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源于閩浙邊界深山腹地的西浦溪與犀溪從西面與北面奔襲而來,在這里交融匯聚。巨大的水流碰撞聲震動天庭,于是“喝令三山五岳開道”,在這層巒疊嶂的山地中閃出一道峽谷,亮出一塊盆地。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為避戰(zhàn)亂從浙江會稽(今紹興)一路南遷至壽寧犀溪的繆錄,其后裔見此青山秀水之地,便逐漸移居于此,因村莊坐落溪水之西,故取名“西浦”。
福建壽寧縣犀溪鎮(zhèn)西浦村距浙江泰順縣城僅十幾公里,閩浙邊界崇山峻嶺的阻隔,使這方青秀之地長期“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正因為比較封閉,故山水依舊,生態(tài)原始,習俗沿襲,人文景觀得以較好存留。走進西浦,讓你感受到的是這座千年古村的恬靜與純美。
積翠重蒼深山滋養(yǎng)的兩條大溪環(huán)繞著西浦。這里的水與這里的天一樣藍幽幽的,一如大地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視藍天,顯得是那樣的含蓄文靜?!扒逑逦倚模愔T水。”置身其間,亦覺融于天地之間,頓感心清身輕。面對這大樹下古渡口一彎靜默而清澈的溪流,不禁令人想起“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身臨其境的聯(lián)想給人一種久違重逢的愉悅感覺??僧斶@靜謐的水向前奔流沖向“魚鱗壩”時,又是另一番景象,徐緩的溪水變成了湍急的浪波,層層疊疊,次第跌落,如盛開的白色杜鵑般布滿溪面,猶寬幅瀑布橫掛天地間。其聲浪,其氣勢,大有“春潮帶雨晚來急”的意味。
西浦的水流變幻莫測,西浦的橋也形形色色。當?shù)孛裰{曰:“西浦風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五橋”。西浦有馬蹄橋、石板橋、木拱廊橋和鋼筋水泥橋……橋,成了西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古代,為方便兩岸往來,西浦人用最簡便的辦法進行溝通。他們在溪流淺處按一定間隔打下一塊塊方形石樁,形成齒狀的水中石路,每隔6齒,旁倚一塊矮石,以便行人交會相讓。這種被稱之“碇步”的石路(又稱馬蹄橋),西浦至今還保留三排,每排都長達80多齒。
碇步,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琴橋,石為“琴鍵”,水奏和聲,腳踩碇石,心生樂章。走在清流湍急的“琴鍵”上,與水花四濺的急流相近相親,極富刺激,甚至有些驚險,卻別有一番情趣。沈從文先生故鄉(xiāng)鳳凰古城的沱江碇步,為這個“中國最美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多少人為之歌為之吟。西浦擁有三排“碇步”,且都位于坡壩之上,碇石間清流潺潺,壩坡上雪浪翻滾,極富浪漫情調(diào)。
“碇步”雖美其名“馬蹄橋”,其實只是一條低矮石齒路,一遇大水就被淹沒,失去應有的作用。后來西浦人在“碇步”上方建起一座石板橋——永安橋。這座全石砌造的橋梁有16組橋墩,每組上鋪5排并攏的長條石,80根首尾相接、密不透縫的石板連成一座平直的大橋雄踞溪面,飛架南北,氣勢恢宏。為防漂流物沖撞橋身,橋墩上方還立了一排稱之“石將軍”的護墩石,而橋的下方則筑起一道石壩,壩上設一排“碇步”,上攔下固,有效地減緩流速、保護橋身。這座“壽寧最長,閩東僅有”的石板長橋歷160余年的溪流沖擊,依然完好如初,巍巍然屹立于西浦溪上。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條石板橋肩負著閩浙交往的重任,溝通南北,人來貨往,使西浦成了商賈往來的旺地,聚集著各方的“仙氣”。橋頭的“聚仙亭”和亭中磨得發(fā)光的石板凳見證了當年盛況。“仙氣”的積聚,帶動了集市貿(mào)易,亭前的百米小街當年商鋪林立,人流熙攘,成了閩浙邊界壽(寧)泰(順)之間這個村落的商業(yè)、交通和信息的中心。如今雖因路向改變集市不復存在,然從兩排相向而立的木屋和石板鋪就的閃亮路面還能依稀領(lǐng)略當年的繁華情景。
如果說雄健的石板橋如山里硬漢用肩膀扛起一段歲月的話,那么溪面上的貫木拱廊橋則如村姑般展示其嫵媚姿色?!耙粯蛞痪百饩案鳟悾罹喵攘鈹?shù)廊橋。彩虹臥波兮凌云志,如山廊屋兮挺九霄?!边@說的就是西浦的福壽木拱廊橋。福壽橋因建在狀元繆蟾當年赴京趕考時走過的“前橋”遺址上,故又名“狀元橋”。長40.7米,寬4.9米,橋的拱架由數(shù)十根巨木在不用一根鉚釘?shù)那闆r下穿插疊架而成,橋身有18開間76柱。廊屋兩邊設有兩排木凳供行人歇息。遠看如一座飛檐翹角的恢宏木屋屹立溪面。
比起“碇步”的“雙腳戲水”和石板橋的“兩翼生風”來,走在這種似厝亦橋、既遮風又擋雨的廊橋上,不僅安全而且舒適。橋居犀水高處,憑欄遠眺,可見群峰競秀,萬木滴翠,流水歡歌東去,潭淵綠染天際,閩浙邊界的遠山近壑盡收眼底。難怪許多來到這里的游人只要走一回福壽橋,便“愛在廊橋”,贊嘆不已。
西浦水美、橋美,村落民居也美。沿溪而建的村莊,半是流水半是厝。岸邊柳絲起舞,溪面綠波蕩漾,氤氳流淌,滿目清翠。溪邊幾棵與村莊患難與共、風雨相守數(shù)百年的高大古樟,如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這些歷盡滄桑的樹中王者被尊為“狀元樹”,受到人們?nèi)缇瓷癜愕木粗?,也成了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走進村巷坊間,古老的土樓、灰瓦的木屋和敞亮的白墻樓房沿溪隨岸,各就其位,“千年名村”的石牌樓高高屹立村頭,格外醒目。鵝卵石編織的村間小道一頭連著古屋,一頭通向新居,歷史和現(xiàn)代在這里碰撞,于古香飄逸中映透出現(xiàn)代氣息??磻T了水泥森林的我們,當然更喜歡探訪古樸的建筑。村中隔河相望的兩座繆氏宗祠,規(guī)模宏大,造型華麗,翼角飛揚,古色古香,祠中那極顯奢華的古戲臺更吸引人的眼球。還有氣勢軒昂、雕飾精美的繆家宅院,坐落于村西山坳里庵祠合一的“荊山祠”……品讀這一處處古建筑,讓人感受閩浙邊界山村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底蘊。始建于元大德年間(1297-1307)的太陰宮,堪稱西浦古建筑之“祖”,這座依山而建、面迎兩溪的宮廟,大殿正中三個龕供奉的全是女性菩薩:陳靖姑、媽祖、南海觀音。令人驚訝的是大殿藻井和兩側(cè)壁畫,歷經(jīng)700多個春秋,色彩依然不減當年,《西游記》、《封神榜》等神話故事人物和躍躍欲斗的錦雞、翩翩開屏的孔雀,栩栩如生,鮮亮如初。
地靈人杰、山水競秀的寶地西浦孕育出了一批聰穎人才。從西浦“南陽祠”譜牒記載中得知,自唐代始遷肇基以來,繆姓人才輩出,先后走出文武狀元和進士20位,以及眾多的舉人、貢生、太學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這里還涌現(xiàn)出數(shù)十位革命先烈,為人民解放事業(yè)和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
祠堂大殿正中高懸一塊精制的巨匾特別引人注目,匾上刻“狀元”兩個漆金大字,中部上方還刻“旨”字,匾之四周飾以金漆花邊。這塊古老的牌匾記錄著這里曾出過狀元的史實。
這里所說的狀元就是繆蟾。查《壽寧縣志》得知:“繆蟾,字升之,一都(犀溪西浦村)人。宋紹定二年(1229年)狀元。補修職郎,轉(zhuǎn)儒林郎,武學博士。”據(jù)西浦《繆氏宗譜》記載:“蟾才貌雙全,宋紹定五年(1232年),理宗皇帝以皇姑臨安公主贅蟾為駙馬,蟾官至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庇州d:“父守愚,淳熙五年(1178年)特奏名,初任黃陂縣主簿,后誥封翰林學士,奉議大夫?!笔妨线€記載,宋理宗皇帝在招聘繆蟾為駙馬時曾發(fā)詔文曰:“昆山寶玉,年少登科。羨龍頭之首占,才貌冠世,抒輸忠之勤渠,實臨風之玉樹,照乘之明珠也?!?/p>
繆蟾高中狀元后,壽寧縣城和犀溪、西浦村都先后建起狀元坊,還將繞穿縣城的壽寧母親河取名為蟾溪,以顯榮耀和紀念。明末壽寧縣令馮夢龍在《壽寧待志》中寫道:“……而蟾之稱狀元為是。今子孫請重建于西溪,余姑聽之,以為諸生勸?!瘪T氏同意繆蟾后裔請求于西浦立坊。由于年代久遠,當年所立牌坊均已毀壞,僅留基石。上世紀90年代西浦村重建了雄偉的狀元坊,成了鐘靈毓秀山村的重要標志。
“半戀家山半戀床,起來顛倒著衣裳;鐘聲遠和雞聲雜,燈影斜侵劍影光。路崎嶇兮憑竹杖,月朦朧處認梅香;功名苦我雙關(guān)足,踏破前橋幾板霜?!睜钤粌?nèi)鐫刻的這首《應舉曉行》的狀元繆蟾自述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刻苦學習、奮力前行。向往文化、追求文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正在這個峰巒疊嶂的村莊里弘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