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文若其人”,畫亦若其人。何家英就如他的畫一般細膩婉約、溫文爾雅。初見何家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英俊儒雅,面容清秀,透露出民國書生般的謙和,同時,深邃的雙眼中透露出藝術家的敏感與靈動。如果僅從外表看來,但凡普通人都不會猜到其真實身份。其實在藝術圈內儒雅而俊朗者大有人在,如靳尚誼、楊飛云。但從楊飛云的身上我們還能或多或少的捕捉到一些藝術家的影子,而何家英溫文爾雅的外表卻讓人很難與藝術家聯系在一起,而且是才華橫溢、睿智多才的藝術家。我每每覺得他就像一位地質學家抑或是博物學者一般,從他的外表我們能感受得到的是太多的理性與清寂。
也許正是何家英身上的這份溫雅氣質,在當代他把工筆人物畫推上了一個高峰,并且依其厚德重教之大義,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工筆重彩、淡彩、線描藝術的璀璨奇葩,在現當代中國畫壇形成了強大的工筆畫藝術陣營,成為舉足輕重的中流砥柱。早在1984年,年輕的何家英就以他那幅力作《十九秋》(圖一)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展,為經歷十年浩劫后文革階級斗爭慣性依然迅猛的畫壇吹來了一絲清新溫和的暖風,且?guī)е嬲\直率的芳香。邇后,何家英蜚聲畫壇。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從畫面上看出何家英扎實深厚的線描功底與那深沉厚重的藝術品質。
南齊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日氣韻生動,二日骨法用筆,三日應物象形,四日隨類賦彩,五日經營位置,六日傳模移寫。”何家英工筆人物畫完全詮釋了此六法之精髓。其題材多取材于現實生活的真人寫生,依其體態(tài)、相貌、氣質特征而取象造型。并以別致的構圖形式經營其位置,畫中人物動態(tài)自然而毫不做作,雅致而不矯飾,素雅而不媚態(tài)。當畫面形象、動態(tài)、位置擬定之后必反復轉移推敲,數易其稿,或絹或紙,幾經修改方能定稿,此乃創(chuàng)作之初級階段也,充分體現了謝赫“應物象形、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之人物繪畫法度森嚴。待粉本已成,便運墨暈彩,依托客觀實在之色相加以變動,以突出人物內在心理構想和氣度品質為追求而隨類賦彩。色彩不溫不火,以雅致為上,幾經暈染,層層加深,乃至畫面顏色深沉而穩(wěn)健、清新而溫淡。待賦色完畢再加強其關鍵線條筆墨,使得墨色、線、面相得益彰,如此,便筆得骨力、色自象應,氣韻不得不生動矣。唐代張彥遠說:“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焙渭矣⒌墓すP人物畫看似是在極力追求被描繪對象的高度寫真,實則是尋覓青春少女背后所蘊含的那份清新、活潑、靈動、純潔之精神。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以立意為先,再求形似,則其氣韻自生,其象大美。
何家英在繪畫中也十分重視對于傳統(tǒng)的繼承和立足于現代的創(chuàng)新。在賦色技法上他嚴格按照古代仕女人物的作畫步驟和設色方法以暈染襯托為主。然其對色彩的處理上卻又受到西方表現主義的影響,主動調整和夸張色相,不求畫其所見,但求畫其所想,以個性化的賦色方式表達自我對于形而上的人物氣質之理解和追求。在近幾年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何家英大膽運用墨色的暈染和兼工帶寫的風格來突破謹細精微的唯美主義風格。如創(chuàng)作于2011年的重大歷史題材人物畫《楊開慧》中何家英將淡墨自然暈化所產生的氤氳不分的效果來虛化處理人物的背景和服飾,取得了巧奪天工之奇效,人物面部和身體的塑造則完全吸收西方古典主義的表現形式以明暗體塊來加強歷史人物的厚重與崇高。
何家英正是在這種苦行僧式的道路上堅守著對傳統(tǒng)的秉承,獨辟蹊徑地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當今,我們對傳統(tǒng)有著許多多的誤解,對傳統(tǒng)的認識不夠。……所以,我們對傳統(tǒng)沒有真正繼承,如果只是抄襲就太狹隘了。傳統(tǒng)的本質是什么?還是張璪的八個字最概括‘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內外關系講得多好!這是一種什么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的傳統(tǒng),中國畫最本質的傳統(tǒng)是創(chuàng)造性的,不是承襲性的”。當代著名寫意人物畫家劉文西曾面對何家英工筆畫發(fā)出過這樣的感慨:“在今天這樣一個以寫意為主、以寫意為宗的浮華年代,何家英仍然能靜靜地躲在書齋當中為我們展示出如此真實的生活之美,這是一件好事。并且何家英所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青春少女,并非無病呻吟,在他的筆下我們能看到由真而生的善和美,這依然是一件好事”。當細細品讀他的每一幅作品,我便由衷體味到了這評價的分量。
確實如此,回想一下中國美術史上工筆畫的發(fā)展,我們真的覺得很是單薄。工筆人物在中唐與晚唐的張萱與周芳那里被終結,清初陳洪綬筆下的人物已經不再那么工整。即便是工筆花鳥經過了宋徽宗時期翰林圖畫院的極盛以后,雖有元內府的錢選、高克恭,明中期的林良、呂紀,但已經是乍暖還寒、回天無力了。美術史進入到近現代,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工筆畫幾乎成為冷門,特別是工筆人物幾乎無人問津。所以捫心回想,細細歷數一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工筆人物畫名家,大概也為數不多,何家英就是其中一位。這樣想來,何家英所開辟的這條道路確實不易。鑒于何家英的成就及影響,美術史家林木先生言:“何家英無疑是變革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畫畫壇大趨勢的領軍人物,中國畫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一方面他引領了工筆畫的大潮,另一方面他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正在沖擊和推動包括水墨寫意畫在內的整個中國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