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區(qū)天寶鎮(zhèn)珠里村是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祖籍地,319國道穿境而過,北靠天寶大山,南向九龍江,萬畝蕉林環(huán)抱,歷史人文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綺麗秀美,距離漳州市區(qū)7公里,交通便捷暢通。
為紀念家鄉(xiāng)這位文化巨匠,漳州市薌城區(qū)和天寶鎮(zhèn)兩級政府于2000年初在他的祖居地天寶鎮(zhèn)珠里村興建林語堂紀念館,占地10畝,主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結構為半圓形二層建筑,融合中西合璧風格,于2001年10月8日正式開館。2007年擴建AB兩幢圓樓面積共902平方米,停車場1350平方米。A幢圓樓一層為圖書室,二層為咖啡休閑書吧;B幢圓樓—層為接待室,二層為集會議室、學術報告廳和放映廳功能的多功能廳。林語堂紀念館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林語堂紀念館。館內展示各種版本的林語堂著作200多部,林語堂照片100多幅,還有手跡等珍貴物品。
珠里村中的天寶玉尊宮始建于唐高宗年間,直接供奉玉帝金身的千年古廟,歷史上四易其名,兩度遷徒,香火遠播臺灣、東南亞,是臺灣宜蘭草湖玉尊宮的祖廟。該宮于1999年由臺灣玉尊宮捐資重建,重建后玉尊宮占地10畝,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宮殿精美,石、木、瓷三雕巧奪天工,香火鼎盛。整座宮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筑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每年正月初九,兩岸玉尊宮同時同刻舉辦大型“天公誕”祭拜儀式,數(shù)千港臺信眾、在閩臺商前來祭拜。臺灣玉尊宮及臺灣信眾數(shù)十次前來交流,是漳臺文化交流的紐帶橋梁。
2012年投資建成一期棧道觀光帶2.65公里,登山道1.48公里,臨江步行道1.5公里,還配套天寶閣、和樂園、心月湖、林語堂紀念館等16處景觀節(jié)點,供市民和游客休息觀光。今年將啟動二期建設,擬建設文化創(chuàng)意研究中心、游客休憩中心等配套項目,完善林語堂文化園服務設施。
珠里村緊抓天寶香蕉這一福建好品牌,2012年11月在珠里村玉尊宮廣場舉辦首屆香蕉文化節(jié),投資建設蕉園觀光及天寶香蕉觀光園,打造“一村—品”工程,形成香蕉產(chǎn)業(yè)產(chǎn)、供,銷為一體的營銷體制,確保農民增收。
為整合利用珠里村旅游資源,配套林語堂文化園項目,加強珠里村沿九龍江一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經(jīng)薌城區(qū)委、區(qū)政府同意,天寶鎮(zhèn)人民政府決定將珠里村沿九龍江北側翠竹園機耕路改建為步行道。該項目總投資49萬元,道路總長1246米,寬2.5—5米,含5米寬石橋2座、休閑石椅7張。線路設計和施工建設采取少破壞原植被、不改變原地貌的原則,將原翠竹園機耕路改建成鋪設透水磚的步行道,為當?shù)鼐用窈陀慰吞峁┮惶幗家靶蓍e場所。
珠里村充分挖掘林語堂文化園、林語堂紀念館、天寶玉尊宮、林語堂故居、翠竹園等五大文化旅游資源,通過建設旅游觀光一條街、農家樂一條街,將五大資源有機的串連起來,形成別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旅游路線,進一步提升業(yè)態(tài)的引進,建設完成玉尊宮飯莊、五里沙飯店、家庭旅館、商務酒店、香蕉銷售點等配套服務,提高村民第三產(chǎn)業(yè)收入。林語堂文化園開園以來,珠里村已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近20萬人次,臺灣團體和游客l萬多人次,預計年可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3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