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究》課題研究中的一項研究就是將研究性學習的觀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研式教學。以此展示高中文科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實例——《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
關鍵詞:地理;探研;教學
為踐行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福鼎一中地理組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究》的課題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就是將研究性學習的觀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于是探研式教學成為重要的整合手段?,F以我校李明老師所講的《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課題為例,說明高中文科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實例。
根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對降水的相關要求,并按照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需要,李明老師在課前預習學案中布置各班分小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課程的研究性學習?。ㄎⅲ┱n題:①降水形成需要具備什么條件?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降水的關系;③季風環(huán)流對降水的影響;④海陸分布對降水的影響;⑤地形(如山地)、地勢對降水的影響;⑥洋流對降水的影響。然后分發(fā)課內探究案開展《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課題專題探研式教學。
一、根據課前學案要求,復習舊課,夯實基礎,又為下文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1.播放幻燈片(全球氣溫分布圖),復習導入。請同學們回憶全球氣溫空間分布的規(guī)律。
2.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全球氣溫空間分布規(guī)律。垂直方向:在對流層內,氣溫隨海拔升高而下降,大約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
0.6°C水平方向: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二、新聞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開始營造課堂氛圍
1.播放《云南的旱與江南的澇》相關圖片。
2.教師引導:根據新聞同學們知道今年我國云南出現了嚴重的旱情,而此時江南卻一帶陰雨連綿,同是我國南方為什么會有如此差異呢?今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探討影響降水的因素。
三、教師演示模擬實驗,要求學生觀察思考,小組探討降水形成的條件
1.教師演示模擬實驗(用電水壺創(chuàng)設上升的水汽,用涼玻璃創(chuàng)設冷卻條件),要求學生觀察思考并開展小組討論:降水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2.各小組討論結束后將討論結果寫在答題板上,全班交流。
3.教師現場上網查找降水形成的其他條件,進行驗證小組討論結果并補充不足部分。
教師板書:降水的形成條件
(1)大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
(2)大氣遇冷降溫(降到水汽足夠凝結的程度);
(3)有凝結核(大氣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
4.小實驗:海綿吸水:理解大氣飽和度與氣溫的關系,掌握水汽凝結的原理。
想一想:若大氣的溫度30℃,此時每立方米大氣中含有9克水汽,如何使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
讀圖思考:飽和度與氣溫呈正相關還是負相關?
師生在討論后一起歸納: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體積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達到了這一限
度,空氣就呈飽和狀態(tài),如果水汽繼續(xù)增加,空氣就達到了過飽和狀態(tài),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氣溫越高,空氣能容納的水汽量越多,如果不增加水汽的數量,降溫同樣可以使水汽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發(fā)生凝結。在自然界中,空氣上升冷卻,促使空氣達到過飽和,是大氣中水汽凝結的主要方式。
四、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
1.教師:在什么情況下,大氣才會降溫?
學生:大氣作上升運動或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
2.放映幻燈片10~11:全球氣壓帶風帶圖,進行問題探研。
教師:在什么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作抬升運動?在什么氣壓帶控制下,氣流做下沉運動?在它們控制下,降水情況如何?為什么?
全班交流,再回答。
學生:高壓控制下由于氣流下沉,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降水較少;低壓控制下由于氣流上升,氣溫下降,水汽易達到飽和,降水往往較多。
教師:同學們觀察圖中的風帶,想想,哪個風帶會出現降溫?
學生:信風帶和極地東風帶的共同點是從較高緯吹向較低緯的,這樣會使氣流的溫度升高,一般不易產生降水;相反受西風帶控制的地區(qū),易產生降水。
3.教師板書(邊講邊寫):
影響大氣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
板書1.氣壓帶
低氣壓帶 降水多
高氣壓帶 降水少
板書2.風帶
從低緯吹向高緯 降水多
從高緯吹向低緯 降水少
4.聯系生活中地理現象,分析海陸位置、季風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思維廣度。
教師放映幻燈片13:大陸東西岸降水差異分析
教師:西風帶控制下一定降水多嗎?在西風控制下大陸東西岸降水有何不同?
學生:不一定,因為降水還必須滿足第二個條件:有充足的水汽。所以風必須從海洋吹向陸地,能帶來水汽,所以大陸西岸降水多;距離海洋越遠,水汽越少,降水就越少。
教師:諺語有云:南風吹暖北風寒,東風多濕西風干。讀福鼎市2月份部分日期氣溫變化圖,想一想:為什么在13、14日及22日這幾天,不但氣溫高,而且濕度非常大?
學生: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水汽,并從低緯度吹向高緯度,溫暖。
活動:“南風天”的苦惱(注:民間常說的“南風天”,在氣象上并非特定用語)。
“南風天”由于水汽多,天氣太潮,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1)如果房間內的濕度過高,容易令室內家具、衣物、地毯等織物生霉,鐵器生銹、電子器件短路,地毯、壁紙等發(fā)生靜電現象;(2)王先生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主要經營香腸、火腿、香菇、木耳之類的食品,每年“南風天”由于天氣太潮,食品很容易霉變,造成了經濟損失;(3)一些家庭有藏書的習慣,也有不少市民收藏如郵票、錢幣、字畫、報紙和各種票證等紙質品??諝馓边@類紙質類收藏品也易生霉;(4)由潮濕天氣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皮膚病等,對市民健康的威脅逐漸加大。
教師:根據所學知識,有什么辦法能減輕南風天帶來的苦惱?
學生:關好門窗;用除濕機;開空調除濕;石灰吸潮;吸濕盒;間歇通風:下午是最佳時機,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干燥的時候,開窗調節(jié)室內空氣。
(教師出示東亞季風示意圖,并提問)東亞季風對我國氣候產生哪些影響呢?
學生:冬季風寒冷干燥;夏季風溫暖濕潤。
(教師板書)(邊講邊寫):
板書3.季風
夏季風 降水多
冬季風 降水少
板書4.海陸位置
板書:5.讀圖探究,分析地形、洋流對降水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活動:在歐洲降水量地圖上標注年降水量500~1000mm的范圍;在北美洲年降水量地圖上標注西部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大于500m的范圍;并畫出阿爾卑斯山脈的走向和安第斯山脈的走向。
教師:想一想,同在西風帶的影響下,歐洲西部年降水量500~1000mm的范圍為什么比北美洲西部廣?還有什么因素影響?
學生: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脈阻擋,太平洋水汽不容易向東深入;歐洲地形以平原地形為主,地形平坦,北部山脈和南部山脈基本上是東西走向,有利于來自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的暖濕空氣(西風帶)深入歐洲大陸內部,所以歐洲西部年降水量500~1000mm的范圍比北美洲西部廣。還有受沿岸洋流影響,北大西洋暖流比阿拉斯加暖流強大。
教師放映幻燈片19: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降水差異分析
思考:(見左下圖)甲乙兩地降水有何不同?形成差異的因素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幻燈片歸納(見右上圖):甲地沿岸有寒流減濕,受離岸風影響,降水少;乙處沿岸有暖流增濕,又受登陸風影響,在山地迎風坡氣流上升,多地形雨。
(教師板書)(邊講邊寫):
板書6.地形因素
迎風坡 降水多
背風坡 降水少
板書7.洋流
暖流增濕 寒流減濕
五、模擬情景,課堂演練與拓展延伸,意在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1.教師放映幻燈片20~21:“城市熱島效應”“城市雨島效應”,設問:
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城市與郊區(qū)降水有何不同?為什么?
學生: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上空空氣對流發(fā)展旺盛,容易產生強對流天氣;城市凝結核多,容易形成降水。
2.教師放映幻燈片23~25:“白沙晨霧”景觀,設置問題情境,進行拓展延伸。
1965年竣工的新安江水電站大壩高百米,上游形成了聞名遠近的千島湖。每到夏季,從大壩到白沙大橋一帶形成迷人的“白沙奇霧”景觀。在眾多的旅游景點中,以別具一格的風采贏得廣大游客的青睞。你能解釋這種奇觀嗎?
教師補充說明: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新安江水電站大壩壩底閘口洶涌而出的是水庫底層的江水。
學生:每到夏季,氣溫高,蒸發(fā)量大,江面附近的空氣水汽含量高。早晚江面水寒,與空氣溫差大,促使空氣中的水汽凝成霧氣,這便形成了從大壩到白沙大橋一帶迷人的“白沙奇霧”景觀。
六、展示生活中實例及地理奇觀引導學生開展課后探研性學習,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及運用地理知識為經濟建設服務
1.教師放映幻燈片27~29:“太姥山云霧”景觀,設置問題情境,進行拓展延伸。
教師:太姥山多霧,一年三百六十天,霧季達一百多天,古人贊美太姥山:“云霧多變盡奇觀?!蹦隳芨鶕裉焖鶎W的知識,解釋太姥山春夏季節(jié)多霧的原因嗎?
學生:春夏季氣溫高,水汽含量多;山脈海拔高,水汽容易
凝結。
教師:春夏季夏季風攜帶充足的海洋水汽,在山地迎風坡水汽容易凝結形成云霧。太姥山多霧的成因比較復雜,大家可以把探究太姥山多霧作為課后研究性學習課題之一。
教師:研究性學習課題1:云海是我們福鼎太姥山風景一絕,查找資料完成與太姥山云霧形成原因及最佳觀賞時間的研究性學習小論文。
2.(教師)探究:人工增雨
★3月貴州省降水依然偏少,旱情將持續(xù)。為緩解旱情,貴州省進行人工增雨作業(yè),如果天氣條件允許,省人工影響天氣部門將立即進行人工增雨作業(yè),緩解干旱——“現在這么旱,為什么不多搞幾場人工增雨?”不少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教師:根據今天所學知識,課后查找資料完成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給市民一個合理的解釋。
七、課堂教學問卷反饋
教師: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課堂教學反饋表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第一中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