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學生普遍感覺虛擬語氣的用法太復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很多學生一碰到虛擬語氣的題目,就不知所措。特別是在2003年《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將虛擬語氣列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八級要求語法項目,更加突出了虛擬語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必須要很好地學習掌握。但實際情況是,目前中學語法教學大多還是以教師的語法知識講解為中心,采取單向傳遞的教學方式,平鋪直敘的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教學手段,使語法課堂枯燥乏味,學生難以充分掌握語法的精髓。甚至經過多次講解、反復操練后,學生還是不能系統(tǒng)掌握,甚至有部分學生到了高三,還不能在頭腦中形成有關虛擬語氣的清晰概念。為此,筆者嘗試通過運用英文歌曲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嘗試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下面筆者以一堂高三虛擬語氣復習課為例進行說明。
【教學目標】
1.復習總結虛擬語氣的語法規(guī)則。
2.能在具體的學習、練習中正確、熟練應用虛擬語氣。
3.能在語篇中用虛擬語氣表達自己的愿望。
【教學設計思路】
虛擬語氣具有其特殊性,即所說內容不是事實或者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只是一種愿望、建議或者與事實相反的假設。在備課過程中,筆者考慮到高三復習時間長,任務重,學生極易疲勞,缺乏興趣,所以以英文歌曲If I were a Boy為情景鏈,承載所要學習的語法內容,講練結合,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課前發(fā)放學案(學案附后),并要求學生自主復習總結虛擬語氣的語法要點,獨立完成相關習題。
【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g in
課前5分鐘開始播放Beyonce的歌曲If I were a boy,讓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欣賞。
上課開始:
T: Do you like the song?What’s the title of the song?
S: Yes. Its title is If I were a boy.
T: Yes, you got i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what does the song suggest?
S: I am not a boy but a girl.
T: Well done. So the song must be about some wishes.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it again?
S: Yes.
T: OK,listen to the song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歌曲播放結束,同時學生完成填空。老師用PPT在大屏幕上展示完整歌詞,進行講解,邊講邊讓學生畫出歌曲中包含虛擬語氣的歌詞,并概括出句型:(1)If + 主語+ did sth, 主語+ would/should/might + do sth.(2)主語+ wish + 主語+ did sth./were sth.
設計說明:通過歌曲的導入,緩解學生上語法課時的緊張心理,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聽力填空的形式操練學生虛擬語氣的運用,引導學生從學習或生活中挖掘情景素材,讓語法貼近生活。
Step 2 Presentation
T:從這首歌曲我們可以看出什么時候使用虛擬語氣?
S:虛擬語氣表示所說的內容不是事實或者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只是一種愿望,建議或者與事實相反的假設。
T:整首歌曲都采用了虛擬語氣嗎?
S:沒有,虛擬和陳述語氣結合。
T:虛擬語氣的學習要點是“死去活來”(即死規(guī)則,活運用)。只有我們熟練記憶學案中總結歸納的虛擬語氣使用規(guī)則要點,才能靈活運用。課下請大家務必記熟它們。從這首歌曲中,我們可以看出虛擬語氣和陳述語氣在實際語境中是會交叉出現的,也就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這就需要我們的準確判斷,也就是我們虛擬語氣的三判斷:
(1)判斷真假。根據句意,判斷是事實陳述,還是與事實不符或者是愿望表達。
(2)判斷時態(tài)。虛擬語氣分三種情況,即與現在、與過去、與將來的事實相反。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題過程中仔細判斷。判斷時可以依據句子中給出的時間狀語,已經給出的謂語動詞來判斷時態(tài)。
(3)判斷條件以及結果。實際表達中,有時候我們只是假設一種條件,有時候又只是描述一種結果,而結果和條件的表達在語法規(guī)則中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要判斷清楚之后再套用規(guī)則。
設計說明:通過高一高二的學習,學生對虛擬語氣有所了解,通過讀書,翻閱語法參考資料,對語法規(guī)則進行歸納總結。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前提供虛擬語氣語法要點,要求學生復習記憶。課堂上,總結規(guī)律,提煉技巧,簡化虛擬語氣的語法內容,便于學生記憶使用。
Step 3 Practice
T: Have you finished the exercises?
S: Yes.
T: Now, I’d like to read the answers. You check them by yourself. Have you got all the answers right?
S: No.
T: Then you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alk about the wrong answers. I hope you can teac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設計說明:學生分組,小組討論,從互相討論中學習,體驗。這樣的合作學習,體驗式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能夠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增強記憶效果。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隨時對出現的問題提供幫助。
Step 4 Writing
T: Now we have reviewed the grammar rules of Subjunctive Mood. we’ve also learnt the three steps to judge.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song If I were a boy?You please write your own song If I were a boy/girl.
設計說明:教學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聽歌曲,語法歸納總結,讓學生模仿寫作,利用語言輸入信息提供的線索構建新的語言文化關聯。開放式語篇練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把語法和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它能促使學生有效運用所學信息,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過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利用英文歌曲教授語法,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總結歸納,找規(guī)律,尋方法,增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并鍛煉了他們良好的語言學習技能,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法成績。
總之,在語法教學前,教師應認真研讀課標要求,研究學生,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引用真實好聽的英文歌曲,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去感悟、理解和運用語法。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六盤山高級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