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民間斗茶由來已久,如今秋茶上市已經(jīng)有一段日子了,廈門又有如此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穿梭于不同茶店茗坊斗茶,是金秋時光的樂趣。
斗茶,既涵蓋了文斗,又不乏武斗技術的成份。文斗,講的是“察顏觀色”,形色可知茶的出處、工藝;武斗,講的是“水火攻芯”,泡茶時的水溫、操作不同可以控制一泡茶所能表現(xiàn)出來的茶水口感和香味。于是不明其中晦暗的新茶友,常常自愧明明原本也是花了高價淘來的上品,怎么有時候在坊間還不如人家的“客茶”。
話說前些天有個下午閑在友處,來了個客人帶二兩茶,說是來學習學習。友人接過那茶看了看品相,讓助手拿架子上賣600一斤的水仙就可以了;客人笑著說別看不起人啊,朋友嘿嘿一笑說慢慢比對嘛,時間還早。且一個流程未結束,論茶水湯色還是香韻回甘,客人皆輸,灰著臉走了,剩下的茶也扔桌上說不要了。
待客人走遠,助手收拾完茶杯碗盞,友人遞過來一塊牛軋?zhí)钦f:“來,清清口,一會來泡好茶?!蔽倚χ厮骸澳憧尤肆耸前??”他說沒有,那茶其實差不多1000內的價格,只是這客人不怎么懂茶估計在其他那里買得貴被宰了,多浸水幾秒鐘,滅滅他而已。之后以正常手法再泡,果然是泡好茶。
近日新聞與市井皆在談論“陳記者事件”。
就事件發(fā)生,可以看到的表象,人們都已經(jīng)看見;本來事件中的爭議僅僅在三點:一、中聯(lián)重工的商業(yè)價值受損;二、長沙警方非常規(guī)程序執(zhí)法;三、民眾對自身合法權益的質疑。而在第三點民眾爭議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公開合理解釋,那么表象之下被掩蓋的原本不愿意示眾的利益糾紛,卻在司法程序非常規(guī)化和民眾好奇的雙重爭議間,一點一點的被挖掘。如同一座被挖掘的古墳,不斷在挖掘的同時可能存在諸多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對另一小部分人有影響——畢竟是誰人家的祖墳。
現(xiàn)今在不斷完善的司法和執(zhí)法程序,比對中國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操作手段,都是在不斷地進步著;雖然比起西方的完善程度有不及,但畢竟國家本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是不必去論的,如同拿著正山小種和雀巢紅茶做比對爭論的茶客,是吃飽撐的嗎?
不論是斗茶本身的娛樂性質,還是社會事件本身的利益分配性質,在各種觸及面分析和拆解的談論過程,有樂趣,同時也應當看見:雙刃劍的兩面都是鋒利,致中和乃不傷及于人。
我都知道了;總金額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shù)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的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
摘錄自梁文道《我執(zhí)》雜文集中首篇《題解》。
癸巳年菊末式二于思明,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