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xiāng)的漈下村,是清代戍臺名將甘國寶的祖籍地。一條清澈的溪流把村莊一分為二,村里遍布黃墻黑瓦、廊橋、水車、祠堂、廟宇、石頭壘成的水圳和卵石鋪就的小巷、溝渠,有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恬淡。
漈下村得名于由附近文筆峰上奔流而下的龍漈瀑布,澗水流經(jīng)古村,村民沿溪而居。站在高處遠眺,整個古村落四面環(huán)山,雙溪夾流,美不勝收。繞村而過的漈川溪清澈透底,村民往溪里放養(yǎng)了許多鯉魚,并沿溪建了一條棧道。
甘國寶傳奇
漈下村離屏南縣城15公里,現(xiàn)有村民300多戶,多姓甘,是傳統(tǒng)血緣村落。在屏南未分縣時,漈下甘氏與洋角鄭、富達藍并稱古田三大姓,尤其是到了清代出了一品大員甘國寶后,甘氏家族更加興盛。清代后期,外姓逐漸淡出,甘姓成為漈下唯一的大族。
甘國寶,字繼趙,號和庵,乳名利位。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農(nóng)歷已丑年五月十四日辰時出生于小梨洋村,自三歲起先后遷居漈下村、古田縣松吉鄉(xiāng)長嶺村、福州市文儒坊。自小聰穎好學,能文善武,21歲參加鄉(xiāng)試二甲八名武進士,選為御前侍衛(wèi),自此步入仕途。從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起,先后歷任:廣東右翼鎮(zhèn)標中草游擊,南雄副將,督標后營(兼署督標水師)參將,肇慶水師參將,虎口門香山、湖廣洞庭水師副將,貴州威寧鎮(zhèn)、山東兗州鎮(zhèn)、江南蘇松鎮(zhèn)、浙江溫州鎮(zhèn)、閩粵南澳鎮(zhèn)、云南開化鎮(zhèn)、廣東雷瓊鎮(zhèn)總兵,并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與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兩度出任臺灣鎮(zhèn)掛印總兵,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升任廣東提督,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調(diào)補福建全省陸路提督兼閩閱操大臣,因積勞成疾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五酉時病逝于泉州官置,享年68歲。甘國寶戎馬一生,忠秉報國,無私無畏,清正廉潔,視百姓為父母,對下屬如兄弟,功勛卓著,聲名遠播,為一代名將。
水鄉(xiāng)遺韻
走進漈下,最為醒目的是坐落于村中心的古城樓,它建于明朝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坐南朝北,臨溪與花橋相倚,為雙層建筑,樓頂飛檐翹角,氣勢恢宏,城門條石弧拱,上書“漈水安瀾”四個大字。甘姓族人視古城門為吉祥、平安之門,祖上告誡后人要無比珍惜古城樓,而且它還是村里的婚姻殿堂。漈川河畔的古城樓,與古廊橋“花橋”相依,按漈下村的傳統(tǒng),所有甘姓男子娶親,一定要先偕同新娘步入城門,環(huán)繞城內(nèi)一圈,才能進自己的家門;甘姓女子出嫁時則要繞城內(nèi)一圈,然后再出城門而去,以求吉祥如意。這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登上城樓,放眼北望,挺拔奇秀的文筆峰與城樓遙遙呼應(yīng),氣象萬千。發(fā)源于文筆峰腳下的甘溪,宛如玉帶繞著城樓向南流去。緊挨城樓的屋式木構(gòu)廊橋,接通東西兩岸,構(gòu)成漈下獨特的地理屏障。
村內(nèi)依然保留著數(shù)百年前的建筑格局,明代老街三橫兩縱。街巷以卵石平鋪,水渠流經(jīng)每家每戶門口,可洗菜、浣衣。屋舍沿溪依山而筑,現(xiàn)存明清古建筑80多幢,有福州十邑名祠之一的甘氏宗祠,接待政府官員的官廳,遞送關(guān)文書信的驛站,以及錢莊、武館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涉臺文物保護單位各1處。
始建于明朝中期,重修于清光緒年間的馬氏仙宮是福建省罕見的外方內(nèi)圓建筑,同北京天壇構(gòu)造有異曲同工之妙。仙宮四周壁畫,構(gòu)圖新穎,人物花草、鳥獸蟲魚形態(tài)逼真,活靈活現(xiàn)。其色彩歷經(jīng)風雨侵蝕而不褪色,足見當時工匠技術(shù)之高和用料之精。
尚武情結(jié)
走一趟村子,發(fā)現(xiàn)這里的布局也很特別。560年前,漈下始祖從浙江入閩,定居于此。明末清初時,附近山上盜匪橫生。為了自衛(wèi),村民把村莊圍了起來,筑起城墻、城樓,布局成“臼”字。土匪來時,村民可四通八達,便于避難和防御?,F(xiàn)在村中一些民居土墻上還有槍眼,十足碉堡韻味。
村子武風甚濃,民間拳術(shù)代代相承,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虎尊拳。除了這個傳統(tǒng)拳種,當?shù)亓曃渲说钠餍狄嗍鞘制嫣?。板凳、鋤頭、狼羌、木棍都可以成為武器,對練起來,精彩紛呈?,F(xiàn)在村里成立了武術(shù)表演隊,他們會在甘氏宗祠里表演一番。
而古城樓下兩個先人用過的大石鎖,至今仍有不少村民會上前去試試手。這石鎖,一個200公斤,一個150公斤。
村尾還有甘國寶童年時玩耍練武的場所——峙國亭,這也是漈下村最具標志性建筑。峙國亭俗稱四角亭,建于明隆慶年間,距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亭子正中神龕上供著關(guān)云長、關(guān)平、周倉三位武將,頂梁之上還刻著水滸108將的壁畫。亭子建筑極具特色,主體為15根柱子結(jié)構(gòu),往漈川溪取水的臺階共15級,北面連接村道的臺階還是15級。過去,漈下人到外地如有遇到甘氏后裔,必先問:“四角亭有多少柱子?東南北三向各多少級臺階?”對方答對了才予以認親,要是答不上則被視為不是真正的漈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