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密山地區(qū)重要經濟作物。密山種植的大豆含油量高、產量高,銷售價格也高,近些年大豆的種植面積一直居高不下。為了保證大豆的正常發(fā)育。要及時地消滅病蟲害,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趨勢,防止其大發(fā)生,就要掌握病蟲害發(fā)生特點,以便及時用藥。
一、大豆菌核病
1、癥狀識別
大豆菌核病又稱白腐病,從幼苗到成株均有發(fā)生,尤其是結莢后危害嚴重。主要侵染大豆莖部。田間以植株上部葉片變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時病株的莖部已斷續(xù)發(fā)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后變黑色成為菌核??v剖病株莖部,則見內有黑色鼠糞狀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爛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莢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結莢,最后全莢呈蒼白色,輕病莢雖可結粒,但病粒腐爛或干縮皺癟。
2、防治措施
噴藥防治應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藥預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發(fā)病初期用藥,最遲封壟前要及時噴藥。(1)噴灑25%咪鮮胺1 500mL/hm2;(2)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50g/hm2對水300kg/hm2,均勻噴霧,隔7d再補噴1次防效更好;(3)用50%速克靈1 500g/hm2對水噴霧。
二、大豆根腐病
1、癥狀識別
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發(fā)病,主要被害部位為主根,一般初發(fā)病斑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點,以后迅速擴大呈梭形、長條形、不規(guī)則形大斑,病重時整個主根變?yōu)榧t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病部細縊,有的凹陷,重病株側根和須根脫落使主根變成禿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長勢很弱,葉片黃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輕者雖可繼續(xù)生長,但葉片變黃以至提早脫落,結莢少,粒小,產量低。
2、防治措施
(1)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2)在大豆生長期發(fā)病時,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 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葉敵600mL/hm2葉面噴灑。
三、大豆孢囊線蟲病
1、癥狀識別
在大豆整個生育階段均可發(fā)病。苗期發(fā)病,子葉及真葉變黃,發(fā)育遲緩。成株期發(fā)病,植株矮小,葉片變黃,葉柄及莖頂端失綠呈淡黃色,開花推遲,結莢小而少;發(fā)病嚴重時莖葉變黃,葉片干枯、脫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燒焦一樣,因而有火龍秧子之稱。根部被線蟲寄生后,根系不發(fā)達,側根減少,須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著生許多白色或黃白色小顆粒,即孢囊。
2、防治措施
2.1(1)用35%多克福種衣劑拌種,藥種比為1∶70。(2)用35%的甲(乙)基硫環(huán)磷按種子量的0.5℅拌種。(3)用5%的甲基異硫磷顆粒劑120kg/hm2用細土拌勻后施入表層20cm土壤中。
2.2生物防治。應用大豆保根菌劑進行防治。它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線蟲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對解決大豆重迎茬障礙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 500mL/hm2的用量,將菌劑與大豆種子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使菌劑均勻包衣在種子上,陰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種。
四、 大豆疫病
1、癥狀識別
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莖和葉部,導致根腐、莖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軸變褐、變軟,真葉期被害幼苗莖部呈水浸狀,葉片變黃,嚴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莖基部發(fā)病,出現(xiàn)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擴展,病莖髓部變褐,皮層和維管束組織壞死,葉柄下垂但不脫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變黑褐色,病痕邊緣不清晰。
2、防治措施
(1)用種子重量的0.3%~0.4%的72%克露拌種,隨拌隨播。(2)用2%克露1 200g/hm2對水450kg/hm2,間隔7d進行2次葉面噴霧。
五、大豆紅蜘蛛
1、癥狀識別
成蟲是紅色小型蜘蛛。背上有剛毛排成4列,雌蟲體長0.5mm左右,雄蟲體長0.36mm左右。
2、防治措施
及時鏟趟,清除雜草。若發(fā)現(xiàn)大豆紅蜘蛛處于小面積發(fā)生階段,應噴藥防治??蛇x用1%阿維菌素4 000倍液、大抄殺1 500倍液、殺得快1 000倍液進行噴霧。
六、大豆蚜蟲
1、大豆蚜蟲識別與發(fā)生特點
成蟲黃綠色或黃色,若蟲頭胸灰黃色,腹部黃綠色,以卵越冬。1年發(fā)生十幾代,5月份遷飛到大豆田為害幼苗。7月上旬為害嚴重,高溫干旱年份大發(fā)生時,成蟲鋪天蓋地,漫天飛舞,數(shù)量驚人。
2、防治措施
做好田間發(fā)生程度的調查,適時防治。當田間己有蚜蟲發(fā)生,而且有8%~10%植株卷葉;或有蚜蟲植株占約50%,且氣溫較高時,應該進行用藥防治??蛇x用20%蚜蟲凈、氧化樂果、20%大抄·殺等。
噴灑農藥防治草地螟、大豆根絨粉蚧、豆小卷葉蛾等害蟲,并不是噴1遍藥就可以解決的。因為一些害蟲在1年內不只是發(fā)生1代,而是發(fā)生幾代乃至幾十代。所以要深入田間查看,一般要噴藥2~3次,而且第2、3代可能出現(xiàn)世代重疊,要加大用藥量。
七、地老虎
1、發(fā)生特點
地老虎為地下害蟲。在密山市危害農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邊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小地老虎成蟲為灰褐色蛾子,前翅狹小,有一黑色腎形斑;幼蟲黃褐色至暗褐色,圓形。幼蟲在5月份開始為害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將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斷。在低洼地等土壤濕度較大的地塊,發(fā)生為害較重。
2、防治措施
(1)用鮮草做毒鉺誘殺,用90%敵百蟲配成200倍液,噴到切碎的鮮草或菜葉上拌均勻,在傍晚時,撒在壟溝或壟臺上。這種方法適用于發(fā)生面積較小的地塊。(2)做毒土。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噴在細土上拌均勻,撒在壟臺苗眼附近。(3)噴霧。用75%辛硫磷配制1 000倍液,在傍晚時進行地面噴灑。
(作者單位:158300 黑龍江省密山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