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近年來,各地的專家、學者紛紛從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不同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該文作者則應用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從教師對學生的期待這一視角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困難 積極地期待 以人為本 主體性教育 個性化教育 多樣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88-02
前幾天下學校去聽課,其中有一堂英語課讓我聽了很不舒服。這節(jié)課上,老師的發(fā)音不錯,英語口語很流利,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得很到位,教學結構也非常緊湊,在他們學校,這名老師的課是領導們公認的放心課,可我聽了,心卻非常的糾結。原因是,這名老師每講到一個重點問題,末了總不忘提醒一句:“困難學生注意一下!”說著還意味深長地掃視一下部分學生,一節(jié)課上,這樣的提醒和掃視共發(fā)生了五次,而這些她眼里所謂的“困難生”卻一節(jié)課上幾乎是一個表情和一個動作:眼神麻木,行動僵直,沒有怒,也沒有喜。課下跟她一了解,這些所謂的“困難生”人數(shù)竟然占了班級學生總數(shù)的幾乎三分之一還要多,試想想,這樣的課能算是讓人滿意的高效課嗎?高效的課至少應該是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快樂才行??!
什么是困難生?難道基礎差點或者語言學習能力弱一點兒抑或英語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點就成了“困難生”?既然教師把他們叫做困難生,那就意味著他們比別人差,他們笨,他們不行,殊不知,學生的心是玻璃做的,教師這樣的稱謂只能讓他們對學習越來越望而生畏、越來越厭惡,進而對學校也越來越沒有興趣;作為教師,如果他給某個學生貼上了某種不太愉悅的標簽,以后他肯定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的一切,這些學生的優(yōu)點他看不見,這些學生的不足他會放大了看,對于學生的進步和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所閃現(xiàn)的靈光他會視而不見,對于學生在成長中的煩惱和困惑他會充耳不聞,這種漠視和偏見長久下來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能越來越差,師生關系也會越來越緊張,學生對待學習和教師的心理上的堅冰越來越難攻破,即使教師使用了再高明的教學策略和教育手段又有何用?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還可能會導致學生人格上的發(fā)育障礙,自卑、怯弱自不必說,打架滋事、心理扭曲等一系列可怕的事都可能會出現(xiàn),我們的教育本該是培養(yǎng)人的圣神陣地,這樣一來,豈不成了耽誤人和貽害人的魔鬼抓手?如此的課堂怎能叫高效的課堂?如此的教育怎可能是有希望的教育?這樣說,有些教師可能會心里很不服氣,認為我是危言聳聽,對此,我可以列舉一大堆的事實來證明我的觀點。筆者工作以來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個班級曾是學校有名的一個亂班,初接該班,全班有十名學生經常曠課,他們不是在外面打架斗毆,就是在外面騙錢截路,很是讓人頭疼,為了重整班風,更為了幫助他們走上正道、重歸課堂,我想方設法地與他們拉近距離,在漸漸取得這幫孩子的信任后,始知個個有部辛酸血淚史,其中的五名同學都是因為早期受到某位教師的歧視而自暴自棄并逐步演變成當時那種樣子的,得知這一情況,我非常愕然。筆者現(xiàn)在雖已不在教師的崗位,但卻常常聽到網(wǎng)友向我控訴他們曾經因為某某老師而蹉跎了一生的學業(yè)的故事。聽到這些,我每每感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責任的重大。教師一時的疏忽可能會釀成某個學生一生的苦果。
心理學上有個“皮革馬力翁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試驗后提出的。1968年,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三個班,在學生中煞有介事地進行了一次“發(fā)展測驗”。然后,他們列出了一張學生名單,聲稱名單上的學生都極具潛質,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八個月后,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驚喜地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進步很快,性格更為開朗,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事實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心理實驗,用以證明期望是否會對被期望者產生重大的影響。他們所提供的名單完全是隨機抽取的,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并隨之將這種暗示傳遞給學生。盡管教師們悄悄地將這份名單暗藏心中,卻在不知不覺中通過眼神、微笑、言語等途徑,將掩飾不住的期望傳遞給那些名單上的學生。這些學生受到教師的暗示作用后,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充滿激情,在不知不覺中更加努力地學習,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相反地,如果老師總給學生貼上“困難生”的標簽,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通過眼神、苦笑、皺眉和言語等途徑,將掩飾不住的失望傳遞給那些孩子,收到老師消極的暗示信號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只有給予所有學生積極的期待,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這樣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教育作為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fā)展和完善的崇高事業(yè),自然應當全面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因此,現(xiàn)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fā)展人的精神貫注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貫注人的現(xiàn)實需要和未來發(fā)展,更注重開發(fā)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并致力于培養(yǎng)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
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理應充分動用自己的敏心、細心和愛心,真心關注和呵護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和成長,對于在學習上確實有困難的學生,首先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弱化他們的不足,其次是跟他們溝通做朋友,切實搞清楚學生學習上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讓學生信賴你、喜歡你,進而喜歡你的課、接受你的教育。
現(xiàn)代教育還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并發(fā)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為此,教師應該針對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解決認識上的偏差,激活他們學習上的動力系統(tǒng),幫助建構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采用教師個別輔導和學生之間結對幫助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能力,使之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真正實現(xiàn)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是課堂高效最基本的前期。
現(xiàn)代教育也強調尊重個性,正視個性差異,張揚個性,鼓勵個性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宜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它把培養(yǎng)完善個性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與環(huán)節(jié)之中,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人格素質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首先應該創(chuàng)設和營造個性化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搭筑個性化教育大平臺;其次在教育觀念上應提倡平等觀點、寬容精神,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是世界的唯一,有些學生雖然記憶力差點,但理解力和動手能力卻優(yōu)于他人;有些學生英語學習差點,但數(shù)學或音樂卻是長項,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是十全十美的,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孩子是一無是處的,上帝生人是平等的,上帝給某個孩子關閉了一扇門,自然會為他打開一扇窗,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己任,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注重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想方設法為每一位學生個性的展示與發(fā)展提供平等的機會和條件,鼓勵所有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各顯神通、各領風騷,讓所有的學生都在學習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這是我們教育真正的意義所在。
退一步講,通過我們教師全方位的努力,仍有部分學生學習上不盡人意,那也沒關系,天生我材必有用,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首先表現(xiàn)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人才的規(guī)格、標準必然要求多樣化。為此,我們教師應該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以尊重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學生,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各種各樣的學生提供能力展示和發(fā)展的平臺,為社會全方位培養(yǎng)人才。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來源于三晉教育周刊
[2]皮革馬利翁效應,來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