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失言”發(fā)表“海嘯論”,成龍備受非議。接下來,成龍又被曝出聽力日漸衰退,這一消息也得到成龍證實,并且他堅稱這并不嚴重,令很多人唏噓。
不當大哥也挺好
□夯石
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中,開篇有一句評價老張的話,我至夸記憶猶深,說老張的大哥范兒足到什么程度,似乎他爹見了也得叫他一聲“大哥”。
按說成龍打星出身,按理應沒什么太多的文化,可成龍的大哥范兒就很足,由香港而國際,由國際而大陸,由大陸而整個華人提樂文化圈,似乎都認了這位“大哥”。盡管也美女簇擁,盡管也緋聞纏身,盡管也豪奢鋪排,盡管也江湖氣重,盡管也口無遮攔……但不能否認的是,成龍是靠自己的舍命拼搏打出的天下,更不能否認的是成龍做了許多為華人長臉的好事。但是正如偶像終究會成為“嘔”像一樣,“大哥”也會有老掉牙的一天,這不,最近有消息爆出:拍動作片出身的成龍,多年來受傷無數(shù),裂骨、割傷、斷脊骨甚至休克等,可謂“應有盡有”,全身傷口雖多,但最令成龍困擾的是聽覺問題——1985年9月,成龍與譚詠麟遠赴南斯拉夫拍電影《龍兄虎弟》,他要從城堡跳到3米開外的大樹上,然后滑下斜坡,但不幸的是,因手滑抓不緊大樹而從15米高赴跌落,且被樹枝絆到雙腳以致頭部著地!這次意外致使成龍頭骨破裂,一塊尖石插入腦髓,同時中耳骨也破裂……目前,成龍右耳的聽覺僅余兩三成,知情人說:“大哥現(xiàn)在跟人聊天,都是歪著頭的,邊聊邊大聲問:‘哈?哈?’同他聊天要坐得好近,他才能聽到你在講什么?!?/p>
直到這時,我們才驀然發(fā)現(xiàn):大哥成大爺了。其實不論受傷與否,成龍也是“六張兒”的人了(60歲),娛樂小美眉們再叫大哥顯然不妥,都差兩輩兒了。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真正了解成龍的內(nèi)心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反正筆者每次看到他的招牌笑容和充滿正能量的形象,心中一振的同時,常常會想起那個詞兒:英雄遲暮,不過是早晚而已。由此又想到李連杰,“不打”的李連杰,如夸把“壹基金”都翻篇兒了,正在和馬云辦公司搞“太極禪”,原先看著“猙獰”的面客、聽著沙啞的嗓音,如夸都很是順耳順眼順心了,一代巨星早早地軟著陸,現(xiàn)在算是回到了生命本體、人性本真,“李連杰”更像是李連杰。這個結(jié)果不賴??墒?,有多少大哥還在撐著“大面兒”,又有多少大腕兒還在扮著“大角色”,更有多少大人物還在裝著“大個兒的”……累不累?所以勸成龍一句:就這身體,不當大哥也挺好。不信就試試。人呀,該退則退,該謝幕就謝幕,該歇菜最好歇菜,換個角度看,大哥當久了或者大哥味兒太足,豈不是人味兒就淡了、負累就多了……國如是,人如是,人生亦如是。最新消息:“2013第二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評選》大型活動”已在北京正式啟動,成龍又入選了。
人老,嘴先老
□邢大軍
常言說人老腿先老,其實不對,應該是人老嘴先老,例如腿腳和身手依舊靈活的成龍。
人老了的標志是什么?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感受和經(jīng)驗,多數(shù)時候人們都是從養(yǎng)生兼商業(yè)角度來闡釋,例如人老的標志有:倉欲下降、行動緩慢、睡眠減少、頭發(fā)變白、夜尿頻多等等。然后,多數(shù)人就會用專家的口吻來向你推薦或兜售系列產(chǎn)品和療程、療效。以上這些不適合成龍,一來是涉及隱私,很多情況外人不得而知。二來則是他顯現(xiàn)出的一些舉動,不僅不符合衰老的指標,而且精神活力上還有逆襲、逆生長的趨勢,我們不妨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來形容他,但這未必能得到他的認可。
老驥佚櫪、志在千里,從年紀上來說。成龍已經(jīng)可以配得上這個詞了,但志在千里有時也會智者千虐,必有一失,例如近期甚囂塵上的有關(guān)他“失言”的新聞。其實,近些年來,成龍在很多場合都曾出現(xiàn)“失言”的情況,一來是他這些年說得比較多,而言多必失。二來,這一系列有失水準和有失身份的“失言”,也不能全怪成龍的口音問題或是他的素養(yǎng)問題,而應該從衰老這個角度來解說一下。
人老了的標志,很多時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身體機能和健康狀況上,而是體現(xiàn)在思想意識上。例如有很多人戲謔地總結(jié):人老了后,愛穿花哨衣服、喜歡湊熱鬧、愛嘮叨等等。這些在成龍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藝術(shù)家應該靠作品延長青春,而非靠言語和作秀。當然,演說家除外。近些年,成龍正從一十電影明星向演說家蛻變。而有目共睹的是,無論是電影票房上和電影可觀性上,成龍都在退步。當然啦,他已經(jīng)不再有年輕時的活力了,在拍功夫片時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玩那些危險動作了,這是不可否認的實事,即便是成龍在《大兵小將》、《十二生肖》等新近影片中,拼著老命力圖打得漂亮些,但這也難恢復往昔的凌厲,頂多也就是含有恭維成分的寶刀未老。
世間沒有常青樹,人都有老的時候,因為以前太輝煌,所以會被人感覺退步了。在這種先天劣勢之下,老了難免,但不要那么不堪,尤其不要老在嘴上,是為戒啊。
成龍又何嘗不是魯賓遜
□冰野
人們眼中的成龍,一貫是健康、快樂、成熟、堅毅的陽光形象,可近日有媒體報道稱59歲的成龍患病28年秘而不宣,電視節(jié)日中還把他身上的每塊骨頭所受的傷一一列舉出來,日不忍睹。他的每塊骨頭幾乎都斷過!“拼命三郎”,果然名不虛傳。這讓筆者想起了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賓遜。魯賓進靠毅力和冒險精神創(chuàng)造了很多的奇跡,已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他一人在荒無人煙的島上度過了28年,創(chuàng)造了傳奇,而成龍又何嘗不是呢?
往往成功的背后付出了無人所知的代價,傳奇故事的背后又藏滿了無數(shù)淚水!成龍長得不帥,無任何背景,學戲出身,自幼受師父的訓斥,其理想就是日后成為“名角”。因此他自幼能吃苦練功,為這一目標而活著。從影三十多年來,成龍一路摸爬滾打,在沒有任何保險措施的情況下,寧愿拼著性命也不肯用替身,跳崖、跳車、跳直升機等危險動作都親身上陣,多次受傷甚至昏迷。所謂的28年的患病秘而不宣,其實他的粉絲們應該是最清楚的。了解他的弟兄就說,成龍不是一個怕傷痛的鐵人,他只是不舍得時間。弟兄們都很敬佩他的敬業(yè)精神。也許是他多次冒險經(jīng)歷的成功使他更加躊躇滿志,讓他充滿了繼續(xù)冒險的信心。艱辛備嘗,最終成了香港影壇來去如風的“大哥大”,書寫了自己的人生傳奇。他也和魯賓遜一樣,一生樂觀,從不氣餒。在他知道自已右耳只剩兩成聽力時,他本想“退休”,可為了拍攝籌備了7年的新片《十二生肖》(從影以來第1叭部作品)他放棄了此念頭。如夸他出來證實自己中耳骨破裂,右耳現(xiàn)只剩兩成聽力,近乎失聰這一事實,他卻聲稱自己并不嚴重,顯得他內(nèi)心依然強大。因此,他偶爾地抱怨發(fā)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不必要為他的某些“無厘頭”的話語而責難他。不論頭頂?shù)墓猸h(huán)有多亮,成龍也只是一個明星,一個普通的男人,大家對他期望不應過高。所以,只要大家還喜歡他的電影,喜歡他的笑容,那就繼續(xù)為他喝彩并祝福他,未來安好。
傳遞健康正能量的符號
□董巖
在觀眾眼中他是國際功夫巨星,在同行、朋友眼中他是個敬業(yè)、樂業(yè)的藝人,他是一個時代的英雄,他是風趣的人,是個平凡的神,也是個平凡的人。他的慈善,他的環(huán)保意識,連自己兒子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婚姻、他的情感給他帶來不少困擾,曾經(jīng)的“小龍士事件”給他的公眾形象造成不小影響。他走到哪都是中式服裝,西方人眼中他是東方的龍。然而,到了美國他的口無遮攔引起嘩然。他喜歡唱歌,和老朋友李宗盛唱歌時,能夠看到他陶醉卻不怎么樣的唱功,然而觀者也知道,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他苦練的結(jié)果。不管怎樣,年過半百功成名就仍舊在工作崗位上折騰,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傳遞的正能量,他的態(tài)度一直應該受人尊重。
成龍年少時,不愛學習,喜歡打架,喜歡武俠,也正是因為他喜歡武俠,后來投身于京劇武生于占元師傅學武,后來當了一名武師,專門做一些演員的替身,演一些難度高,較危險的武打動作,直到1978年的《醉拳》才使他有了翻身的機套,進而拍了一系列叫好的武打片,一拍就是幾十年,成龍由香港打到了好萊塢,并且在好萊塢也算是走哥一級的人物,總之他已經(jīng)是Chinese功夫的代言人了,每每出席個重大場合,成龍經(jīng)常是一身唐裝打扮。筆者曾經(jīng)到《藝術(shù)人生》現(xiàn)場看成龍錄節(jié)目,他的言行沒有任何巨星的架子,反倒是在節(jié)日中他道出了自己的責任、感恩和對年少輕狂的悔悟。節(jié)日中他是個演員、是個兒子、是個慈善家、是個丈夫、是個父親,也曾是個不稱職的情人。再說起往事,他似乎試圖放下那些曾經(jīng)放不下的過往。
看成龍參演的電影,始終貫穿著善必勝惡、正必壓邪的浩然之氣與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打斗機趣。成龍一直在電影中扮演的是社會下層的小人物,像是鄰居家的大哥,親切和善,永遠有未泯的童心、消耗不完的體力,身手敏捷而充滿喜劇色彩,秉持樸素善良的道德觀和社會價值現(xiàn)。觀眾對成龍的崇拜和喜愛也是很獨特的,也許就是這樣的親和、健康,讓老少都喜愛他。雖然他自己身上到處是傷痛,甚至已經(jīng)不再有年輕的容貌和身體,觀眾也并不在意這些,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巨星,而是能夠帶給觀眾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傳播者。他已經(jīng)成了一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