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招貼設計大多趨于國際化方向發(fā)展,雖然國際化的設計能讓設計的視覺元素更快捷方便地進行傳達,但與此同時帶來的卻是民族特征的減少。探究“彝族三色”的色彩文化,沿著他們的文化和審美意向,傳承該民族的特色文化,拓展想象空間,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運用彝族所特有的三色文化進行再創(chuàng)作,把民族藝術的獨特韻味與現代招貼的創(chuàng)作理念、表現手法等結合在一起,使現代招貼在配色手法、風格上有新的突破,形成新的表現語言。
一、色彩設計在招貼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體現招貼設計視覺美感的重要因素。俗話說“遠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引起注意上起著重要作用。這是由色彩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說,注重的是招貼的視覺沖擊、色彩舒適度以及色彩聯(lián)想。“招貼”的功能決定了招貼色彩的主要原則——簡練、突出。所謂簡練是要以最少的色彩語言傳遞信息,以少勝多,有高度的概括性。招貼用色不繁雜,力求單純。
用色彩來反映社會的藝術文化審美是最直觀的。色彩的選擇和表達不僅僅局限于對美感的追求,色彩中還應該帶有觀念和情感。重視民族用色,研究少數民族美術色彩,能在弘揚民族藝術的同時,尋找到能為現代藝術發(fā)展注入民族風情的表現形式。
二、彝族三色的表現形式
彝族色彩鮮明的個性特征通過服飾、漆器保持著最原始的形態(tài)呈現至今。彝族色彩的審美個性突出,他們將“紅、黃、黑”三色在生活的必需品服飾、漆器上運用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色彩形式是彝族人民精神文化與物質追求兩者相輔相成的結果。
彝族的服飾、漆器用具色彩搭配與眾多少數民族一樣都很鮮艷,但彝族用色沒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繁雜,有的只是紅與黃的簡潔、單純搭配。彝族用色中最主要的顏色是大紅和中黃這兩個高純度的艷麗色彩,這兩者都顯得熱烈而奔放,在這兩者相搭配的同時卻有著極其穩(wěn)重的黑色作為底襯,大紅和中黃兩色,在黑色的背景上規(guī)則、秩序的交替出現在裝飾性的部位。無論是服飾,還是漆器裝飾,彝族人對圖案的描繪沒有自然色,沒有固有色,有的只是他們尊崇和向往的天地、火焰、豐收的顏色,彝族人手中描繪的秩序性紅、黃交替穿插,表現現出他們尊崇而敬畏的心理,通過紅、黃、黑的交織,表達了他們的敬意也展現了彝族人獨有的三色之美。
三、彝族三色的文化解析
長時間的奴隸社會制度,讓彝族地區(qū)發(fā)展緩慢,思想和品格固化且難以改變,這也造就了彝族文化的原始和古樸。
《中國色彩論》中對彝族遠古色彩觀念探測中記錄:“遠古哎出現,哺形成以后,東南西北,四種顏色,做一起出現。天地的東方,出現了青色;天地的南方,出現了紅色;天地的西方,出現了白色;天地的北方,出現了黑色?!们嗟念伾?,繪耀日的象;用紅的顏色,繪皓月的象;用白的顏色,把蒼天描繪;用黑的顏色,把大地描繪?!们嗉t顏色,用黑白顏色,用黃色和雜色。這些顏色,生在高山上,長在深谷中,由巧匠開采,五種顏色,再加上墨,天下的美景,全都入了畫……”。
新中國成立前的彝族中“黑彝”是貴族,彝族人也自稱“諾蘇”(黑色的人)。彝族的先民自視為黑虎氏族,彝族以黑虎為圖騰。彝族的尚黑使他們祭祀時使用的器具、祭品都是黑色,同時黑色也是群山、黑土的象征,離開了群山黑土便無以生存。所以黑色是彝族尊貴的顏色,用得最多的顏色,當中包含了彝族人對黑色的特殊崇拜。
彝族先民認為是火創(chuàng)造了人類,在彝族《勒俄特依》神話中,火“為了創(chuàng)造人類而燃”,“為了誕生祖先而燒”。彝族視自己為火的子孫,火,在他們心中是最重要的“神靈”。“生于火塘邊,死在火堆上”這句古老的彝族諺語說明了彝族人對火的特殊感情。彝族崇拜火,敬火。“紅色”是彝族人對火的描繪。
“黃色”,在彝族人眼中是陽光,是萬物生長的根本,也是善良美麗的臉龐的顏色,是豐收的蕎麥顏色?!包S色”是彝族人對燦爛美麗的描繪。
彝族經過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進步,其傳統(tǒng)的精神文化、民族藝術特征至今依然保存著最原始和古樸的特色。他們依然以崇敬之意對待他們特有的色彩形式。黑、紅、黃是彝族最古老的三色,彝族的服裝、服飾、器皿、用具都離不開這標志性的“三色”,沉穩(wěn)尊貴的黑色為底,神靈般的紅色,燦爛美麗的黃色描繪來自大自然的圖案,三色穿插搭配顯得古樸莊重又剛勁有力。
四、彝族三色在現代招貼中的應用
彝族傳統(tǒng)的三色,是從遠古就開始的理想化、民族化的主觀色彩?!耙妥迦辈粌H僅是呈現出視覺的審美,它是一種視覺化的民族語言。它賦予色彩彝族人的敬重之意,向往之意,高貴之意,使色彩充滿神秘的生命源泉,同時三色的外在表現有著堅毅、穩(wěn)重、熱烈之美。這樣的情感色彩恰當地融入到現代招貼設計中,不僅具有突出的視覺號召力,還能透過色彩感受到民族的文化和情感,讓色彩內、外的特性得以充分體現。
“紅、黃、黑”的色彩組合有著彝族色彩特有的裝飾性效果,這種強對比特殊組合從招貼的基本功能“吸引受眾”來講,有著極強視覺沖擊力和號召力。彝族三色的搭配運用在現代招貼中不能只是簡單的照搬照套,必須究其內蘊,領會背后的精神文化,重視這種文化情感,從中提煉出色彩藝術的精髓,才能在現代招貼中設計出別樣的視覺語言。
有心理學研究稱:色彩最易使人產生聯(lián)想,也最容易觸動人們的情感,它能使人得到心身的體驗和滿足感。紅與黃是彝族配色中的主要色彩,而“中國紅”、“帝王黃”這樣喜慶、艷麗的紅黃配,在大多數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從彝族的色彩文化和民族情感中,我們要繼承的不是簡單的紅、黃、黑的搭配,更是要體會彝族人用色時的情感思維,每一個色彩都是他們崇拜的“神靈”,每一個配色都體現著心中的向往之情,彝族的配色,是情感的抒發(fā)。
從彝族三色中找到彝族配色的內涵文化,在現代招貼中打破“紅與黃”的秩序化穿插,讓紅與黃自由延伸;從內涵和象征意義來解讀平面化的漆黑色,以情配色,亦能誘發(fā)大眾的多種聯(lián)想。
結語
過于理性的色彩搭配不能體現色彩背后情感和文化,也不能實現色彩張揚奪目的特質。彝族,文化原始而古樸,彝族文化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融化,至今依然有著強烈而獨特的民族風采,與其民族色彩的運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彝族人對色彩的選擇來自他們的信仰,對色彩的運用源自他們內心的情感。彝族色彩的搭配個性鮮明、極易識別:黑底上,紅、黃秩序交替出現,簡單明快的用色,即熱烈奔放又安靜沉穩(wěn)。彝族的色彩在我國眾多少數民族藝術中獨放異彩,是中國當代藝術中絢麗的一章。
領會彝族三色的文化理念,透析彝族色彩的藝術語言,將其融入到現代設計中,也就將中國民族情感藝術融入了現代設計,使中國設計更有民族情感。既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能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中國招貼藝術中我們能尋找到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yōu)勢和獨特風采。民族與世界、古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才能使“中國紅”更紅,使“玄之又玄”的顏色真正成為“眾妙之門”。
參考文獻:
[1]《彝族文化史》馬學良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藝術與視知覺》魯道夫,阿恩海姆。朱疆源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彝族風俗志》巴莫姊妹彝學小組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
[許玉蘭,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