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盧曾以“快樂足球”的理念帶領中國男足闖進了世界杯的大門。同樣地,語文教學也應該在快樂的體驗中叩開學生的心扉。呂叔湘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作“活”?!盎睢笔钦Z文教學藝術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創(chuàng)設愉快課堂氛圍的靈魂。
一、讓學習語文充滿樂趣
《論語·雍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述而》云:“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庇纱丝梢姡朴谂囵B(yǎng)學生學習樂趣的課堂,可以常常讓學生樂在其中,如沐春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習樂趣呢?一是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學生的興奮點,喚起他們內心的學習動力。二是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不斷體會到學有所得的愉悅。教師既要胸中有書,更要目中有人,務實求真。語文教師要運用自身的感召力,發(fā)揮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先當眾背誦;在學生寫作文時,自己亦可寫“下水作文”。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從而易于形成能力,開發(fā)智力。
二、體驗語文學科中的豐富情感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敝v課不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是一種教學雙方的心理交流和情感共鳴。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使學生的心理經常處在興奮狀態(tài),提高其學習效率。語文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人文特色:對人生的感悟,對情感的關注,對社會現象的分析等。要讓學生很好地感受生活、體驗生命,“情”字就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從某種角度講,語文課堂就是情感場,教師要像磁石般吸引學生投入學習熱情,使其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我們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意蘊深厚、情感飽滿,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引導,讓學生找準合適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作品,必能事半功倍。如我國著名的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梁宗岱教授,他上課的時候一度講到忘我處,捋起衣袖,得意地展示手臂上的肌肉,反復對學生強調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學生被他的隨和自然所感染,也總是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師生討論得非常熱烈。
三、用美的思想和語言給學生以熏陶
長期以來,一部分學生總是不愛學語文,覺得沒什么好學的。盡管教師費力頗多,但收效甚微。個中原因很多,其中忽視美的教育、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審美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作品皆文質兼美,有“長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有向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還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語文教師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并使它們得以完整地呈現,如何依靠作品的魅力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必須靈活多變地使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把盡可能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開采美的礦藏,充分地解放、發(fā)展、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同時教師自身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如教態(tài)大方自然,板書簡明美觀,語言幽默詼諧等都有助于學生審美感受的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由此可見,教師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簡練自然、幽默機智,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講課時要把握好語言的節(jié)奏感。教師講課的語言要顯示出講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深度和廣度。如此可以使學生從原來相對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我們應該重視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快樂氣氛,并根據教學實際,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