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西蕎2號為試驗材料,研究在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主要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噴施一定濃度的硼肥能有效提高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黃酮含量、株高、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單株粒數(shù)、千粒重;隨著葉面噴施硼肥濃度的提高,各指標的大小呈低—高—低的變化,當葉面噴施1.5 g/L的硼肥時,葉片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黃酮含量、單株粒重和千粒重較對照提高幅度分別為7.14%、83.17%、25.11%、26.13%和15.53%;當硼肥濃度達到2.0 g/L時,對苦蕎主要性狀有抑制作用,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黃酮含量、單株粒重、千粒重等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葉面硼肥;主要性狀
中圖分類號:S517.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1-5171-03
Effects of Foliar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oron Fertilizer on Main Traits of Tartar Buckwheat
PAN Tian-ch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Xichang College, Xichang 615013,Sichuan, China)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oron fertilizer on their leaves on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artar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named Xiqiao No.2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flower budding stag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treated based on SSR and LS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ec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plant height, branch number, yield, grains number and 1000-grain weight per plant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spraying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boron fertilizer. Various index in this experiment appeared low-high-low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boron fertilizer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leaf photosynthesis rate, flavonoid content, weight of kernels and 1 000-kernel weight per pla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7.14%,83.17%,25.11%,26.13% and 15.53% when foliar Spraying 1.5 g/L boron fertilizer. In contrast, tartar buckwhea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hibited when boron fertilizer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g/L.
Key words: tartar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boron B fertilizer; main traits
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屬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 Gaerth),是雙子葉植物,具有生育期短,耐冷涼貧瘠等特性。它還含有豐富的黃酮、蘆丁、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1]。我國苦蕎種植區(qū)多為邊遠山區(qū)、落后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這些地區(qū)交通不便、排灌條件差、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加之苦蕎生產多為粗放性管理,良種和配套栽培技術難結合。特別在施肥方面,存在少施或不施有機肥,偏施氮肥等現(xiàn)象[2,3]。葉面施肥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和補充作物營養(yǎng),改善作物的生長情況,充分發(fā)揮肥效,而且能減少對土壤的污染,同時還具有吸收快、作用強、用量少、效率高等特點[4,5]。試驗在苦蕎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研究其對苦蕎主要性狀的影響,從而提高苦蕎單產、改善苦蕎品質和增加效益,為苦蕎的生產和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品種:西蕎2號,由西昌學院蕎麥研究室提供。
葉面硼肥:速樂硼,在農資市場購買。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西昌學院農學院農業(yè)實習基地內,2011年9月3日盆栽單粒點播。盆口直徑為30 cm,盆高為28 cm,為保證每盆有健壯植株6~7株,播種時每盆播苦蕎種子10~13粒,覆土約1~2 cm。盆栽拌土時,每500 kg土壤施用N、P、 K肥分別為5、20、5 kg,并進行常規(guī)管理。
硼肥的噴施濃度為:A(0.5 g/L)、B(1.0 g/L)、C (1.5 g/L)、D (2.0 g/L),噴灑等量清水為對照(CK,E)。每處理設3次重復,每盆定苗6株,室外栽培。在現(xiàn)蕾期用手持式噴霧器進行全株噴灑硼肥,以葉面為主,葉背為輔。每處理每次噴灑100 mL,選擇晴天9:00左右噴灑。如噴后3~4 h下雨,則需進行補噴。
1.2.2 數(shù)據(jù)處理 在結實期對每個處理進行相關生理指標的測定。各處理隨機取5片葉子,用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測定葉片尖部及兩側3個點的SPAD值,再取平均值即得葉綠素含量,用改良半葉法測定凈光合速率,用乙醇浸提法測定葉片的黃酮含量。成熟后各處理隨機取10株室內考種,測量株高,統(tǒng)計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用電子天平測定單株粒重和千粒重,3次重復取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SPAD值)的影響
葉綠素的含量反映了植物的光合能力,與作物的產量直接相關[6]。對各處理葉片葉綠素含量(以SPAD值表示,下同)進行F測驗,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測定結果表明,在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各處理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高低依次是C、B、A、E(CK)、D,即隨著葉面噴施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C、B和A處理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高于對照,其中C處理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值,為 46.22,高出對照7.14%,其次是B處理,比對照葉片葉綠素含量高1.32%,D處理苦蕎葉片葉綠素含量低于對照0.58%,低于最大值7.20%(圖1)。
2.2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葉片凈光合速率的影響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是綠色植物吸收光能將CO2和H2O合成有機物質并釋放O2的過程[7]。由表1可知,苦蕎葉片凈光合速率與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的硼肥有較大的關系,在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硼肥,各處理苦蕎葉片凈光合速率大小依次是C、B、A、E(CK)、D,即隨著葉面噴施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葉片凈光合速率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各處理葉片凈光合速率間的多重比較表明, C處理的葉片凈光合速率最高,光合作用最強,極顯著高于處理A、D和E(CK),處理C與處理B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B與處理D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C處理的葉片凈光合速率最高,為1.260 6 mg/(cm2·s),比處理E增加83.17%,比處理D增加96.17%,比處理B和處理A分別增加37.41%和77.95%(表1)。
2.3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葉片黃酮含量的影響
苦蕎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苦蕎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8]。對各處理葉片黃酮含量進行F測驗,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由圖2可知,在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各濃度處理的葉片黃酮含量高低依次是C、B、A、D、E(CK),即隨著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葉片黃酮含量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C處理黃酮含量最高,當然并不是硼肥濃度越高越能提高其黃酮含量,當濃度為1.5 g/L以上時,黃酮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
2.4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株高的影響
株高是苦蕎的重要農藝性狀,太矮產量低,太高易倒伏,影響產量,研究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株高的影響,對改善苦蕎生長發(fā)育提高苦蕎產量有重要意義[9]。由表2可知,苦蕎植株高度與葉面噴施硼肥濃度有較大的關系,各處理苦蕎植株高低依次是C、B、A、E(CK)、D,隨著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植株的高度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C處理的株高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B處理的株高極顯著高于D處理;處理B、A、E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C的株高比處理E和處理D分別高15.54%和20.97%;處理D的株高顯著低于對照(E)。
2.5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的影響
作物分枝數(shù)是衡量苦蕎經濟產量的重要生產指標之一,由于苦蕎的花序主要集中在分枝上,分枝數(shù)的多少直接影響經濟產量,分枝數(shù)越多,開花數(shù)量就越多,經濟產量就越高[3]。由表3可知,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各處理苦蕎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多少依次是C、B、A、E(CK)、D,隨著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總體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苦蕎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C處理顯著高于A處理,極顯著高于E、D處理。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C處理比A、E、D處理分別高9.23%、10.94%和14.52%。
2.6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單株粒重的影響
由表4可知,苦蕎的單株粒重與葉面噴施硼肥濃度有較大的關系,各處理苦蕎單株粒重高低依次是C、B、A、E(CK)、D,隨著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單株粒重總體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各處理平均單株粒重間的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處理C的平均單株粒重最高,極顯著高于處理B、A、E(CK)、D;處理B顯著高于處理D,處理B、A、E之間差異不顯著; C處理的單株粒重最重,達5.851 g,其次是B處理的單株粒重,為5.061 g,分別高出對照26.13%、9.10%,比D處理分別高出28.57%和11.21%。
2.7 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千粒重的影響
產量是苦蕎生產的最終目標,千粒重又是其重要的表現(xiàn)??嗍w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對苦蕎千粒重的影響結果(表5)表明,苦蕎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硼肥,各處理苦蕎的千粒重高低依次是C、B、A、E(CK)、D,即隨著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千粒重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處理C千粒重最高,與處理B、A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E之間差異顯著,與處理D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C、B、A的千粒重分別為19.79、18.65和18.58 g,分別比對照高15.53%、8.87%和8.46%,分別比處理D高26.70%、19.40%和18.95%。
3 討論
在現(xiàn)蕾期,對苦蕎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的硼肥,苦蕎主要性狀得到了改善和優(yōu)化。隨著葉面噴施硼肥濃度的提高,苦蕎主要性狀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濃度為1.5 g/L時各項指標達到最大,這可能是噴施葉面硼肥能有效提高葉綠素含量、光合作用強度、酶的活性和結實率,進而提高產量。另一方面,根據(jù)試驗結果還可看出,并不是硼肥的濃度越高越好,當硼肥的濃度由1.5 g/L提高到2.0 g/L時,苦蕎主要生理特性和產量性狀受到較大的抑制,首先表現(xiàn)出的是葉片葉綠素含量由46.22降低為42.89,低于對照0.58%,低于最大值7.20%,在葉片葉綠素含量降低的影響下,苦蕎凈光合速率、黃酮含量、株高、單株一次分枝數(shù)、單株粒重和千粒重也隨之降低。
該研究僅是在現(xiàn)蕾期對苦蕎葉面噴施硼肥的初步探討,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例如,葉面噴施硼肥濃度范圍的細化,以確定出更加合適、準確的濃度;選擇葉面噴施硼肥的最佳時期;葉面噴施其他肥料對苦蕎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等,從而更好地提高苦蕎的產量,增加其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 鋼,唐 宇,王安虎,等.中國的蕎麥資源及其藥用價值[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20(2):3l-32.
[2] 張衛(wèi)中,姚滿生,閻建賓.不同肥料配比對蕎麥生長發(fā)育及產量影響的對比研究[J].雜糧作物,2008,28(1):52-54.
[3] 牛 波,馮美臣,楊武德.不同肥料配比對蕎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6(2):8-10.
[4] 崔玉亭.化肥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
[5] 任 琴.微量元素硼、鋅、錳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集寧師專學報,2004,26(3):44-46.
[6] 潘瑞熾,董愚得.植物生理學[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 潘瑞熾,王小菁,李娘輝.植物生理學[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 周元成.關于蕎麥生物類黃酮的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6(6):131-133.
[9] 易建禮,李良軍,黃怡斌,等.蕎麥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作物研究,2007,2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