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七年級(上) 學科:語文 主備人:丁永杰 日期:2013-10-24 審核人:
學習目標:
1.識記注釋中的內(nèi)容并過關。
2.能翻譯全文。
3.領悟課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典型化描寫的手法。
4.理清本文精妙的寫作思路,欣賞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4。
課時劃分:2課時。
自主學習過程:
一、基礎過關檢查題
1.給生字注音。
瞿( ) 巫( ) 闕( ) 嶂( ) 曦( )
襄( ) 溯( ) 湍( ) 漱( )
2.解釋詞語。
沿溯阻絕( ) 不以疾也( ) 素湍綠潭( )
晴初霜旦( ) 哀轉(zhuǎn)久絕( )
3.翻譯。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乘奔御風:__________。
素湍綠潭:__________。清榮峻茂:__________。
二、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_____,作者_____,_____(朝代)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把課文熟讀成誦并理解填空
這篇寫景散文的寫作順序是:按照景物分,作者是先寫_____,后寫_____;按季節(jié)分,作者先寫夏,再寫春冬,最后寫_____??傮w看來,作者是將_____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的,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寫山勢,第二段寫_____,第三段寫_____之景,第四段寫“_____”的氣勢。描寫高山連綿不斷的句子是_____。山勢高聳的句子是_____,又以_____,加以映襯山勢之高聳,而且極盡夸張之妙。山勢雄渾高聳,給人以壯麗絢美之感。_____,寫水之盛;_____,寫水之速。不僅如此,作者還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來烘托,更加寫出水之盛與水之速。這樣的描寫,生動而神妙,以至觸動了大詩人李白的靈感,寫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朽詩篇。
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懷,也使讀者從中受益。
抓住_____來寫是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的寫作特點。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但山水中有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xiàn)三峽其詭譎的美景,寓靜態(tài)于動態(tài)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整體的富于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
手法。
(作者單位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玉章高級中學)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