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語文的教學實效性。所以,語文教師就要深入研究語文閱讀分析能力。根據(jù)教學實踐探討了三點做法。
關鍵詞:中學教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的分析能力高低影響到語文學科的水平。因此,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探討。記得初教語文時,面對分數(shù)不高的語文成績,感慨頗多。隨著時光的流逝和經(jīng)驗的積累,在以后的一次次測驗中,語文成績逐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有了進步,那么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是如何提高的呢?現(xiàn)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姡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平時對閱讀不感興趣,懶得讀文章,這樣學生在答題時就會覺得無從下手,所以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便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因此,學生可以從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書入手,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喜歡閱讀,如能達到博覽群書的程度就更好了。在閱讀的同時,讓學生做好內(nèi)容概括和佳句摘抄,然后逐步過渡到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佳句點評,最后再上升到寫讀后感悟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對學生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長此以往,學生會受益很多。
二、反復閱讀,領會主旨
在平時教學中,每篇文章都會提前讓學生閱讀,首先利用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和生詞,這是學生必須做的,然后再反復閱讀,讀懂課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吃透文章。每篇文章讀完之后學生必須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本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要表達的文章主旨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閱讀分析的關鍵。領悟到這些以后,學生才算吃透了文章,為回答閱讀分析題打好基礎。
三、多做閱讀訓練
課本的課文僅僅是典型的文章的代表,僅憑這些文章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在平時應利用輔導書中的閱讀題或在網(wǎng)上下載的文章進行閱讀訓練,學生做完后教師要適當指導和分析,從而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通過這些訓練,學生逐漸學會了如何審題、從哪個角度入手去答題,不同的題型運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去解,如果經(jīng)常堅持,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長期的努力,以上幾點如果能堅持經(jīng)常,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這樣學生就會學會閱讀分析的技能,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張青.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J].語數(shù)外學習,2010(04).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陶賴昭鎮(zhèn)第一中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