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楊沫的《青春之歌》幾乎無人不曉。楊沫的兒子老鬼為其母親寫了一本傳記《母親楊沫》。老鬼認為:“說真話難,說父母的真話更難?!獋€真實的楊沫,比虛假的楊沫能更久遠地活在人們心中?!痹谶@本傳記中,老鬼不避諱,寫了許多為人不知的往事。
楊沫看不慣,就站出來保護小妹妹
1914年8月25日(陰歷七月初五),母親楊沫生在北京,原名楊成業(yè),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楊成勛,大楊沫12歲。二妹楊成亮,小楊沫4歲,三妹楊成芳,即白楊,小楊沫6歲。大約1924年以后,也就是楊沫10歲時,這個富裕家庭開始衰敗。灤平的農田不斷變賣,家里不再租包車,用人也逐一辭退。宅院不斷出賣,越來越小。到后來連白楊奶媽的工資都無法付,只好讓奶媽把白楊帶到她昌平小湯山農村的家里寄養(yǎng)。那時候,白楊才4歲。白楊奶媽家是個佃農。白楊在這個家里整整待了5年,完全變成了一個農村土丫頭。父母對她不聞不問,幾乎把她忘記。這個缺少親情溫暖的家唯一的好處就是藏書很多。孤寂的少女楊沫,識字之后,就用看書來填補精神的空虛和情感的冷漠。受武俠小說影響,她立志要當個俠客。因為練武,楊沫身體健壯,在中學拔河時,三四個女同學都拉不過她。人們再也不叫她“老乖子”了。
白楊9歲時,大哥向父母提出:爹好歹是一個大學校長,你們把三妹扔在農村不管,會讓人笑話的,該把她接回家念書了。父母無言以對,這才把白楊接到北京城里上學。白楊剛從農村接回家時,土里土氣,什么也不懂。二妹楊成亮經常欺負她,又罵又打。楊沫看不慣,就站出來保護小妹妹,成亮則轉而攻擊大姐。母親丁鳳儀的嬌寵,養(yǎng)成了她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打起人來,又撕又咬又踢,頗為兇猛。楊沫心慈手軟,跟二妹廝打,很難占到便宜,雖然練武幾年,還是打不贏。有一次,成亮妹妹竟把胖胖的楊沫推了個大跟頭。兩個人扭成一團,在地上滾來滾去,把個小白楊嚇得目瞪口呆。楊沫后來在文章中說:當她壓住二妹時,白楊趕上來幫她,踢二妹一腳。但當二妹壓住她時,白楊就躲得遠遠的,恐懼地望著她們,不敢靠前。母親丁鳳儀知道她們打架后,不分青紅皂白,首先懲罰楊沫,連罵帶打,又撕又擰……
澄清了所謂“白楊帶特務抓人”傳言
母親在家里貪婪地讀著那些進步書籍……對共產黨、共產主義、十月革命等有了最初的感性認識。她找不到工作,窮困寂寞,渴望變革,很容易地就接受了這些革命道理。在新朋友的介紹下,母親還看了高爾基的《母親》、法捷耶夫的《毀滅》和《鐵流》。她后來說:“這幾本書對我影響最大并促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許晴自認識母親后,也很關心母親。他那時在西單一家書店當經理。1933年春天,曾介紹母親到這家書店當?shù)陠T。許晴以這個書店為掩護,偷偷銷售進步書籍。母親一度很高興。但不久許晴被捕,母親在書店無法待下去,又失業(yè)了。許晴的被捕是因為白楊引起的。
一天白楊突然對母親說,自己剛被捕過,在北平市警察局紿拘留了一晚上。因為年齡小,又給放了。抓她的原因是有人給了她一本《北方紅旗》(大概是當時中共河北省委的刊物),她放在皮包里去一個朋友家串門。可能是上廁所時,她把皮包放在桌上,被也來這家串門的便衣特務偷看到。晚上,她剛從那家出來就被捕了。在路上,她暗暗把刊物扔了,卻讓特務發(fā)現(xiàn)了。
白楊對母親講過上面情況之后,有一天,陸萬美忽然找到母親說:“你要小心,白楊帶人抓人了?!钡唧w情況如何,陸萬美沒對母親說,只警告母親要小心。
母親很是擔心,遇見妹妹后,問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白楊說她被釋放之后,有一自稱是記者的去訪問她,她并不知道這家伙是特務,相信了他。一天,這個記者跟她一起上街,迎面遇見一個在苞莉苞劇團演戲的人,白楊就與他打了招呼。身邊的記者問這人是干什么的?白楊說是劇團的,那記者上去就把那個人抓走了。白楊她這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記者是個特務。白楊向姐姐解釋說,她并不是有意帶特務捉人的。這時白楊也就13歲,還是個孩子。為此,母親后來向陸萬美作了解釋,澄清了所謂“白楊帶特務抓人”的傳言。
絕望之時,白楊邀姐姐趕赴上海治病
工作不順心,身體又不好。1949年7月因劇烈腹痛,檢查出是宮外孕,母親在市立第三醫(yī)院動了手術,把子宮、盲腸全都割掉,連右卵巢也割掉。手術后一段時間,她經常全身疼,還總失眠,頭發(fā)大把大把地脫落。她才35歲就開始禿頂了,所以她常年戴一頂帽子,不管上班還是回家。她照的相片中也大都戴著帽子。所以,母親的心緒極環(huán)。不過養(yǎng)病期間,她沒閑著,修改好描寫抗日戰(zhàn)爭一段經歷的稿子《葦塘紀事》,于1950年7月正式出版。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它的出版給了母親一絲安慰。那時還是供給制,每月的錢很少,她連個刷牙缸子都沒有,為省錢,特地到東單的集市上買了個舊的。有一次,得了幾塊錢稿費,把父親高興得大笑,竟笑出了眼淚,因為能買點好東西吃了。盡管母親有公費醫(yī)療,很多藥還是報銷不了,如當時的中藥就無法報。她的肝、胃、子宮、關節(jié)、眼睛、神經……都有問題,還有—些沒搞清楚的病。要徹底治愈,需要自己掏一部分錢??赡睦镉绣X呢?正忐忑不安時,母親的妹妹白楊聽到了她的情況,熱情邀請她到上海治病,一切費用由白楊來解決。于是,絕望的母親趕赴上海。她的日記有以下記載:1950年9月10日上海建國西路641號三妹處。我到上海來治病已兩周了(8月29日到)。不好不死的病使我在北京越來越痛苦,甚至每況愈下??墒钱斁?月27日把我從北京帶到上海后,我神經的毛病便突然減輕了。14天沒有失眠,心情也較平靜。在這兒,我如何感激三妹啊,她是這樣真摯、熱隋、細心地為我治病,十幾天便花掉將近百萬元(系舊幣,一萬元等于一元——作者注)。這一點真使我不安。
日記中還說,白楊妹妹比親生母親還關心楊沫,安排楊沫做周身檢查,陪楊沫去醫(yī)院。并請來上海最好的神經科專家粟宗華大夫為楊沫看病。在日常生活上也照顧得無微不至,頓頓好飯好菜,還經常帶她到著名餐館品嘗——母親自進城后,每月僅幾塊錢津貼,生活拮據(jù),除了去小飯館吃一碗面條之類,就從沒上過大飯館吃飯。因此,母親心里熱乎乎的,深深地感受到了妹妹的手足之情。
和妹妹白楊一同找陽翰笙看《青春之歌》稿子
1950年11月母親從上海返回,在上海妹妹家共住了3個月。
翻開母親上世紀50年代的日記,其中大多數(shù)篇幅是寫她的患病感受和對疾病的憂慮。這樣的內容差不多占了全部日記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由于病休不能工作,她痛苦;由于總養(yǎng)病,父親對她不熱情,她痛苦;由于生病總失眠,睡不好覺,她痛苦;由于才30多歲就大把大把掉頭發(fā),腦袋禿頂,她痛苦;由于肝痛,懷疑自己得了肝癌,她痛苦得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她那痛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真的發(fā)自內心深處的絕叫。痛苦給了她緊迫感,給了她創(chuàng)作《青春之歌》的沖動……在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她開始動筆。
那天,她草擬了全書提綱。最初的名字叫《千錘百煉》,后改為《燒不盡的野火》。從一開始寫,她整個身心就沉浸在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那個虛幻世界里。全部精力被吸引進去,對疾病的注意力轉移了,身體反而變好。不過她還是很注意,別犯病影響寫作。為防治腿病,她想起了抗日戰(zhàn)爭中睡在老鄉(xiāng)的熱炕上,關節(jié)炎從沒犯過。她就花了幾十塊錢,請人在小西屋里盤了個熱炕,有鋼絲床不睡,非要睡在土炕上?;耸嗵斓臅r間,她終于修改完成了全書的提綱。到1955年4月底,《燒不盡的野火》即《青春之歌》才全部完成。全書大約35萬字,費時3年7個月。
《青春之歌》的出版非常不順。1955年春天,中國青年出版社聽說母親寫了一部反映30年代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的作品,要去了這部書稿??赐旰?,拿不定主意。想來想去,他們提出,要母親自己找一個名家給看看,若肯定了這部稿子,就馬上出版。
當時,母親是個一般編劇,默默無聞,根本不認識名作家,就由妹妹白楊介紹,一同找了陽翰笙,托他看這部稿子。陽翰笙當時是中國文聯(lián)秘書長,日理萬機,但答應了5月15日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