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薯是一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作物,既可當糧食,又可做菜肴,甘薯和其他作物一樣,在種植過程中,也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如防治不好,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損失。
關鍵詞:軟腐?。磺o線蟲?。粺o病壯苗
中圖分類號: S4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2-43-1
1 甘薯軟腐病
甘薯軟腐病俗稱水爛病,是甘薯在貯藏期發(fā)生普遍、擴展迅速、為害最重的一種傳染性病害,使甘薯常在貯藏期發(fā)生腐爛,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1.1 發(fā)病癥狀
薯塊發(fā)病,初期組織軟化,呈淡褐色,后變深褐色水漬狀病斑,常呈大片組織濕腐狀腐爛,皮層破裂處流出黃褐色汁液,使整個薯塊在短期內(nèi)迅速腐爛并帶有酸霉味,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狀物,霉狀物頂端布滿黑色球狀小粒點。發(fā)病嚴重時會引起全窖薯塊腐爛,后期病薯失水干縮成僵薯。
1.2 發(fā)生特點
甘薯軟腐病病原為真菌,接合菌亞門黑根霉菌。軟腐病菌的腐生能力較強,分布極為廣泛,寄主范圍也較廣,除甘薯外,還可為害多種作物的果實,花和貯藏器官。病原菌以孢子囊經(jīng)氣流及農(nóng)事操作等傳播,一般從薯塊端部或其他部位的傷口侵入。侵入后,病菌產(chǎn)生的果膠酶,淀粉酶及纖維素分解霉,會分解細胞中膠層及其他成分,使組織瓦解形成腐爛。
1.3 防治方法
1.3.1 適時收獲 ,防止薯塊受凍害 一般甘薯15℃以下即停止生長,9℃以下會遭受冷凍害,因此收獲期旬平均氣溫掌握在14℃~15℃時為宜,霜降前完成收獲,當天收獲當天入窖,以免夜間遭受冷凍。
1.3.2 精選種薯入窖 凡帶病、蟲、傷及受冷、凍害薯塊應嚴格剔除,在運輸過程中盡量減少傷口,保證貯藏質(zhì)量。
1.3.3 選好窖址,做好舊窖消毒 貯藏窖應每年更新。舊窖使用以前,須將舊窖壁鏟去一層土見新,或用藥劑消毒??捎?0%“401”或“402”乳油以30~40毫米/平方米噴灑消毒,也可用硫磺熏蒸消毒。消毒時應密閉兩天,通氣后使用。
2 甘薯莖線蟲病
甘薯莖線蟲病俗稱糠梆子、糠心病、空梆子等,是甘薯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該病不僅在大田生長期直接為害薯塊,造成減產(chǎn),而且在貯藏期間病情持續(xù)發(fā)展,使整個薯塊糠心,不堪食用甚至造成爛窖。
2.1 癥狀
甘薯整個生育期都可能發(fā)生,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薯塊上,其次是秧蔓基部。
2.1.1 育苗期 發(fā)病輕的不易與健苗區(qū)別,發(fā)病重的出苗少,矮黃,主要是基部白色部分受害。初期癥狀不明顯,后漸變?yōu)榍嗷疑唏g,剖視莖基部,內(nèi)有褐色空隙,髓部變褐色干腐,剪斷后不流白漿或很少流白漿。
2.1.2 大田生長期 生長前期秧蔓生長無明顯病狀,中后期在秧蔓近地面以上主蔓基部出現(xiàn)褐色裂隙,髓部由白色干腐變?yōu)楹稚筛士沸臓?,重病株糠心達秧蔓頂端,葉片由基部向端部逐漸發(fā)黃,生長遲緩,甚至枯死。
薯塊因感染源的不同,癥狀也有不同。一種為糠心型:為秧苗帶病感染,薯塊內(nèi)部為白色粉末空隙,組織失水干腐,腐爛組織擴展至整個薯塊內(nèi)部,形成糠心,所以叫做糠梆子。另一種癥狀為糠皮型:為土壤傳染。
2.2 發(fā)生特點
病原線蟲為甘薯莖線蟲,甘薯莖線蟲主要以卵、幼蟲和成蟲的形態(tài)隨收獲的薯塊在窖內(nèi)越冬,也能以幼蟲和成蟲隨病殘體在土壤及糞肥中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來源。病薯、病苗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來源,病區(qū)土壤、糞肥、流水、農(nóng)具及耕畜的攜帶也可傳播,但以病薯、病苗最為重要。病薯、病秧等病殘體帶有大量的線蟲進入土壤、糞肥中,當無病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土壤、糞肥中的線蟲即可從秧苗末端侵入或從新結薯塊表皮直接侵入。甘薯莖線蟲在2℃時即開始活動,7℃以上能產(chǎn)卵和孵化生長,發(fā)育適溫25℃~30℃。莖線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田間越冬,薯塊中線蟲死亡率僅達10%。35℃以上即停止活動,薯苗中莖線蟲在48℃~49℃溫水中處理10分鐘,死亡率達98%。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強檢疫 種薯種苗調(diào)運季節(jié),切實作好薯種苗的檢疫工作,嚴禁帶病種薯種苗調(diào)運。
2.3.2 種植抗病品種 生產(chǎn)上種植的濟薯10號,魯薯3號、青農(nóng)2號,莒75115等品種和品系對甘薯莖線蟲病都有較強的抗病性,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2.3.3 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無病壯苗 應選3年以上未種甘薯的地塊作無病留種地,從春薯地剪取無病秧蔓扦插作無病留種地秧苗。育苗時,種薯應嚴格挑選剔除糠心和薯皮污紫色的帶病薯塊,采用溫湯浸種和藥劑浸種處理,秧苗移栽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根部白色部分10分鐘,再移栽到大田,防效可達80%。
2.3.4 實行輪作 重病地應實行4~5年輪作。以玉米、小麥、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等作物輪作,效果良好。
2.3.5 清除病殘,減少菌源 病區(qū)應在育苗、移栽、收獲、貯藏等關鍵時期,徹底清除病薯、病蔓等病殘組織,并集中深埋或燒掉。
2.3.6 藥劑防治 重病區(qū)采用藥劑防治莖線蟲病,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400倍液于移栽前15~20天起壟時溝施;或10%益舒豐顆粒劑2~3公斤/畝、或5%莖線靈顆粒劑1.5~3公斤/畝,于移栽時穴施。
作者簡介:左世衍,男,大專,農(nóng)安縣哈拉海農(nóng)業(yè)站農(nóng)藝師,研究方向:農(nóng)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