需求結合的較為緊密,因此可以以技能大賽為參考,設置任務進行教學。并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類似的技能大賽,對提高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能力都有很大幫助。甚至可以提升學校知名度,促進學生的就業(yè)。
6 結語
我國高職院校發(fā)展時間還不算很長,很多東西還在探索階段,在多年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吸收了德國、新加坡等職業(yè)教育比較發(fā)達的國家的模式,但是這些模式到底是不是適合我們國家具體的國情還值得探討。只有廣大的職業(yè)教育工作者廣開思路,多多借鑒先進經驗,結合自己學校的情況,多實踐,多總結一些適合我國職業(yè)教育體制的模式,我國職業(yè)教育的“中國夢”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李衛(wèi)平,許奇,鐘雷.高職教育實習實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建設教育,2009,4:40-42.
[2]李繼芳,奚李峰,方躍峰,陳仲委.基于“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究[J].計算機教育,2007,9:74-76,68.
[3]李文,高健.職業(yè)技能大賽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啟發(fā)[J].職教論壇,2010,4:48-49.
[4]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yè)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chuàng)新[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作者簡介:
賈雪濤(1983-),男,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講師,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工業(yè)控制、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