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銀行,看見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兒蹲在門口抹眼淚,四周圍了一圈人,銀行的保安拿出一張10元的票子伸到她面前說,你先去買點東西吃吧。原來,小女孩到銀行取錢,卡里大概是分文皆無了,走投無路悲從中來,不由嚎啕大哭,這會兒情緒剛剛穩(wěn)定了些。女孩一副學生打扮,扎著馬尾辮,肩膀一聳一聳,楚楚可憐的樣子。圍觀的人有老有少,七嘴八舌說什么的都有,都在安慰她。女孩抬起頭,帶著哭腔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我心里一驚。其時我剛來這個城市不久,久違的漂泊感正在心中涌動。我身邊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現(xiàn)在看上去一個個都人模狗樣,其實當初混社會時也是處在生活的邊緣,無助、彷徨無依,隨時都覺得要被生活拋棄,走在街頭,抬頭偷偷打量別人的高樓大廈,夢想著有一所自己的房子。現(xiàn)在生活穩(wěn)定了,有一份優(yōu)厚的收入,轉眼便成了旁觀者。我們以為社會生活已和我們一起進步到衣食無憂的田地,其實漂泊的故事依然在層出不窮地上演。女孩的一句“我要回家”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青年時代。
大都市至今仍是很多年輕人圓夢的地方。他們赤手空拳而來,奉獻出自己的青春,使得城市充滿勃勃生機,也給城市的未來打下了基礎。但都市的發(fā)展同時會踩碎一些年輕人的理想乃至肉體。我不知道那個小女孩是否回家了,只能暗暗祈禱她挺住,順利度過這一關,以及下一關。
去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朋友請我們一家人吃飯。晚上10點多散席回家,我把剩菜打包,拎在手里。一幫朋友說說笑笑地走出來,見昏暗的燈光下站著兩個女孩子。她們對我說了幾句話,我沒聽清,她們又說了一遍:“大哥,我們很餓,把剩菜給我們吃可以嗎?”我想都沒想就遞了過去。我們來到停車場,分別鉆進車里。重新經過飯店門口的時候,我看見那兩個女孩端著打包盒,捏著牛肉片,正在認認真真地吃,看來是餓壞了。她們衣著干凈,吃相文雅,只是神色有些委頓,跟那些奔波在各公司之間找工作的年輕人一模一樣。我很想讓朋友停下車來,送給她們一百塊錢,但又擔心朋友說我矯情,一閃念的功夫,汽車飛速駛離。
回到住處,妻子說,當時我有種沖動——下車給兩個孩子一點錢。看來我倆想到一起去了。我們都有些后悔,想到而沒及時做到。她們的處境,我們感同身受。兩個女孩子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也可以回家,只是千萬別學壞。唯一希望的是,那幾個打包盒能讓她們看到這個城市的一點點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