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的兒子成成和幾個孩子在小區(qū)花園里玩。成成一向挑食,因此長得比較瘦,偏偏他還和其中一個胖乎乎的孩子搶玩具,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那個小孩指著成成的鼻子譏諷:“你這個豆芽菜、瘦排骨……”
我聽了有點難受,感覺自己的兒子受到了羞辱,護兒心切的我正想出言幫兒子反擊,成成卻已經(jīng)反唇相譏了:“那你小胖子就是一塊五花肉……”成成的話讓人哭笑不得,同時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心急火燎地幫著他去反擊。
作為一個母親,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當一只老母雞,把兒子庇護在羽翼之下,不讓他受到任何傷害,哪怕是一點點的羞辱。但那天兒子的反擊,讓我明白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堅強,他會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學會如何捍衛(wèi)自己的自尊。
我認識一個人,她從小被母親過分保護,一旦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哭了,她媽媽就會生氣地馬上找對方家長交涉,結果小孩的事情演變成了大人的恩怨。多年過去,長大后的她性格懦弱,被欺負了不懂也不敢反擊,總寄希望于誰來幫她出頭。她媽媽總怕別人欺負她,因此當她受到羞辱時,她媽媽一定會挺身而出。殊不知,這種過分保護抹殺了孩子在羞辱中成長的機會。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一生順風順水,然而這只是美好的愿望。人的一生難免要遭遇各種挫折,而來自別人的羞辱更是多不勝數(shù)。如何應對別人的羞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君不見,偏激者受到羞辱的瞬間,會產(chǎn)生摧毀一切的魔鬼沖動;而對羞辱應付自如者,懂得如何化羞辱為力量。
化羞辱為力量,古人為我們樹立了不少光輝的榜樣,比如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比如被俘為人質的越王勾踐,等等。我們要教孩子學會的就是這種化羞辱為力量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從他受到的種種羞辱中鍛煉出來的。孩子每處理一回羞辱,他會變得更加成熟睿智。
沒經(jīng)歷過羞辱的人,猶如溫室里的花朵,適應不了外面的風云變幻。因此當孩子受到羞辱時,我們最好當個旁觀者,看他如何像蠶蛹那樣痛苦掙扎,羽化成蝶。
(廣東中山 徐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