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精悍敏決,見事風生。以父任為太廟齋郎。擢提轄環(huán)慶路糧草,通判河間府。
以迕蔡京、童貫,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還,貫將連金人夾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語動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因密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貫不能用,乃乞致仕。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
金人犯京師,詔趣入見,邈慨然復(fù)起就道。既至,會姚平仲戰(zhàn)不利,京師震動。上不以時賜對,問御敵奈何?邈言:“勝負兵家之常勢,陛下無過憂,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币蜓裕骸胺N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朝廷自主和議,而盡以諸道兵畀師道,視敵為進退。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見可擊而進,勝固社稷之福;不勝,亦足使敵知吾將帥有以國為任者?!鄙戏Q善。
邈始視事,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勇敢亦數(shù)千人。而新集之兵皆無斗志,金人至,邈乞師于宣撫副使,且間道走蠟書上聞,皆不報。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離不①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汝不以此時歸二帝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以為長利,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高宗贈昭化軍節(jié)度使,謚曰忠壯。
(選自《宋史》)
【注】①斡離不:完顏宗望,女真名斡離不,金太祖之子。
【閱讀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迕蔡京、童貫,遷知霸州 迕:觸犯
B.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 第:但
C.邈巷戰(zhàn)不克 克:能夠
D.乃拘于燕山府 拘:關(guān)押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童貫曾有聯(lián)合金人夾擊契丹的計劃,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謀劃這件事,但李邈認為契丹百姓尚未厭棄自己的君主,時機尚不成熟,因此不贊成。
B.金人進犯京師,李邈建議皇上不能在戰(zhàn)與和之間搖擺不定,應(yīng)該早作決斷,放棄和談,把全部兵權(quán)都交給老將種師道,和金人決一死戰(zhàn)。
C.李邈守衛(wèi)城池,充分調(diào)動百姓的力量,堅守了一個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頑強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氣節(jié),堅決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買李邈,以官職相誘,沒有成功。逼李邈改變宋人的服飾裝扮,又被李邈義正辭嚴地斥責。李邈被殺害之時,燕地的百姓也為他流淚。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因密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
(2)汝負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
(供稿 王曉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