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戀愛11載,但結(jié)婚僅一年就離了,也沒有孩子。隨后是長達10年的單身,直到他56歲那年,才與小他13歲的Elaine在巴厘島秘密結(jié)婚。太太很想做媽媽,只是,兩人都已不年輕了,自然受孕有難度……
與眾不同的受孕
醫(yī)生的建議是做試管嬰兒,這讓羅大佑有點兒擔心,他出生在一個醫(yī)生世家,自己也是醫(yī)學系畢業(yè)的,具有醫(yī)師資格。他覺得體外胚胎發(fā)育風險還是大了一點,特別是在移植的過程中,如果對胚胎稍有傷害,就可能造成無法逆轉(zhuǎn)的后果。
在經(jīng)過認真考慮之后,他們最終選擇了人工授精。這種方式與自然受孕更接近,雖然成功率會比試管嬰兒要低一些,但更保險。
半年以后,醫(yī)生告訴他們:人工授精成功了。通過超聲波檢測,羅大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小孩兒——只有2.5厘米,還沒有一顆花生大。已離開醫(yī)生行業(yè)多年的羅大佑,為了照顧好太太,重操舊業(yè),買回了一批婦產(chǎn)科的專業(yè)書籍,拿出當年考醫(yī)師資格證的勁頭,刻苦鉆研。他不是不相信醫(yī)生,但更愿意拿自己的判斷和醫(yī)生的診斷比對,這樣心里會更有底。
羅大佑還準備了一個日記本,在扉頁上端端正正地寫了4個字——子宮日記。有很多爸爸媽媽會為孩子寫育兒日記,記錄孩子出生后每天的變化與生活。但是,育兒日記都是從孩子出生后開始記的,羅大佑覺得那太晚了,他要從孩子在太太的子宮里時,就開始記錄Ta的點滴變化。
與女兒的4D約會
胎兒3個月大時,終于可以做4D動態(tài)立體掃描了。這是羅大佑翹首以盼的時刻。羅大佑家的孩子是個懶娃,從醫(yī)生找到臉,胎兒就沒大動過,兩只小手一直舉在腦袋那兒擋著臉。醫(yī)生又拍又晃Elaine的肚子,但胎兒就是不肯動一下。沒辦法,醫(yī)生只好讓他們先去散步5分鐘回來再做。在醫(yī)院繞了一圈回到檢查室,胎兒的位置有了移動,可手依然舉著。從11點折騰到12點,胎兒都特別不配合,始終沒給個正臉。在香港做4D檢查,醫(yī)院一般會進行40分鐘的錄像,但因為胎兒不配合,最后只錄了20分鐘。
雖然首次4D錄像是一部主角極不配合的“爛片”,但羅大佑卻把它當成百看不厭的奧斯卡大片,他還特別興奮地拿出自己的專業(yè)眼光給太太當解說員:看到?jīng)],這是腳,腳趾還沒分開呢,這是眼睛,已經(jīng)開始從兩邊向中間靠攏了……家里來了客人,他也獻寶似的播給客人們看。有幾個人能看得懂十來周大的胎兒4D影像?觀賞過后,客人們都禮貌性地夸胎兒發(fā)育得好、充滿活力,羅大佑也把這些無異于今天天氣真好的客套話當作真話聽。只要是夸胎兒的好話,他都愛聽。
按照正常標準,4D動態(tài)立體掃描在懷孕中期只需每月做一次。羅大佑以太太是高齡孕婦為由,從胎兒4個月大開始,就固定每周通過4D與胎兒約會一次。當然,他知道這種頻率的4D動態(tài)立體掃描對胎兒是完全無害的。
每周一次的4D動態(tài)立體掃描檢查對于羅大佑來說,是最期待也最惶恐的時段。每當醫(yī)生笑瞇瞇地向他介紹胎兒的點滴變化時,他便滿心歡喜。醫(yī)生偶爾一皺眉頭,他立刻就會神情緊張,唯恐醫(yī)生說出什么壞消息來。
好在,胎兒沒有辜負羅大佑期待,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天長大。胎兒18周時,Elaine被羅大佑要求用心去感覺胎兒的動靜。他的太太努力感受了很久,仍沒有任何感覺,羅大佑便開始緊張了,他告訴太太:“胎兒在18周大時,會有明顯的胎動,母親一定能感覺到的,是不是你忽略了?”那些天,太太每天被羅大佑無數(shù)次要求進入冥想狀態(tài)。大概在接近19周時,Elaine終于感受到了胎動。羅大佑長出了一口氣,說終于放心了,太太也長出了一口氣,說如果再感覺不到胎動的話,她就要被羅大佑逼瘋了。
第一次做4D動態(tài)立體掃描時。羅大佑就已經(jīng)得知太太懷的是女兒了。他早早地開始翻各種英文書籍,給女兒取英文名。當女兒還不到20周時,羅大佑終于從維基百科全書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心儀的英文名——Gemma,這個詞在用于女人的名字時,意思是珍珠、寶石。此外,Gemma還有另一個含義——芽胞、芽體。羅大佑覺得后面這個含義可以囊括女兒的來源,她不就是從一個芽胞慢慢長成端莊美麗的大姑娘嗎?
新口頭語“糟糕”顯父愛
等到胎兒長到24周后,羅大佑的不安情緒終于減弱了很多。因為從醫(yī)學理論上講,這個階段的胎兒哪怕離開母體也有較高的存活率。只是,每周一次的4D動態(tài)立體掃描依然在延續(xù),放下了擔憂的羅大佑,以一種欣賞女兒、尋找驚喜的心態(tài)投入到了新階段的錄像欣賞之中。
25周,胎兒有了驚跳反射;26周,眼皮開始分離,睜開眼睛了;28周,她有了意識,開始能感受到周邊的世界;30周,睫毛長成,還對光照有了反應……那些4D動態(tài)立體掃描錄像被羅大佑反復播放小心截圖,各種畫面都被他打印出來貼進了女兒的《子宮日記》:女兒打呵欠、女兒伸懶腰、女兒蹬腿、女兒在喝羊水……家里的打印機忙得不停歇,羅大佑覺得女兒的每一個舉動都值得留存。
他每天還會拿一個喇叭狀的東西扣在太太的肚子上,嘴巴湊在另一頭跟女兒打招呼,有時實在沒話講了,就捧一本《柏林童話》念給女兒聽。太太告訴羅大佑胎兒還聽不懂,他回答說:“不用聽懂,只要能聽到聲音就行?!彼嬖V太太,雖然外界的聲音可以傳到子宮里,但經(jīng)過空氣、厚厚的腹部、羊水,大部分聲波都被反彈了回去,只有母親的聲音是胎兒最能清楚認知的,所以寶寶才與媽媽最親近。他用這個喇叭跟女兒說話,可以減少聲音的失真程度,將來女兒出生后,才會親近自己。
女兒是2012年8月15日剖宮產(chǎn)出生的,羅大佑全程陪護在一旁,他親手剪了臍帶,然后一直在醫(yī)院陪太太坐完月子。在孩子出生前,羅大佑是醫(yī)生最喜歡的患者家屬,醫(yī)生說要做什么檢查、補充什么營養(yǎng),他絕無異議,并且一絲不茍地配合醫(yī)生完成??墒窃诤⒆映錾?,他就變成了醫(yī)生最不待見的角色:孩子吐奶了,跑去找醫(yī)生;孩子沒餓沒拉、毫無緣故地哭鬧也去找醫(yī)生;孩子不聲不響地睡著了,他覺得女兒的臉蛋似乎有點兒泛黃,會不會黃疸指數(shù)有點兒高了,還是去找醫(yī)生……
漸漸地,羅大佑有了個新的口頭語糟糕。問他想不想女兒,他回答:“很想,以前沒這個問題,真糟糕?!眴査宀缓迮畠核X,他回答:“哄,還得唱歌哄她才不鬧,很糟糕?!眴査辉谂畠荷磉厱r,想女兒了怎么辦,他說:“每天都要通過視頻看看她,這太糟糕了……”
或許,有個女兒的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要時刻惦記她,為她打算、謀劃,甚至必須為了她變得世俗、貪財……世間男人榮升父親之后,都會有這些“糟糕”的改變,這種改變,還有一個名字,就叫父愛。
張寧據(jù)《好日子》李唐/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