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日瓦戈醫(yī)生》有這樣一個場景:醫(yī)學院的學生日瓦戈,抱著幾本書乘坐老式電車,跑過莫斯科街頭,臉上充盈著希望、好奇、單純……生活正在向他展開,一切皆有可能。
它讓我想起初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時的感受。當我從閩南小城來到這武俠和愛情小說中屢次提及的煙雨杭州,來到西子之畔大氣而富有魅力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踏進學校的那一瞬間,曾為“亞洲之最”的宏偉大門和恬靜優(yōu)美的校園深深震撼了我。這便是我將奮斗四年的所在,亦是我尋夢的地方啊。
緊鄰兩大商業(yè)區(qū)且擁有全國百強大學食堂的杭電生活是滋潤的,培養(yǎng)過歌手鄭鈞、陽一以及中國最強音全國12強劉瑞琦的杭電社團是強悍的,經常性開展國際學術合作交流的杭電學術是自由開放的……而這一切,甚至包括有朝一日會到杭電來,幾乎都是我在高中時無法預見的。
是的,我無法預見會在杭電遇到教我們“俯仰無愧天地,功過自有春秋”,堅持著教學理想的年輕博士何老師;無法預見會與學神一樣的學長學姐一起蹭考研教室;無法預見我會一身正裝地在辯論賽上舌戰(zhàn)群儒;也預見不了,會不會哪一天在楊柳依依的月雅湖畔或者圖書館遇見一場甜蜜,然后一起去漫步西湖,走過春天的太子灣,夏天的曲院風荷,秋天的北山路,冬天的斷橋殘雪。杭電,就是我們抵御外界庸俗的圍墻,也是通往未知世界的船票。
每當路過問鼎廣場,我都會凝神駐足。作為杭電整個建筑群中軸的問鼎廣場,完美地結合了西式建筑與中式格局,極具現代感而不失厚重。它那狹長的身軀和子午線完美地重合,是杭電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是一代代杭電學子心中雋永的圖騰——兩岸流水,利萬物,贏和諧,德行天下;三足鼎立,通古今,創(chuàng)未來,志向四方。走進它的偉岸,你會發(fā)現杭電不僅僅有前沿科技,更有無聲的歷史文化。只要你愿意睜開求知的眼睛,它也許會給你通曉古今、發(fā)現未來的風景。
而在櫻花盛開的校園里,我也總是可以看到背著包或者腋下夾著書籍的行色匆匆的學子,或者散漫不羈的社團中人。他們都在這犯錯成本最小的所在,追求夢想,尋得所愛,享受生活的種種可能。在這里,選擇永遠多于你能力所及。我漸漸發(fā)現,大學之“大”的真正意義在于,它能夠提供你所能最大限度利用的資源,能提供個人發(fā)展所需的足夠可能性。所幸杭電于我正是如此,物質充盈,精神自由。
在這個轉型中的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國夢。在夢中,我們可以天馬行空,于生存技巧之外,在更多的可能性中用另一種邏輯去解讀世界,去重建傳統文化割裂、意識形態(tài)崩潰后令人無所適從的精神廢墟,去確立自己的內在世界,從而安身立命,并由此抵御被濫用、踐踏的危險……若能如此,不如在杭電一夢,一夢三四年。