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描也叫白描,它歷經(jīng)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文化發(fā)展的千秋萬代,并將線的藝術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時到今日,線描依然保留著其重要的藝術地位。作畫者賦意于筆,寄情于紙,用最單純的線條將眼中之畫凝練為胸中之畫再勾勒譜寫出手中之畫,這是一個百感交集、思維情感相互轉換的過程,是畫家在享受生活、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藝術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在當今博采眾長的藝術國度里,伴隨著作畫媒介的發(fā)展,藝術正在向多元化發(fā)展,鋼筆等簡便繪畫工具由西方傳人,而后成為線描寫生的代步工具,用鋼筆徒手作畫成為許多畫家及設計師的一種便捷愉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鋼筆線描無法與中國傳統(tǒng)毛筆線描繪畫藝術相媲美,但鋼筆線描仍以其清新、自然、優(yōu)雅的姿態(tài)散發(fā)著無窮的藝術魅力?,F(xiàn)代鋼筆線描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線描的藝術精髓,抓住線描中線的藝術形態(tài)與線的藝術表達語言,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開拓創(chuàng)新,尋求新的繪畫藝術語言。我在黃華明教授的鋼筆風景速寫中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傳統(tǒng)白描的強大力量與一股新生的藝術活力。
黃華明教授的鋼筆線描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風格特點,集詩書畫于一體,書畫優(yōu)雅,意境深邃,耐人尋味。在他的鋼筆線描作品中,線條自然而質樸,平靜而典雅,在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線描藝術的碰撞中相交融,以最樸實的身段演繹最唯美的華章。他對中國傳統(tǒng)白描情有獨鐘,其中開篇兩章就對中國畫線描藝術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闡述,并肯定了中國畫線條的重要藝術意義與地位。他認為,中國畫線條的精神導向與畫家對大自然的生命感悟,是構成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強調,在線描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中必須把握中國畫的精髓與動脈,充分認識和展現(xiàn)中國畫線條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他還堅信中國傳統(tǒng)的“書畫同源”的重要繪畫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了書法與美術完美結合的鋼筆線描藝術?!皶嫸际且曈X藝術,都需要用筆勾勒以表現(xiàn)功力、性情、靈魂、境界、神韻?!崩^而在2013年7月新鮮出爐的《鋼筆風景速寫》(黃華明著)中匯集了他所有的鋼筆線描精品,由此可見作者對鋼筆線描的熱衷程度。在他的鋼筆線描中,書畫結合成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與審美情操,構成一種帶有濃郁中國風的鋼筆線描藝術。
黃華明教授始終堅持“應物象形”的觀察方法與“以形寫神”的藝術手法,在探索鋼筆線描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從其早期的鋼筆線描作品中看出他抓“形”能力超強,在對線條的造型構造、筆法、空間布局、形的把握上相當嚴謹苛刻,從畫面的整體到局部細節(jié)皆刻畫入木三分,精確細致。而隨著對鋼筆屬性的越發(fā)熟悉,畫家的筆法更為靈動瀟灑,線條更為寫意、不拘一格,鋼筆白描速寫畫味更佳。賞其最近的鋼筆風景線描則更富有小情調與生活趣味。他以小景小物來引發(fā)生活中被忽視的樂趣,一磚一瓦、一桿一枝、一草一木皆寄予了生活中最真切的情感,以一種以小見大的哲學思考來闡述生活的美妙以及對人生的思索。
黃華明教授對中國各地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其大量的線描作品都是以表現(xiàn)傳統(tǒng)民居題材為主。中國的傳統(tǒng)房屋構造風格獨特,尤以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房屋風格特點突出。他多次對河南、安徽、云南、貴州、廣西、江西、陜西、浙江、福建等地區(qū)進行實地藝術考察,針對其各建筑特色進行分析總結和歸類,并記以為畫。
在實踐教學當中,他經(jīng)常給學生講解與示范各類民居建筑的藝術特點與鋼筆白描的繪畫方法。他一方面強調學生在寫生中要抓住各種傳統(tǒng)民居的形態(tài)面貌,重視房屋結構及透視,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白描,特別是十八描的學習與借鑒。線描很考究功夫,在下筆前要觀察細致,既要簡練概括舍繁求簡又要刻畫到位。除了講究作畫者對形的把握能力與概括能力,和對勾線用筆等手法的要求外,還需要有大量的練習。萬事萬物皆所謂熟能生巧,但藝術要避免弄“巧”成拙,千人一面。線描則要求在不變中求萬變,而萬變不離其宗。
藝術是在實事求是中求萬變的過程,表現(xiàn)建筑題材的藝術更是難上加難,在追求建筑形態(tài)的準確時往往忽略了意念的營造;追求畫面豐富而忽略了整體的黑白面分割影響空間氛圍。如何妙用筆墨線條去表達傳統(tǒng)建筑的美是畫家一直探索思考的問題。除此之外,他認為情感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作畫思維只單純地停留在建筑的表面,那就無從談及藝術的價值意義所在。在黃華明教授的建筑線描藝術中,建筑本身的氣質魅力與其內在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底蘊共存于畫面中,達到了藝術與精神文化的共鳴。
書畫結合這種繪畫形式常見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當中,這種形式融合了書法與繪畫相互的藝術特性與氣質,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力量。唐代張彥遠在其《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中提及到:“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維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后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北环Q為“元人冠冕”的元代畫家、書法家的趙孟頫也提倡“書畫本來同”的繪畫觀點,主張以書法入畫,將書法與繪畫藝術發(fā)揮到得淋漓盡致。
在他的大量風景速寫中,題款成為了一種慣用的藝術手法,題款形式也隨著畫面空間需要來變化。在線描藝術當中,題款得當優(yōu)美可豐富作品內涵增添畫面的感染力,彰顯畫家的藝術修養(yǎng),而運用不當則會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所以必須悉心經(jīng)營、認真考究。黃華明教授平日勤練書法,他認為畫畫寫字是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樂趣,在修身養(yǎng)性之余可練得一手好字。他吸收了傳統(tǒng)白描中以書入畫的藝術精髓,借鑒了傳統(tǒng)白描中題款的藝術手法,將書法運用于鋼筆線描當中。如黃華明教授于2008年作于河南太行山的速寫線描作品之一、之二、之三的落款位置皆不相同而各有點睛之處,作品之一中作者將題款巧妙落在右上角,委婉地將整個墻面與地面連接起來加強了物體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畫面整體的統(tǒng)一;作品之二畫面較豐富完整,為了不喧賓奪主,畫家將落款化為物象本身題在右下角不顯眼的地方,與畫面相融;速寫之三所描繪的場面之大,氣勢恢宏。畫家巧妙地在畫面的留白上方處加以長篇幅的題款,給畫面蓄勢。在他的畫面里,書法題款作為輔助畫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存在著書法本身的個性魅力又服從了畫面的整體共性,題款充當著或點或線的作用,豐富了物體的結構、形態(tài)、意識,成為畫面本身不可或缺的肢體語言。流暢的書法化為金邊銀角裝飾著整個畫面,構成豐富的畫面疏密層次與優(yōu)雅的空間意境,使畫面與意境完美結合,達到書畫一體化的藝術效果。
傳統(tǒng)藝術與當代藝術發(fā)展至今,相互依存,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包容,共同發(fā)展。黃華明教授在白描藝術中保持了傳統(tǒng)藝術中美的形式,尋求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鋼筆線描之間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鋼筆線描藝術形式。見黃華明教授之鋼筆線描技藝精湛,“骨筆用法”,“氣韻生動”,透露出直率坦然的大家風范與豪邁的氣度,意境非凡,其鋼筆線描繪畫藝術迸發(fā)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無窮的魅力,使人賞心悅目。
參考文獻:
[1]黃華明:藝海索珠一美術、設計與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6:4~5.
[2](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杭州:浙江美術出版社,2011 12:26.
[3]黃華明,鋼筆風景速寫[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