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蟲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莖及其他部位的害蟲,它繁殖能力強,數(shù)量大,分布廣、食性雜,主要取食園林植物的種子、根、莖、塊根、塊莖、幼苗、嫩葉及生長點等,常常造成缺苗、斷壟或植株生長不良。由于土壤是地下害蟲棲息、繁殖和生存的場所,防治較困難,必須采用地下害蟲地上治,成蟲、幼蟲結合治的防治策略。它們地下害蟲的體形多為長形和紡錘形,身體色素退化,某些器官發(fā)達或退化,如螻蛄的前足特化為開掘足,適宜在土中掘土前進。有的種類鞘翅或眼退化。在土中垂直活動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主要是由于地下害蟲對土溫、土濕的敏感反應。冬、夏表土層溫濕度條件不適就向深層移動,春秋則由深層向表土層上移,而這時一般正值作物的苗期階段,從而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條件。
林地地下害蟲種類繁多,常見地下害蟲有蠐螬(金龜子)、金針蟲(叩頭蟲)、螻蛄(啦啦蛄)、地老虎(截蟲)等,這些害蟲生活習性、危害癥狀不同,應認真診斷鑒別,因地制宜因蟲制宜地采取科學有效的將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下面結合工作中實際經驗簡要闡論一下針對東北地區(qū)兩種常見地下害蟲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金針蟲的綜合防治
1、金針蟲生活習性
金針蟲屬鞘翅目,叩頭甲科,是叩頭蟲的幼蟲,咬食種子、幼苗須根、主根或地下莖。一般受害苗木主根很少被咬斷,被害部位不整齊,呈絲狀。春秋兩季主要在土壤表層活動,危害最烈。苗圃常見的危害較重的金針蟲種類有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
細胸金針蟲幼蟲一般為10齡,幼蟲老熟后在地下做蛹室化蛹。各蟲態(tài)都表現(xiàn)出對水分和土溫有較高要求,低洼易澇地危害嚴重。幼蟲喜食幼苗根系。成蟲具假死性;對糖醋液趨性較強;對腐爛的枝葉和萎蔫鮮草一定趨性;趨光性較弱;白天潛藏,夜晚活動;卵多產在土壤濕度較大、有機質較多的土層內。
溝金針蟲多為3年或3年以上完成1代,世代重疊嚴重。幼蟲喜食小麥、玉米及幼苗根系等,取食后發(fā)育速度快,雌蟲產卵量也多,溝金針蟲具有夏眠習性。成蟲具趨光性,雄蟲可短距離飛翔,雌蟲不能飛翔,具有集中發(fā)生的特點。苗木受害程度與幼蟲蟲齡及在土層中的分布比例以及土壤濕度有關。
2金針蟲的綜合防治
根據金針蟲的習性,生產上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2、1平整圃地:選擇排水良好地作床,床面需平整,消除害蟲滋生環(huán)境。
2、2土壤處理:播種前進行取樣調查,防治指標為2頭/m2,土壤處理同金龜子。
2、4 拌肥:用5%甲拌磷顆粒劑,每畝1.5-1.8千克拌入種肥中播種。
2、4 拌種:播種時,用50%辛硫磷每100毫升加水5—7升拌種。
2、5灌根:發(fā)現(xiàn)幼蟲危害后,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每穴100克。
2、6藥劑誘殺:利用成蟲對對糖醋液趨性較強的習性,將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50%敵百蟲1份配制成藥液誘殺之。
二、地老虎的綜合防治
1、 地老虎的生活習性
地老虎也叫切根蟲、地蠶或土蠶,屬鱗翅目夜蛾科。我國東北林區(qū)常見的種類為小地老虎和白邊地老虎。
地老虎喜歡較濕潤的粘質土壤, 1年可發(fā)生4-5個世代。地老虎以幼蟲和蛹在土中越冬;地老虎雖然1年發(fā)生多代,但以第一代數(shù)量最多,危害亦最重。其他世代發(fā)生數(shù)量很少,沒有顯著危害。所以測報和防治都應以第一代為重點。地老虎各齡幼蟲的生活和危害習性不同。一、二齡幼蟲晝夜活動,啃食心葉或嫩葉;三齡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動危害,咬斷幼苗基部嫩莖,造成缺苗;四齡后幼蟲抗藥性大大增強,因此,藥劑防治應把幼蟲消滅在三齡以前。
地老虎類害蟲均為多食性害蟲,以幼蟲危害作物幼苗,咬食種芽,啃食葉肉,切斷根莖,蛀食塊莖、塊根等。
地老虎成蟲日伏夜出,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和趨化性,對發(fā)酵而有酸甜氣味的物質和枯萎的楊樹枝有很強的趨性。 產卵時具有補充營養(yǎng)的特性;卵多散產于土塊或枯草上。幼蟲有假死性。低齡幼蟲抗逆能力強;1-2齡幼蟲晝夜取食,有趨光性;3齡后怕光,能自相殘殺;5齡后進入暴食期,并可轉移危害。小地老虎的發(fā)生數(shù)量還與土壤濕度及田邊雜草數(shù)量相關。
2地老虎的綜合防治
地老虎防治指標為幼蟲1-2頭/m2。地老虎的防治采取深翻滅卵,除草殺蟲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2、1深翻細作:秋后深翻滅卵可防控翌年蟲害發(fā)生。
2、2清除雜草:雜草是成蟲產卵的主要場所,早春及時清除圃地及周邊雜草,,勿亂放亂扔,可集中堆制綠肥。鏟除雜草將有效地壓低蟲口基數(shù)。
2、3藥劑拌種: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種子350-500千克。
2、4土壤處理:用10%甲拌辛顆粒劑每畝用量0.5-1千克,加細土40千克混勻撒施。
2、5誘殺成蟲:誘殺成蟲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減少第一代幼蟲的數(shù)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燈和糖酒醋液誘殺。
2、6殺滅幼蟲:播種前或苗木出土前,在傍晚時分把鮮草散布于苗床間,清晨抖動雜草,踩死地老虎幼蟲,或者在雜草上撒布2.5%敵百蟲粉劑毒殺幼蟲;也可以用毒餌誘殺:將0.5千克90%晶體敵百蟲用熱水化開,加清水5升左右,噴在炒香的油渣上攪拌均勻即成。每畝用毒餌4-5千克,于傍晚撒施。
實踐證明,地下害蟲可防、可治,但不能根除,林地管理應該建立長效科學防治機制,長期監(jiān)控,才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作者單位:136300吉林省東豐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