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品禧 1970年出生于廣東省佛山市,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2008年、2009年、2010年獲得大眾攝影月賽十佳攝影師,2008年獲廣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年度十杰,第二屆廣東省十大青年攝影家,第二屆全國十佳數(shù)碼攝影師,每年有100多幅作品在全國攝影大賽獲獎或發(fā)表,2013年獲獎雪花杯古建筑大賽影像大使。
初學攝影,我追求光影、構圖及色彩的完美性。天不亮就會在著名的景點等候旭日東升,彩霞滿天。我也拍出過很唯美的作品,這些作品為我在賽事中帶來榮耀,在當?shù)刳A得小名氣,但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同樣的景,許多的影友都會有這么一張,攝影變成了機械式重復,唯美的表象下缺少攝影者的個性思考。于是,我把鏡頭轉向與人相關的事物,即人文攝影。一開始,我的拍攝題材非常的廣泛,風情、民俗、節(jié)慶……隨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泛泛而拍,不如深度集中。語言是表達內容的符號,攝影語言同樣是為表達作品的內涵而存在。作品失去內涵,攝影語言會變得空洞。只有真正懂得追求攝影內涵的影友最終才能走進攝影藝術的殿堂。
從事攝影十多年來,最大收獲還是個人修為的提高。初涉攝影時的狂熱、浮燥已慢慢平靜下來,特別是拍專題后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許多已超越了攝影的范疇。知識的累積,視野變得開闊,不會再以獵奇的心態(tài)去拍攝。對文化深層次上的解讀,增加了我對拍攝主題的責任感。
近幾年我更多地拍攝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例如,傳統(tǒng)釀酒,古老的皮影戲,秦腔,太極功夫等。我最大的愿望是我們后代能看到這些影像,讓他們知道,在中國文化的長河中,曾有一顆顆燦爛文化明珠,閃耀千年。如能如此,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