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不那么容易接受衰退的生命,好比悅納鮮花盛開,卻憂慮凋零落英,其實哪一樣都是生命的必然。
同事已經(jīng)連著3次來電傾訴了,每次都有40分鐘,主題其實只有一個,失眠啊失眠,怎么辦?對平時不喜歡多講電話的我來說其實是一種能量的消耗,但其所訴,其實也是自己曾經(jīng)并正在經(jīng)歷的,所以盡量感同理解并努力開解。她說看過心理醫(yī)生,也在吃安眠藥物,但感覺還是不行啊。焦慮之情溢于言表。
“失眠其實是身體的表象,我覺得你還得體會自己內在的心理,追溯最近一段日子甚至過往的一些體驗和心情,或許你對自己有不滿足不滿意,加上女人進入更年期后難免有些生理疾患,兼之對工作有焦慮,比如你對職稱還是不滿意,申請的課題沒有完成,或許對身體太多的擔憂。關鍵是不要急,慢慢來,先要接受自己現(xiàn)在的這種狀態(tài),而不是抗拒。其實,在你焦慮的背后是一種抗拒啊?!?/p>
“你怎么比心理醫(yī)生說得還對啊,”同事好像有些釋然,但還是在念叨,“怎么到了四十幾歲了,身體越來越無法把握了呢”?!斑@些其實也都是正常的,還是要自己慢慢調節(jié),不要著急,越急越是心情差,睡眠差”。
掛了她的電話,有些疲累,雖然有些不太認同同事將焦慮轉移給他人的做法,但實在也是理解的。因為,自己也曾經(jīng)因為身體的不適和頻出狀況而深深焦慮,甚至對生活失去興趣和信心,治療的過程也好比是不斷地提醒和加深著這種焦慮,于是,早上醒來似乎總無法睡醒(盡管晚上靠了藥物入眠),爬起來似乎又是茫然混沌,一整天眼睛都是酸脹虛浮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處于一種無奈、沮喪、惘然的狀態(tài)中,雖然其實深心里有一個地方是清明的,清明著自己的這種灰敗,可是又仿佛無力也不想去改變,任由著身心沉下去沉下去。好在,那份清明終究在那里,正視生命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是每時每刻的功課。然后,慢慢地去接受,面對,順應,追溯這些問題的源頭,即便沒有答案,這樣的過程就是自己打撈自己的過程。于是,一點點又浮上來,同自己重新好好相處。
那天忘了和同事說的一句話就是:接受“陌生的”自己。
接受生命已不那么盎然,接受機體的衰退,接受天天陪伴你的身體,無論它是怎樣的,問候和感恩,即便疾患,也平和地接受。當然,接受是一種大的態(tài)度,并非僅僅被動,接受了,才坦然面對,一樣是醫(yī)療飲食之配合,心境自然不同,若是痊愈,自是歡喜,若依然問題重重,憂郁自是不免,但也得坦然,生命有那么多神秘和未知,哪里是現(xiàn)代醫(yī)學能盡然的,何況如今世道又有那么多環(huán)境污染因素,人又如何能掌控?不如,和身體好好相處,聆聽它的聲音,遵從它的需要,或倒能心有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