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后的前期本田管理,目標是確保秧苗返青成活,促進增加早期分蘗,到幼穗分化時有足夠的有效分蘗數(shù)。手段是通過加強水的管理,以水調肥、以水調溫、以水調氣,從而達到壯根、壯稈和足蘗。
一、水的管理
1、淺水灌溉或間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弱,此時,外界氣溫高、風大,葉片的蒸騰作用比較大。因此,插秧后,應立即建立水層,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沒秧心為好。這樣不但可以防止葉片的蒸騰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溫秧苗受凍,起到以水護苗的作用。水稻返青后,應把水層控制在3~5厘米淺水,有利于提高水溫、地溫,促進秧苗早分蘗、快分蘗?;蛘咚痉登嗪蟛扇¢g歇灌溉,即一次灌3~5厘米淺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腳窩有水、田面無水時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環(huán)。
2、 曬田。曬田不但可以控制無效分蘗的生長,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氣能力,達到壯根壯稈,抗倒伏的作用。當田間莖數(shù)達到計劃莖數(shù)的80%時 6月末到7月初 ,也就是水稻接近有效分蘗終止時,要對長勢過旺、較早出現(xiàn)郁閉、葉黑、葉下披、不出現(xiàn)拔節(jié)黃及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要撤水曬田5~7天,相反則不曬,改為深水淹。曬田程度為田面發(fā)白、地面龜裂、池面見白根、葉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進壯稈。
3、 增溫灌溉。由于白天灌水會降低稻田的水溫、地溫,影響水稻的生育,導致蘗數(shù)不足、生育拖后。因此,灌水應當在日落前1~2個小時到日出后1~2個小時之間進行。特別是井水灌溉的稻區(qū),更應注意。不僅要晝停夜灌,而且要采取如設曬水池、延長灌水渠、加寬進水口、表層水灌溉等增溫措施,防止或減輕水溫低兌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4、經常檢查加固池埂,防止漏水。水田池埂應經常檢查,防止漏水。漏水會造成除草劑效果差和影響水稻正常生長,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它稻田導致別的地塊貪青,而該稻田又長得不好。另外還會加深其它稻田水層,引起池埂連鎖毀壞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經常檢查修補池埂。
二、分蘗肥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漸增加。此時,由于溫度一般仍較低,土壤中的養(yǎng)分釋放的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層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層土中,因此,養(yǎng)分供應不足,應及時施用分蘗肥。分蘗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個生育期的20%~30%。
1 施肥量 分蘗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個生育期的20%~30%。尿素6~10公斤/畝,或硫酸銨15~20公斤/畝。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塊可多施,壯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
2 施肥方法 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因此應早施分蘗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蘗肥的80%全田均勻撒施,其余20%就看田間長勢,長勢好的地方少施,長勢較差的地方多施。這樣全田長勢能達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間要保有水層,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另外,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時不要施肥,以免葉片粘上化肥,燒壞稻苗。
3、本田滅草 一 稗草。稗草1郾5葉前,即插秧后5~10天施藥,每公項可用50%苯噻草胺1050~1200克,或30%阿羅津750~900ml,或60%丁草胺、 去草胺 1.5~1.8kg,混用下列藥劑之一即可:10%吡嘧磺隆 、10%草克星等 ;15%太陽星150~225g;10%芐嘧磺隆、 10%農得時等 225~300g;30%威農、 32%超畏 150g;10%金秋225~300g;20%莎多伏水分散顆粒劑150~225g,毒土、毒肥法施入,保水3~5cm保持3~5天。稗草2葉前,即插后7~12天施藥,每公頃可用50%殺草丹3.5~4kg,混用藥劑及使用方法同苯噻草胺。稗草4葉期前,即插后10~15天施藥,每公頃用95%禾大壯1.5~2.25kg,混用藥劑及使用方法同苯噻草胺。二滅除三棱草。于水稻有效分蘗末期,選高溫晴天,每公頃用48%苯達松1.5kg混56%二甲四氯350~400g,兌水300kg噴霧;也可選用46%莎闊丹2.5~3kg兌水噴霧。施藥前一天排干田間水,施藥后第二天灌水正常管理。三滅除大齡稗草。當稗草超過4葉期時,每公頃用50%二氯喹啉酸 快殺稗、神鋤等 300~400g、或25%二氯喹啉酸600~800g噴霧,施藥時保水3~5cm,保持5~6天。四 除草注意事項。一是要根據(jù)雜草種類選擇除草劑,如殺三棱草用莎闊丹,殺稗草用禾大壯等;二是控制藥量,注意施用方法,防止施用不勻,造成藥害;三是掌握用藥時期,不同葉齡的雜草對除草劑的耐藥性不同,選擇最掛時機用藥;四是保證施藥后除草劑發(fā)揮藥效的條件,丁草胺用后田間要保有水層,敵稗噴后8小時內不能被雨淋等;五是混合用藥雖然一次可殺滅多種雜草,但有的農藥不可混用;六是除草劑用后的瓶子不可亂扔,以免造成藥害和污染等。
三、防治病蟲害
我省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防治稻瘟病和潛葉蠅。
1 稻瘟病。稻瘟病是我省水稻主要病害,基本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輕的造成減產,嚴重的造成水稻成片的死亡,甚至絕產。水稻得上稻瘟病后,也不容易防治,成本也高,因此對稻瘟病應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我省一般每年6月末到7月初是葉稻瘟病的多發(fā)期,葉稻瘟不但影響產量,而且會成為穗頸瘟的病源。因此,從6月中旬開始,就著手對發(fā)病地塊、易感病品種、長勢特別茂盛通風透光不良的地塊及低洼地塊等進行噴藥預防,10~15天后再噴一次藥。另外,陰雨天應經常到田間檢查,發(fā)現(xiàn)病害后立即防治,做到治早、治好、治了,控制發(fā)病中心,防止蔓延為害。在藥劑選擇上,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如三環(huán)唑、多菌靈及富士一號等。
2 潛葉蠅。潛葉蠅主要為害葉片,使秧苗枯死,腐粒,影響分蘗。一般6月中旬前后,徒長的弱苗、灌水較深及葉片披散的田塊最易受害。發(fā)現(xiàn)蟲卵后,可選用大功臣、一遍凈或氧化樂果等噴霧防治。
(作者單位:162400黑龍江省泰來縣寧姜鄉(xiāng)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