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部隊退伍后,到地方上打工,剛開始身邊的女同事喊我唐唐,我極度不適應(yīng)。后來,經(jīng)她們反復(fù)解釋,我才知道地方上的規(guī)矩是疊字稱呼是表示親近,不論老幼。
換了一個單位,女同事們不再稱唐唐,稱唐哥。一個南方小姑娘最先叫的,怎么聽都像“唐果”,大家都用她的口音來叫。不久,單位有一活動,天南海北的同業(yè)聚在一起,小姑娘又喊唐哥,一下子不得了了,所有人都開始喊,明顯比我老的人也喊,發(fā)展到最后,領(lǐng)導(dǎo)也喊?;顒咏Y(jié)束,過一段時間跟其中的兩位聯(lián)系,介紹姓名后,人家想了半天,然后笑起來:你說唐哥我不就知道了?
我想江湖名號大概都是這么來的吧。但翻開一百零八個正面主角都有江湖名號的《水滸傳》一看,卻不是這樣的,好像每個名號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概括。比如宋江叫“及時雨”就是因為他“平生只好結(jié)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有名的大哥:杜月笙。杜月笙比宋江牛多了,有了錢后他向春申君學(xué)習(xí),“食客三千”,門庭若市,像張學(xué)良、楊度這樣的人在落難之時都在他家住過。黎元洪的秘書長饒漢祥甚至寫過“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這樣的對子送給他,但他在江湖上并沒有“人稱小春申”或者“及時雨”,不過就是杜老板、杜先生這樣的稱呼,如果非得說江湖人稱什么,那就是癟三們稱他“萊陽梨”或“水果月笙”,為什么?早年間他沒發(fā)的時候就是一個販賣“萊陽梨”的。而且,據(jù)說他碰到敢喊他“萊陽梨”的人還都特別客氣,為什么?就是要這個大人大量的名聲。
為什么宋江就有那么一個好聽的名號,而杜月笙沒有?而且杜月笙那個時代的傳媒不知道比宋江時代發(fā)達(dá)了多少倍。所以我覺得說宋江的名號是“江湖人稱”有點(diǎn)太不靠譜,不過是施耐庵的妙筆生花罷了。我相信江湖的智慧,但我對江湖的文采有點(diǎn)懷疑。倒是母大蟲、花和尚這些名號比較符合江湖群眾。
江湖是什么?說白了還得是一群人,里面可能有精英,但比例絕對比金融街、CBD小得多。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低下,草民們整天謀劃嚼谷,哪有閑心管你們這些打打殺殺的人,躲你都躲不及呢。想給兒孫起個好名字還得買了禮品去請先生,有了好名字會隨便送給你?所以我認(rèn)為江湖名號中那些聽起來很帥的,都是大哥們自己起的,或花錢請先生們起的,就像一些文章不怎么樣的作者,老是喜歡給自己起一個響亮的筆名:覺得自己的才華跟郭沫若、巴金差不多,就叫郭巴;覺得自己得到了海明威和馬爾克斯真?zhèn)鞯?,就叫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